APP下载

巧预习,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

2015-05-30韩霞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5期
关键词:上课时春联注意力

韩霞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有布置学生提前预习的习惯。我们知道,如果学生课前进行过深入的预习,对所学知识有自己的理解感悟,上课时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课堂表现积极,对老师讲授的内容也容易接受,课堂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没有很好地预习就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很多学生就有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课堂注意力容易涣散,学生往往容易分神,课堂效率大大降低。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在儿童的意识里,事先没有一些跟教材挂起钩来的思想,那么,你就无论如何也无法控制他的注意力。”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课文预习的方法。

一、熟练朗读式的预习

古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确如此,课文的预习应该从朗读开始,重视字、词、句、段、篇的朗读预习不仅对文章的理解有帮助,而且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新课标要求大力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因此,长期坚持朗读式预习,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有必要。

一般来说,我在布置朗读预习时会这样区分:故事型的课文要求泛读、通读,做到正确、流利就行。比如预习《我给江主席鲜花》这篇课文,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作业:1.正确流利地通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难读的长句子标出停顿的标志,多读几遍。学生按照要求预习后,课堂上读书的效果非常好,以读促情,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文章传达的主题。写景状物类的课文语言优美形象,是非常好的语言积累的材料,很多课文都是要求背诵的,因此,布置预习作业时,我经常要求孩子精读课文,除了达到正确、流利,还要求有感情,对于重要的精彩的语段,在课前就可以要求孩子练习诵读。比如预习《九寨沟》一课,我要求孩子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写景状物的片段诵读给同学或亲友听,让他人给自己评分。有了预习的基础,学生在课堂上非常乐于朗读,注意力自然得到了集中。

二、走向生活式的预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谁都会集中注意力。如何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我想,如果孩子在新课学习之前对课文有切身的体悟,那么,进入课文学习时自然能感同身受,充满浓厚的兴趣。因此,在预习时我常鼓励孩子带着问题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课外活动,以生活体验来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

如学习课文《秋天》前,我布置预习作业:让家长带孩子走进大自然的秋天,把自己的发现拍下来、写下来。因为生活在农村,秋天就在眼前,学生非常乐意到大自然中寻找秋天,后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异常活跃,个个都成了小诗人、小作家。再如,课文《桂花雨》的预习,我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两棵茂密的桂花树,还特意批准小组长摘下一两朵桂花,让大家在小组里观察。布置家里有桂花树的同学回家摇一摇桂花树,把感受说给家长或同学听。有了这些生活的体验,孩子在上课时都是争先恐后地发言,根本不用担心上课会走神了。还有《春联》一课的预习,我布置学生回家看一看自家门上的春联,积累下来读一读,和家人聊一聊它们的含义,再到资料书上找一找关于春联的故事,这样孩子对春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起来就兴致盎然了。

三、知识链接式的预习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这是一个朴素的真理。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如果头脑中有已有知识引路,而且新旧知识之间能够找到某种关联,那么,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会大增。因此,布置学生预习时,我常会从知识链接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如有遗忘可以翻找工具书、学习资料),唤起学生大脑中与新课相关联的知识储备,以一种有效的知识迁移来为新课的学习引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目的。

如学习古诗《望洞庭》之前,我布置学生回忆学过的写景的古诗,再去找一找含有比喻手法的古诗句,这样学生通过课前的诵读、比较,对《望洞庭》这首诗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感受,上课时自然就能有感而发,学得饶有兴趣了。再如,学习课文《开天辟地》,提前一周,我就推荐孩子们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很多孩子有此类书籍,学校图书馆里也有),上课时,孩子对故事胸有成竹,对细节的描述和想象非常生动,整堂课学生想说、会说、有得说,我想这就是知识链接起到的良好效果。

当然,在整个学习环节中,预习只是起步,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相互交织的。我想,科学合理地预习,可以让孩子更加喜欢语文,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对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也是一个有效的尝试。

猜你喜欢

上课时春联注意力
让注意力“飞”回来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往期答案选登
十二星座上课时最像什么动物
新春联
新春联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康康日记
睡着只需半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