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
2015-05-30吴永陈强吴昊
吴永 陈强 吴昊
摘 要:产业转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在逐渐发生,会对经济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农村劳动力人数庞大,构成了我国庞大劳动力资源的基础。农村劳动力往往随着产业转移而在地域上产生流动,产业转移对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发展趋于饱和,中西部地区承接条件日趋成熟,产业转移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使农村劳动力就近实现就业。国家应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制度改革,同时完善农村劳动力保障体系,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均衡发展。
关键词:产业转移;劳动力流动;农村劳动力;产业结构优化
一、 产业转移和农村劳动力概述
(一) 产业转移概述。产业转移早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学术界至今未形成统一的范围界定。产业转移一般是地域上的转移,指产业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是产业在空间上的移动现象。从广义上看,产业转移被赋予多重含义,不仅仅是指空间上的转移,还包含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过程。某一个产业可能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个地区也可能会发生优势产业的变化,如由第二产业为主转变为第三产业为主,实现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往往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转移而产生,和宏观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国家或地区漫长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政治、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会发生多次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实质上是不同产业部门的历史演进,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也是资源和技术流动的过程。产业的转移多以企业为主导,在中国这样经济社会变化发展巨大的国家经常出现。
(二) 农村劳动力概述。从经济学概念上讲,劳动力是指有劳动能力、处在适当的年龄阶段、能创造经济价值、可以作为生产者来统计的人。农村劳动力是指户籍地或者长期生活地处在农村社区的劳动力,他们的经济来源大多是与农业以及城镇务工有关,主要从事种植畜牧等农业劳动、工业建筑业餐饮商业服务业等非农业劳动、受雇与他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个体合伙工商业经营等,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经济运转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被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正好符合了经济发展与产业转移的需求。
二、产业转移与劳动力流动问题现状
(一)东部地区产业发展趋于饱和。东部地区随着改革开放而崛起,成为先富起来的地区,也随着经济产业的辐射带动着全国经济的发展。而随着东部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区经济状态趋于饱和,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产业结构趋同,土地、劳动力、当地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升,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增加。东部地区大部分企业在对外扩张时会优先选择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超过60%的企业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会将转移和扩张的目的地选至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日益面临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严峻压力,迫切需要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以便为高附加值的产业提供发展空间,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中西部地区承接条件趋于成熟。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都非常丰富,成本低廉;随着国家战略规划的调整,中西部地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迎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条件已经成熟。中西部地区多项统计数据,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劳动力增长速度等都优于东部地区;外商投资总额和工业生产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虽然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基础略显薄弱,但是后劲十足,增长幅度连年超过东部地区,说明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与劳动力流动的条件已经成熟。
三、产业转移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分析
(一)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产业转移将必然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转出地来说,产业转移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为效率更高的产业提供发展空间;就转入地来说,产业转移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充分利用产业转移带来的资本、技术以及管理理念等优势资源,带动本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包括劳动力要素在内的多重生产要素。产业的转移带动了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根本动力。
(二) 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产业转移的实质是资源的流动和技术的转移,是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和产业之间的转移,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赶超、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均衡发展提供了机会。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大多是迫于生活压力,哪里有务工条件和用工需求,就向哪里流动,因此农村劳动力大多向经济发达、用工需求强烈的地区流动。产业的转移和优化升级,促进了中西部落后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使原来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有了更宽的务工途径,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可以就近选择务工地点,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四、 优化产业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对策
(一) 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根本动因是产业转移,而产业转移归根结底是技术的转移,因此在产业转移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大背景下,要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影响着其转移的速度、规模、范围和质量,而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工作又是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手段。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农村转移劳动力,因此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推动和谐科学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为根本目标,努力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可以为产业转移提供充足的动力,促进劳动力的科学流动。
(二) 推动相关制度改革。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目光短浅,对产业发展没有长远考虑,存在不少以自身政绩出发,而不是以提高地区经济长远发展为出发点制定政策。很多城乡居民之间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以及就业促进保障制度都有一定的差别,农村劳动力权益保障体系还有待完善,农村劳动力权益时常遭到侵害,维权无门。一方面,在推动产业转移、吸收资本落户时,要培养长远眼光,实现科学决策;另一方面,要推动影响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改革,优化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政策,改革现有的不平等就业制度,完善农村劳动力权益保障体系。
(三)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在当前的法律体系下,对产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相关方面的立法还有待完善,必须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比如在招商引资政策方面,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满足一定条件者方可享受优惠政策,减少目光短浅的行为发生。又如完善工会相关法律法规,发挥工会的独立地位,切实保障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同时,要通过立法来保障农村劳动力、残疾劳动者等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加强执法力度,充分意识到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惩罚和制止违规行为和歧视性行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 完善农村劳动力保障体系。虽然目前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都加入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保障范围,但是对相关政策的宣传还是不到位,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参加社会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性。相关部门应该降低农村劳动力的参保费率,引导他们积极参保,同时应尽快实现社会保险的全国统筹,使在产业转移背景下流动的农村劳动力能够切实感受到社会保险的作用,为产业转移打通最关键的一环。(作者单位:江苏大学理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资助项目(13C385)
参考文献:
[1] 宋山梅,刘文霞. 资本禀赋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影响机制研究[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96-101.
[2] 张丽. 农村劳动力迁移对经济影响模型分析[J]. 计算机仿真,2015,02:227-230+331.
[3] 桂玉帅. 我国产业转移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机理与对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3.
[4] 周娜. 基于产业转移视角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D].安徽大学,2011.
[5] 周娜. 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之我见——基于产业转移视角[J]. 经济研究导刊,2012,3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