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幼儿游戏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2015-05-30任春茂

关键词:幼儿游戏引导者支持者

【摘要】随着人们对游戏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步意识到幼儿教师并非是幼儿游戏的“局外人”。作为“局内人”的幼儿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着支持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关键词】幼儿游戏 支持者 参与者 引导者

【基金课题】本文系2013年遵义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立项项目“幼儿游戏中的教师角色定位研究”(项目编号:13ZYJ0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77-02

纵观国内外对游戏的研究可知,一方面人们强调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认为游戏是幼儿的一种自愿、自主的活动;另一方面又强调游戏的成功离不开教育者的参与。如苏格兰《3-5岁幼儿课程纲要》中就指出,在游戏中成人的指导和帮助是非常必要的,他们能够帮助幼儿学会在游戏中如何与他人交往。[1]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并非是幼儿游戏的“局外人”。在我国幼儿教育实践中,幼儿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扮演通常存在两种极端。

一种极端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性。著名哲学家康德认为,游戏具有内在目的性,自由性,游戏是为了体验活动本身的乐趣。[2]荷兰学者胡伊青加在《游戏者》一书中也指出:“一切游戏都是一种自愿的活动,遵照命令的游戏已不再是游戏,它至多是游戏的强制性模仿。”[3]由此可见,游戏活动中应尊重游戏者——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体验。然而,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活动中应只有教师一个人的声音,儿童被当着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承受者和被动者。[4]受这种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教师作为游戏活动的预设者,决定了游戏活动的内容、时间、空间。认为儿童无知无能的思想和“成人本位”的观念又导致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总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指导着幼儿的游戏。并且,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幼儿园存在严重的“大班额”现象,教师人数与幼儿人数比例的偏低,使得每个幼儿教师都要面对几十个幼儿,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对幼儿只能采取高控制的方式,这种对游戏的过度控制和介入,使得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遭到了忽略,导致了游戏成为了“伪游戏”。

另一种极端则是,教师对游戏不做任何引导,完全采取放任的方式。幼儿教师对幼儿游戏放任自流,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有的幼儿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缺乏不知道如何对幼儿游戏进行引导,只能让幼儿自己“玩耍”。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对游戏的自由性缺乏科学的认识,将自由等同于“放手不管”,这种对游戏活动的不介入,导致了幼儿游戏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那么,作为“局内人”的幼儿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一、游戏活动的支持者

幼儿游戏中,幼儿教师应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游戏材料和游戏时间,并为幼儿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经验准备。从而为幼儿游戏的发展提供支撑。

首先,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游戏的开展提供时间上的保障。幼儿是天生的“游戏者”,幼兒喜欢游戏,幼儿会玩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世界,并通过游戏认识周围客观的人、事、物。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总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进行游戏。然而受传统知识本位观念的影响,部分幼儿园存在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导致了幼儿缺乏游戏时间,阻碍了幼儿游戏的开展。因此,幼儿教师应真正从思想层面意识到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尽可能多的给幼儿提供游戏的时间,让幼儿能尽情的参与到游戏活动中。

其次,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游戏的开展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应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瑞吉欧方案教学也强调,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由此可见,游戏环境在幼儿和游戏之间起着“中介”的作用,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游戏的开展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一方面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干净、整洁、安全、美观的物质环境;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创设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精神环境,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自主的操作游戏材料,满足幼儿的基本需要。

再次,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游戏的开展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是指可以满足儿童游戏需要的一切物品,包含木质的、塑料的、纸质的等。[5]游戏材料为儿童游戏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是幼儿和游戏之间的“桥梁”,幼儿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游戏内容,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促进幼儿游戏的开展。

最后,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游戏前的经验准备。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提出,幼儿教育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幼儿的学习总是建立在一定经验基础上。同理,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也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游戏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游戏活动的顺利实施。例如,幼儿在玩表演游戏“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之前,就必须先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

二、游戏活动的参与者

李素梅在《游戏课程:学前教育改革新视角》一文中指出,游戏活动中没有所谓的客体与主体之分,幼儿教师和幼儿都是游戏活动中的人,作为“游戏者”的幼儿教师和幼儿都把自己的全体生命投入游戏活动中,通过直接与游戏世界的‘遭遇,在游戏活动中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与游戏活动融为一体,真正去体悟、创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7]由此可见,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不是旁观者,而应是参与者,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调查发现,虽然在理论上幼儿教师都能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应是游戏活动的参与者,然而在实际的游戏活动中却发现,幼儿教师对游戏活动的参与存在“身心分离”的现象。德国当代哲学解释学大师加达默尔认为,游戏的存在方式不允许游戏者像对待一个对象那样对待游戏活动。只有当游戏者全身心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时,游戏活动才会真正充满其目的。[8]正如丰子恺先生曾这样描述幼儿对于游戏的乐趣“一旦知道同伴们有了有趣的游戏,冬晨睡在床里的会立刻从被窝钻出,穿了寝农来参加,正在浴池的也会立刻离开浴盆,用湿淋的赤身去参加。被参加的团体中的人们对于这浪漫的参加者也恬不为怪,因为他们大家都把全精神沉浸在游戏的兴味中,大家入了‘忘我的三味境,更无暇顾到关际生活上的事及世间的习惯了。”[9]作为参与者的幼儿教师也必须像幼儿一样,充满对游戏活动的敬畏,用“心”参与到游戏活动中,通过与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对话”,促进幼儿感知觉、情绪、情感和思维等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游戏过程的引导者

前苏联“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维果斯基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水平,即儿童独立能够完成任务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水平,即儿童在成人(尤其是教师)引导下所能达到的水平。在现有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促进儿童“最近发展区”的发展,而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能否得到发展和成人引导是否恰当有关。从“最近发展区”理论出发,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幼儿教师要对游戏活动进行引导,离不开幼儿教师对游戏活动的观察,幼儿教师通过细心的观察幼儿的游戏,了解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判断幼儿可能达到的水平,通过创设环境、设置疑问、提出建议等方式引导幼儿游戏的进一步展开,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是,教师在对幼儿游戏活动进行引导是,必须学会“等待”,正如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杜威所说“教师必须允许学生有从容不迫的思想上的消化的机会。”[10]脑科学的研究也表明,教育需要适当的等待。幼儿教育作为人的教育的基础,幼儿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幼儿的“吸收性心理”、幼儿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幼儿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等都要求幼儿教育更需要学会等待。例如:在玩建构类游戏时,一名幼儿正在用积木搭建“楼房”,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很顺利的搭建了两层“楼房”,可在搭建第三层“楼房”时,总会倒塌。在观察到这种现象的基础上,幼儿教师通过巧妙的方式参与到了幼儿游戏中,她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楼房倒塌的原因,而是引导幼儿对自己搭建的“楼房”进行了仔细检查,通过不断的启发幼儿,让幼儿自己找出楼房倒塌的原因,通過自己的不断努力,幼儿终于将三层楼房搭建稳固。

综上所述,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幼儿教师的参与,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应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因此,只有充分的意识到幼儿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才能有效的处理好游戏活动中的各种矛盾,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召存.论游戏观的三种政策取向:基于学前课程纲要的国际比较[J].当代教育科学,2010(13):7—10.

[2]董虫草.自由论的游戏理论:从自为论与和谐论到自足论[J].学术研究,2006(11):21—26.

[3][荷兰]胡伊青加.成穷译.人:游戏者[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9.

[4]魏娴.幼儿教师游戏精神缺失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05):12.

[5]顾荣芳.游戏材料与儿童健康[J].山东教育(幼教版),2010(10):48-49.

[6]林小平.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J].教学与管理,2010(08):35-36.

[7]李素梅.游戏课程: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新视角.理论建设,2005(03):15—17.

[8][德]H·G·伽达默尔著,壬才勇译.真理与方法[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147.

[9]丰子恺著.丰子恺散文选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83.

[10][美]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21.

作者简介:

任春茂(1985—),女,贵州遵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幼儿游戏引导者支持者
正确把握教师角色转变合理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先行者 践行者 支持者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分析
奥巴马致词:“你们在白宫有一个强大的支持者”
掌上邮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