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课程在德育中的价值体现
2015-05-30方慧玲
方慧玲
【摘要】我国教育当局对中小学德育工作十分重视,但苦于运用常规教育方法其德育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大量隐性课程作为一种高效德育资源因未被教育工作者发掘而闲置废弃,白白流失。德育工作者应尽可能多地发掘隐性课程的内容,发挥隐性课程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德育工作能更加顺应时代和学生的要求。
【关键词】隐性课程 德育 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50-01
隐性课程的德育价值是指隐性课程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隐性课程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它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具有不同于常规课程的独到价值。它的提出不仅拓宽了课程研究的领域,并且引起了道德教育理论家的高度重视,被看做是得到教育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比任何正规课程都更加有效”(柯尔伯格)。日本学者岩桥文吉也认为道德教育如果不关心隐性课程,“期望得到满意的效果是不可能的。”隐性课程从方法论上提示学校德育必须进入学生的生活,渗入学生的心灵。它告诫我们,要树立长远观念,学校德育不能是一时之需,不能是“应景之作”,而是关系到学生能不能学会做人的根本问题。隐性课程是符合人本德育和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特殊规律的,它对学校德育具有特殊的价值。结合隐性课程的本质特征和德育过程的特殊规律,这种德育价值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道德认识的导向价值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评价和判断,它是德育过程其他三要素的基础和先导。学校正式课程对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起着主渠道的作用,但由于它的说教和灌输的教育方式又往往影响了它的德育效果,而隐性课程能将社会和学校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评价标准隐含于各种载体中,以一种完全开放的形式在学生毫无设防的情况下,潜入其思想的深处,与学生潜意识中向善的一面产生和谐的共鸣,使其觉得这些德育因素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是生活中本该如此的,比如校舍的设计布置、校园绿化、伟人肖像、名人格言、各种仪式等等,都蕴含了丰富的道德经验,渗透着学校的教育意志和价值取向,它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持久地向学生传递出特有的观念价值,给学生以暗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导向社会与学校所提倡和认可的道德评价和判断标准,提高道德认识。
二、对道德情感的陶冶价值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好恶的一种态度和体验。如果说,正式课程对培养正确的道德认识发挥主渠道作用的话,那么陶冶道德情感的主渠道的是隐性课程,情感是难以灌输的,它的产生和培养离不开一定的情境。隐形课堂正是通过创设和选择利用学校中有教育意义的情境、氛围,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论道而不说教,在愉悦中形成学生积极的道德态度和情感体验,净化心灵,逐渐形成对自己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于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行动处处显示其高尚的情操。比如,教師对学生真诚的关怀和爱心,会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友爱、理解、真诚的可贵,产生情感共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一次庄重规范的升旗仪式,就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等等。总之隐性课程能够融知识性、趣味性、情感性于情境之中,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去激发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最终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对道德行为的规范价值
道德行为是指在行动上对他人、集体、社会做出的反应,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优劣的关键,也是整个德育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传统道德教育模式注重灌输到的知识而对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力不从心。隐性课程却可以在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发挥重要作用。它利用自身的隐蔽性、情境性、持久性等特点,把道德行为要求渗透在各种学校环境中,通过一些特殊的传递机制,如:暗示、舆论、从众、期望等,使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这种要求,产生潜在心理压力和动力,并自然地按照这种道德要求去约束,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一种规范方式既没有空洞的说教,也没有简单的压服,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极强的影响力,是规范学生道德行为的有效方式。
四、对学生品德心理的完善价值
学生的品德心理包括道德意志,处世态度、同情心、责任心、合作精神等。正式课程的理性传授很难建构这些品格,而隐性课程可以通过各种情境和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毫无心理戒备的情况下,不经意的进入学生的心灵最深处,悄无声息的左右一个人的意识形态,改造一个人的言行,从而推进学生品德心理的健康发展,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
可见,隐性课程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力量,在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整个德育过程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隐性课程的德育价值,还它应有的教育地位,并使它在学校德育实践中真正地发挥作用。
隐性课程作为一种德育存在形式,具有理解上的不确定性,既有积极影响的一面,也有消极影响的一面。其功能如何,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其德育价值,关键看教师们如何去因势利导。如果教育者能充分发掘这些隐性的德育因素,在校园里和班级里营造出和谐、民主、积极向上的氛围,使整个校园成为一个育人的摇篮,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那么,我们的德育工作将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