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勤粮食物流发展与对策探讨

2015-05-30冯志

中国市场 2015年51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冯志

[摘 要]粮食,即主食是后勤饮食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粮食物流是制约后勤饮食保障效率与效能的重要因素,文章旨在分析粮食物流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因地制宜,提出了粮食现代物流的发展对策,为后勤粮食供应保障的全面建设献计献策,提供理论性参考。

[关键词]粮食物流;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51 212

据调查,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浪费数量十分惊人,约占总产量的8%~10%。这些损失主要来自粮食物流环节,基础设施落后、技术管理水平不高是其直接原因。通过构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实行高效的粮食“四散化”运输,是实现粮食有效利用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课题研究,为提高粮食流通效率提供思路,为后勤保障提供参考依据。

1 后勤粮食物流发展综述

1 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作为粮食实体运动的依托和保证,对于降低粮食物流成本,提高粮食物流效率作用显著,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引起更多国家的关注和支持。发达国家的粮食物流发展,不论是在粮食物流理论探究,还是在实际操作层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运输学院院长Barry Prentice运用现代物流学理论,第一个提出了粮食集装箱运输理论,提出了建立包粮流通、散粮流通、集装箱运粮共存互补的粮食运输系统。澳大利亚的Champ博士经过研究提出:随着各国国有粮食流通体系逐步公司化,现代运输系统的设备逐步更新,小批量运输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对用特殊的设备防止混杂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集裝箱运输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粮食物流系统将会实现各种形式的自动化和集装箱单元化。

1 2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粮食问题,纷纷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鼓励粮食生产。随着粮食产量的波动上升,粮食物流服务水平和满足市场需求、发展粮食经济的内在矛盾日益凸显,需要尽早建立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提高粮食物流服务水平。国家已将构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列为“十二五”规划重要内容,究竟如何构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成为探讨和研究的热点,这些理论研究对发展我国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高兰、王淮(2004)指出,粮食“四散化”流通技术(即散装、散运、散卸、散储)是实现粮食物流一体化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董立淳等(2005)剖析了当前中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指出粮食现代物流存在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落后、通道网络不完善和信息系统不健全三大制约瓶颈,建议通过大力推广粮食散化流通技术、建立粮食物流节点网络体系和搭建粮食物流信息化网络平台等措施,推动中国粮食现代物流的发展。孙宏岭等(2009)认为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物流的实体网络与虚拟网络的无缝结合已经成为粮食现代物流需求的首要目标和发展方向。

2 后勤粮食物流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粮食物流在技术装备、管理体制等方面还有很大不足。结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粮食物流建设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2 1 粮食物流设施平台落后,“四散化”比例偏低

粮食仓库中,普通平房仓占的比重高达85%,立筒仓、浅圆仓等不足13%,专用车站主、码头装卸环节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设备老化严重,必要的散粮计量设备不足。专用运粮汽车、船舶、火车车皮等散粮运输工具的匮乏和粮食物流设施设备的不配套,加上各地四散水平发展不平衡,导致目前粮食“四散化”流通作业推广十分缓慢,粮食“四散化”运输的比重偏低,粮食物流效率低,成本高,损耗大。

2 2 粮食流通渠道不够完善,物流运输成本偏高

当前,六大跨省粮食物流通道基本确立,但由于各粮食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参差不齐,短期内难以形成合理高效的流通网络。如东北各港口粮食装卸基本都实现了“四散化”作业,但不少处于“北粮南运”海上通道的物流节点港口及配套设施“四散化”水平低,东北散粮运到后还需经过灌包运输,不仅提高了物流成本造成资源浪费,还直接降低了流通效率。另外,粮食铁路运输专用车辆尚未定型,无法实现粮食物流通道网络的无缝衔接,也导致粮食流通成本的提高。

2 3 加工行业创新性不强,竞争优势不太明显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高营养、高安全、好口感的粮食及其产品,对粮食深加工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相关部门对粮食深加工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投入并没有高度重视。当前,一些大的国有粮食加工企业由于历史包袱沉重,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管理粗放等原因只能进行粮食粗加工,创新能力不足。一些民营中小企业限于企业老规模小融资渠道有限,无法投入更多资金进行设施更新和技术创新。面对经营理论先进、技术水平高,规模庞大的国际粮食加工巨头,我国粮食加工企业的竞争力还远远不够。另外,各级地方政府为确保粮食安全,重复建设了许多中小粮食加工企业,形成的过剩加工能力对原粮的争抢,也扰乱了粮食市场的价格和合理的物流结构和流向。

2 4 公共信息平台研发滞后,物流整合性不强

粮食公共信息平台可以有效衔接粮食生产、粮食储运、流通加工等诸多环节。目前,我国粮食公共信息平台开发运用还较为落后,许多粮食网站仅限于发布一些政策法规和国内外的粮食信息,内容更新较慢、不精细,不能满足企业和民众的需求。出于发展本地经济和保障粮食安全的考虑,各省在进行粮食物流发展规划时都强调要建设自己的粮食物流中心,不断提高本省的粮食仓储容量,发展壮大本地的粮食物流企业。从而造成了粮食物流园区和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无形中也降低了我国整体的粮食流通效率。

3 提升后勤粮食物流效能的对策建议

3 1 发挥政府对粮食物流发展的宏观指导作用

各级地方粮食物流发展应该纳入全国粮食物流发展中去,以便得到国家和省在产业政策、市场准入、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性政策支持。同时,建立地区粮食物流发展领导小组,研究、解决本地粮食物流发展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如物流基础设施和粮食物流节点上的一体化问题,发挥对粮食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推动各级粮食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的有效衔接。制定引导社会和民间投资参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尽快形成以国家政策为指导,投融资、财税、工商管理等领域的政策支持的粮食物流发展格局,清除束缚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障碍,为粮食物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

3 2 调整、强化粮食物流设施建设与改造

为适应粮食调入格局的变化,即由江西、湖南、湖北等从陆路调入的粮食减少,从东北、黄淮海及粮食进口等从海路调入的粮食不断增多的需要;重点打造“国家级沿海城市散粮物流节点”和“华东地区粮食主销区粮食注入通道”,选择地区建成主要承担粮食“北粮南运”节点及粮食进出口功能,以水公、水铁联运为主要运输方式,辐射周边内陆省份的陆港联运型国际粮食物流中心,大力调整和强化粮食物流设施的建设与改造。

3 3 加大对粮食批发市场的设施改造

以宁波为例,多数粮食批发市场占地不足5000平方米,年交易总量不到5万吨。大部分市场交易主体为个体经营户,以小宗买卖和现金结算为主。市场服务方面大多数仅为经营者提供租赁营业铺位,缺乏配套的仓储、质检、信息等服务,严重影响了现代粮食批发市场功能的发挥。需要从粮食流通体制深入改革与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功能发挥的角度来认识粮食批发市场的作用与相应的设施改造问题,使以信息为主导的粮食批发市场设施得到协同的投资与利用。

3 4 加快粮食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

目前,有些地市尚未建成统一的粮食信息平台和数据库,没有全面、稳定的信息来源渠道以及建立科学、完整的指标评价体系,要利用国家正在规划全国粮食安全预警体系的有利时机,积极进行粮食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功能完善与设施建设。为缓解仓容不足和资金紧张的问题,应鼓励粮贸公司建仓储粮,并在贷款利息上给予优惠和贴息。对新建仓库,如需要则可保证一定期限内租用,并签订代储合同,既解决了储备粮仓容少的问题又有助于企业还贷。远期来看,应该发展专业的粮食仓储公司。粮食仓储公司将主要承担三项任务:一是按照政府指令保管储备粮;二是为粮油贸易企业储备粮油;三是为农民代储粮食。

3 5 建立合理的储备粮收购机制,确保储备粮源充足

粮食的收储中,稳定的粮源非常重要。为保证储备粮粮源,一是扶持鼓励本地种粮大户,重视本地粮源。可以将粮食收购与农业信贷相结合,种粮大户可以将粮食抵押给收储公司取得由政府贴息的贷款,也可以按保护价将粮食直接出售给收储公司,这样不仅可以使种粮大户的再生产资金有所保证,而且在稳定了政府粮食储备的粮源的基础上规范了农业贷款的发放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杜绝目前农业贷款被随意挪用的状况。二是与粮食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粮食供应关系。一方面,在政府協调下由各粮食企业与粮食主产区签订长期稳定的供粮合同;另一方面,鼓励本市农民或企业到国内粮食主产区或国外建立粮食生产基地,或与产区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粮食产业化经营共同体。

3 6 优化储粮结构,节约成本

实行动静结合的储备库存结构。为实现粮食储备的储备功能并提高运行效率,应实行动静结合的储备库存结构。一方面,储备库中在任何时点都要有保质、保量的粮食储备。这部分储备粮的轮换更新要实行先进先出,不允许架空。这样才能保证储备粮在需要动用时能够做到调得动,用得上。这部分粮源既可以通过与粮农签订订单实现,也可以通过粮食批发市场购进。为此,应专门制定出轮换费用的补贴标准。另一方面,对于轮换出的粮食要通过粮食市场参与市场运作,实现低成本的轮换更新,从而提高储备效率。同时,提高粮食储运技术,提高粮食“四散化”运输水平。粮食储运的“四散化”(散装、散卸、散运、散储)是全球性的大趋势。与包装粮相比,粮食储运散装化作业可以加快粮食流通,提高粮食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生产率,减少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粮食流通费用,降低粮食储备成本,减少粮食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和污染。受储运设施设备的限制,在粮食储备体系建设过程中,新建仓库及配套设备要符合“四散化”作业的标准,旧粮仓可进行改造升级以符合“四散化”要求,逐步推广“四散化”作业,提高粮食储运效率。此外,要不断提高粮食储备的环保技术水平,如运用先进的防治虫害方法而避免污染粮食。提高检验检测技术,防止有毒有害的粮食危害消费者健康,从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确保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李雪,申少侠 东北地区粮食物流集散中心构建研究[J].中国市场,2014(35)

[2]刘雅婷 粮食仓储物流工程交叉施工方案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3(26)

[3]张莉 我国粮食物流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3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