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以辅导员为中心的学生分类就业指导

2015-05-30许力

关键词:辅导员高职院校

摘 要:就业指导是高职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经常出现的和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笔者提出以辅导员为中心的,将学生分类进行就业指导。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印象分类;分类就业指导

0 引言

从1999年开始,连续扩招促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总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其中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尤其严峻,因为扩招主体是高职院校。经过分析现实的各种案例,笔者觉得在做就业工作之前可以做一些事前准备,让最了解学生的辅导员做一个学生印象分类,最后形成一种量化的数据。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方向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然后对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一个深入分析,做到对症下药。

1 分析目前就业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外部因素: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不好导致就业岗位锐减,同时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普遍较高,增加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难度。

内部因素:部分学生就业技能不够强、学生社交能力差、学生就业意识差、家庭条件差以及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创新。

2 分类方案的指导思想

2.1 分类方案的名称为“学生印象分类”,采用学生分项印象指标分类,具体工作根据分类做出相应的策划。以了解学生为前提,并且对学生的类别进行分类总结,做针对性工作,动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强调一个“印象”是因为学生的各项能力等不可能以一种绝对的方式衡量,只能说以辅导员对学生的认识和调查为前提。了解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调查,谈话,设计调查问卷等等,在此不做过多解释。

2.2 分项指标细则:

2.2.1 专业技能。

以学生的成绩和专业任课老师的评价为标准。主要区分点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特别是学生主修的课程成绩。此外对于其他的专业技能也予以考虑,但主要针对与当今社会热门的专业技能。

2.2.2 社交能力。

以学生平时和老师的交流以及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表现优劣为标准。主要参考语言表达能力,与各位老师同学关系的处理能力和该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建立的关系网。对于女生,形象佳者也可考虑在内。

2.2.3 家庭背景。

以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为标准。主要参考家庭的经济水平,家长或其亲戚的工作单位及职务,同时尽量了解学生家长的社会资源储备情况。对于家长有明确表示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的也可做特别考虑。

2.2.4 就业意识。

以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了解以及学生对步入社会的欲望是否积极为标准。主要靠与学生的谈话,做调查问卷统计或者通过其他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就业心理状态。

2.2.5 综合指标

是对以上四个指标的一个总结,是对一个学生的印象总体评价,具有一个整体性的参考,方便于分类。

(具体表格见样表1)

3 分类后的具体教育措施

分类后主要的教育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为群体学生的教育,另一个方面为个体学生的教育。以下就分别对两个方面做简单阐述:

3.1 分类后对群体学生的教育措施

分类后主要是明确教育的对象,使得对象更加有针对性。如表1样表所显示,假设某班有12个学生,根据分类综合分为A的群体有3个学生,综合分为B的群体有3个学生,综合分为C的群体有4个学生,综合分为D的群体只有2个学生。

做工作的时候先把综合分为C的学生分出来,集中看看他们的共同点,如综合分为C的4个学生当中有4个学生的社交能力分为C,则可以把这三个学生集中起来,设计一套提升他们社交能力的方案。

3.2 对于个体学生分项指标的提升办法。

将学生的各个单项指标分数进行排列,以分数为C以下的学生为工作对象。具体办法简单阐述如下:

3.2.1 对于专业技能的提升。

实施的关键在于辅导员和专业老师们的交流。通过交流让任课老师协助辅导员对学生做一些相应的针对性教育,以达到“多对一”的效果。

3.2.2 对于社交能力的提升。

社交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性格缺陷、不懂得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中缺乏技巧。

可以让他们担任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学生干部,或者任命他们做一些活动负责人。开展相应的团日的活动,如演讲比赛,班级讨论会等。增加他们对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多提醒他们,尽量给他们以提示,让他们重视人际交往的技巧同时找到和人交流的乐趣,提高对自己的信心。

3.2.3 对于学生就业意识的提升。

通过团日活动、日常的交流逐步明确学生的就业意识。给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分析,了解专业行业世界就业情况,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指导学生做职业规划。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让他们做好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学习一些除了专业知识外的必要知识。支持学生个性的发展,只要符合社会的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调整职业生涯规划,但辅导员必须把控其发展思路以及方向是否正确。部分学生有创业的激情和能力,我们应该积极鼓励。

3.2.4 对于家庭背景的观点。

对于学生的家庭背景是一个客观因素,我们只能对其有利的地方加以利用,不利的地方尽量避免其负面影响。主要措施要围绕与家长合作和学生的思想工作问题,并且注重贫困生的教育方法。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特别小心。贫困生大多较为敏感、多疑,他们迫切需要经济上的援助。但是更加需要精神上的理解、尊重和扶持。要运用适当的方法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空间和生活环境,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4 总结

综上所述,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分类就业指导是将各种就业思想和方法集成并综合运用的一种方法。笔者认为,就业难并非就是社会的客观因素与学生的素质因素,方法没有针对性与相应的策略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就业市场里,高职院校应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指导,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只要学生具备应有的素质,相信一定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并开拓出自己的事业。

参考文献:

[1]连茜平.大学生分类就业指导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09(8)下,193-194.

[2]陈秋余.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工作[J].卫生职业教育,2009(l29),20-21.

[3]柏扣兰.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J].广西轻工业,2009(9),180-181.

作者简介:许力,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助理讲师,广西大学工学学士。

猜你喜欢

辅导员高职院校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