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原因及对策浅谈
2015-05-30卢海霞张瑞珠
卢海霞 张瑞珠
摘 要:大学生考试作弊之风愈演愈烈,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大学生的诚信危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毒瘤,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屏障。明晰学生作弊的心理原因,据此,找出并践行制止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有效措施,将有利于重塑大学生诚信意识,有利于促进高校人才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原因
“存在即合理”通过考试来荐人才、检测学生是有其自身的优越性的,考试制度的确立也不是偶然,它是衡量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及心理素质优劣的一大杠杆。近代社会教育制度由教育大师、先进知识分子琢磨审核,才修正出来现在的考试制度,对其行之有效的合理性,我们大可不必怀疑。
然而,在校园总体氛围良好的前提下,总有少许“歪风邪气”跑出来挖考试的墙脚。提前购买答案的同学有之,用电子信息作弊的同学有之,考场上不遵守纪律打小抄的同学有之,到最后,这些搞小动作失败,接受学校处罚的同学就不在少数了。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事实,说是事实因为它的的确确存在,说奇怪是因为众所周知,大学里的开始要求本来就不苛刻,反而很容易。那么:
1 大学生去触碰作弊这条“高压线”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呢?
1.1 玩物丧志,以求鱼目混珠
很多同学刚从高三的泥淖中爬出来,又冲破了黑色的六月,来到了相对来说自由空间更广阔的大学里,就放开了身上所有的压力,去尝试放松甚至放纵的新奇事物,在没有良好习惯养成的前提下,与玩相比,学习知识本身不是件轻松、娱乐的事情。在现在电子产品泛滥的洪流下,学生可以很轻易地从网络中寻找能满足自己的事物,浪费大量时间在网络游戏里,仅求一时的欢快,来填补生活的空虚。这些为考试而考试的同学,考试前不好好准备,却想着在考试时蒙混过关,就选择了作弊这一手段,结果就不言而喻。
1.2 投机取巧,以求坐享其成
这类同学就有些小聪明了。考试不及格就会挂科,挂科就会影响毕业成绩,毕业成绩会直接影响学位证和毕业证,学位证和毕业证又牵扯学生以后找工作的诸项事宜,他们也明白考试的重要性,但是学习是一个很艰辛很吃苦,又考验人意志力的过程,这类同学吃不了苦又没有极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于是把目光放在作弊这一“利器”上,以期不劳而获,投机取巧。
1.3 家长期望过高,压力过大
现在许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他们不去审视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过程,而只一味求一个结果——高分,以为高分就是一切,这就导致家长不切合实际,盲目的对孩子施加压力,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大骂训斥甚至责罚。鉴于种种压力,很多学生通过作弊来迎合敷衍家长,通过作弊谋求高分来交差。
学生作弊现象日益复杂化,除了采取传统的打小抄的方式,还可以通过高科技的手段作弊,这种现象报纸上也是常看到,在日益发展的信息社会的条件下,信息渠道来源非常广泛,学生对社会的负面认识也越来越多,思想也不像以前那么单纯。然而,我们不能把所有责任归在学生本身,学校也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杜绝作弊,严肃考风,端正考纪。那么:
2 学校可采取什么措施来制止考试作弊呢
2.1 加强宣传教育,正确认识考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对待考试。对教师来说,通过考试来了解前期的教学效果,检测教学是否符合教学育人的要求,深化对教学目标的理解,经过对考试信息反馈的分析,可进一步鞭策教师以更新教学质量,真正达到育人,而非培养高分这一目的;对学生们来讲,参加考试的过程是学生加强自我认识的过程,从考试的过程中学生能领会到所学知识技能,了解自己学习的成效,也可以把考试当成一种压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智能提高。
2.2 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使其充分认识考试作弊的危害性
有作弊行为的学生,特别是屡次作弊的学生,为了从根上解决问题,必须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使他们分清好坏,明辨是非,认识到作弊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过错行为。学生作弊反馈的信息一无所用,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不能找出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提高自己,考试的意义也就荡然无存了。
2.3 培养道德意志力
很大一部分同学知道作弊是一种违犯校规的行为,但他们常常在外界诱惑下接受了作弊获取虚荣这一手段。对这部分同学,我们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的道德约束力,通过老师三令五申、耳提面命作弊的处分,讨论其危害性,并向他们提供学习的榜样,建立这部分同学的自信心,同时组织各项实践活动,给他们布置有一定的难度又力所能及的任务,增强他们在各种情况下抵抗诱惑的能力。
2.4 正确处理作弊的同学——杀一儆百
认真对待组织每一次考试,尽量不给学生形成作弊的条件。监考老师要严肃认真处理考场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形成既适应学生心理状态,又利于学生发挥水平的氛围。严肃处理作弊的同学,让有作弊意向的同学充分认识到作弊的后果,在考试时敲响警钟,时时警示学生不要去触碰作弊这一高压线,哪怕考不出好成绩,也要问心无愧考出真正的自己。
作为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不仅是对自身能力的否定和蔑视,更是对严肃的学术风气的亵渎,作弊者不仅丢掉了学习的机会,更丢掉了人格中的诚信。诚信考试,拒绝作弊是大学生责任心的一种体现,也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每一名大学生都应当严守考试纪律,抵制不良考风,从自身做起,诚信考试诚信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