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大班幼儿倾听的耳朵
2015-05-30任平
任平
【摘 要】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幼儿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处于幼小衔接的大班阶段。本文探讨了大班幼儿倾听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一些培养大班幼儿的倾听习惯的方法,如:暗示法、大小声交替法、互换角色法、情景再现法等。
【关键词】大班;幼儿;倾听
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往心灵的桥梁”。可见,良好的倾听习惯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性。学龄前儿童正处于习惯养成和人格发展的萌芽阶段,在此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就明确要求“幼儿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和其他人讲话”、“听不懂或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并且要成人“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而5-6岁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段时间里提高幼儿倾听能力更是十分重要与必要。因为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哪一种学习方式,“听”都是学习的前提条件。因此大班教师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势在必行。
进入大班以后,笔者发现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很喜欢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但同时笔者也发现,孩子们在倾听方面做得不大好。具体表现在:
(1)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只是急切的想要做游戏而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规则或者压根就没有听,导致游戏效果不理想甚至中断游戏。
案例:大二班开展了一场《小白兔和老狼》的室内游戏活动,活动前,我仔细地讲解了游戏规则。规则讲完后我问全班的小朋友,“你们知道怎么做了么?”小朋友们用很大的力气说,“知道了!”但是游戏开始后,有的小朋友还是没有遵守规则,我问了一个小朋友问他为什么没有遵守游戏规则,他说自己不知道该这样来做。我当场就凌乱了……
(2)在集中教育活动中,幼儿常常在老师讲的时候,打断老师的话或者心不在焉地听着,比如交头接耳或者玩小东西。
案例:在绘画活动《我为妈妈画裙子》的导入环节中,我向幼儿讲述了自己妈妈喜欢穿什么样的裙子。但是才说到一半,葛雨桐小朋友就站起来大声说:“我妈妈喜欢穿红色的,上面有点点”。接下来其他的小朋友都开始讲自己妈妈的裙子,我的课只能停下来让小朋友们先讲。
(3)在生活活动中,有些小朋友的行为很危险,老师尝试用言语引导幼儿该怎么做时,幼儿往往不听。
案例:在一次饮水活动中,我发现罗文泽小朋友还没有回到座位,就端着杯子边走边喝水(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对小朋友们说“坐下来喝水的小朋友,才是懂事的好孩子”,但是罗文泽小朋友根本不理会,还是边走边喝。
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的幼儿在倾听方面存在不足。他们并不是认真地或仔细地倾听,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听明白或者压根就没有听。因为从众心理的缘由,当老师在问及“小朋友们,听懂了么?”这样的问题时,他们会表示自己已经听懂了。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探讨和交流:
一、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游戏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游戏形式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也是最感兴趣的活动,有了兴趣幼儿就会将自己的小耳朵竖立起来认真听。因此,我们可以在室内游戏中玩一些能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小游戏,采用新颖的方法来吸引他们。如:
1.暗示法
暗示法是老师给予幼儿小小的提示,幼儿会根据这种提示仔细地倾听。这是比较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案例:在一次《躲猫猫》的音乐游戏中,我在游戏前给幼儿一个小小的暗示说,“在这个小游戏中,谁是最后的胜利者,那他的小耳朵一定是全世界最厉害的小耳朵啦”。果然这次游戏进行地很成功,小朋友们很遵守游戏规则,玩得很开心。
2.大小声音交替法
教师用声音的大小来引导幼儿仔细的倾听,在游戏开始时教师可以用比较大的声音,然后逐渐的将自己的声音变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必须越来越认真倾听,才能获得游戏的胜利。
二、如何在集中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在集中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幼儿基本上是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获得知识的。所以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抓住”幼儿倾听的耳朵,往往会使教学到达理想的效果。
1.采用新颖的多变的方式提高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喜欢倾听
案例:新学期伊始,幼儿园安排上一次《我长大了》的语言活动课。我去大五班听课。在活动导入环节,大五班老师通过一组由小到大的任务图片形式立即抓住了幼儿兴趣,在活动之中还采用了角色游戏,让幼儿体会“我长大了”,并且老师在活动中声音时大时小,使幼儿不得不仔细听这位老师讲话。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非常不错,活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2.通过提问以及眼神交流方式让幼儿保持倾听
随着教育活动展开和时间推移,小朋友注意力会分散,耳朵也会停下来。在这样的情况发生之后,老师们可以用提问或眼神交流的方式将没有倾听的幼儿拉回活动中来。老师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小朋友可以问:“你听到了什么”、“你能重复老师或小朋友刚才讲的吗?”或者用眼神暗示他,“老师正在讲课呢,你看别的小朋友都在认真听。”
3.通过互换角色的方式让幼儿坚持倾听
通过互换角色,让幼儿来当老师,体验自己讲话而其他的幼儿不听时的感受。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让幼儿明白在活动中自己不听老师的话,而是在讲话或玩自己的,这样做是会让老师伤心的。
三、如何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生活活动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老师们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在生活中进行教育。
1.你说我听,我听你说的互动模式
案例:在一次入厕活动环节,班上的幼儿走出活动室刚好碰到喷泉表演开始了,于是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喷泉。很多幼儿问“老师,为什么有喷泉?”“喷泉是怎么来的?”问题非常多,我用手轻拍了几下说:“想知道原因的小朋友很多,老师应该先回答谁的呢”。这时候小朋友们大声地说,“我的,我的”。我又说,“老师最喜欢有礼貌的、小耳朵听话的好孩子”。这时候,小朋友们安静了下来,一个个举手等着我给他们解释原因。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还主动提了一些其他问题。看着他们认真好学的模样,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2.“情景再现”德育活动模式
这种活动模式是指充分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以“情景”为传输介质,以个别教育促进整体发展为教育轨迹,通过学生在活动中评判、感悟、内化、迁移以及教师的适时引导、启发、点拨、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选择能力的教育形式。
案例:在一次喝水活动环节,我让小朋友将水喝完后,将杯子轻轻地放入桶中,但有部分的幼儿并没有这样做。在离桶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他们很随意的将杯子丢入桶中,发出“砰砰“的响声。在等大家都喝完水后,我用语言慢慢引导幼儿将杯子放入桶中,而我则示范了随意丢杯子的动作。然后,让幼儿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事后班上的幼儿进行了激烈讨论,大家都认同喝完水将杯子轻轻放入桶中。
总而言之,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贯穿于游戏活动、学习活动、生活活动等多种不同的活动之中,并且灵活的运用各种方法。倾听习惯的培养是逐步的,需要教师耐心地对幼儿进行指导,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在点点滴滴的事情中形成这样的一种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应该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在教孩子进行倾听时,也要倾听孩子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