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锡中小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路径探讨

2015-05-30龙飘飘倪卫涛

关键词:技术创新

龙飘飘 倪卫涛

摘 要:中小企业是无锡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首先对部分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调研,分析无锡制造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针对无锡中小制造企业的不同类型,提出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合理选择技术创新路径;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开拓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途径;以及针对中小制造企业生产配套产品为主的特点,走联合技术创新发展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中小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路径

1 问题提出

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统计资料显示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创造了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近3/4,因而受到了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不仅自身规模有限,而且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存在不足,其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普遍较低,通常采用引进、消化、吸收为基础的模仿创新方式,但这种依赖引进模仿的创新模式其局限性十分明显。制造业是无锡的支柱产业,制造业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的市场经济主体,它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支柱作用。研究针对制造业中小企业的特点,在无锡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了解这些企业产品开发的途径、技术来源以及本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分析这类企业产品开发方面思路与实际获取技术的途径,由此理清制造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一些原因,针对这些中小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探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路径建议。

2 影响无锡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因素分析

影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因素很多,如人才资源供给有限、研发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外部环境不成熟、缺乏有效的技术市场等,根据调查回收的资料分析,归纳起来这些因素包括企业内部条件的制约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2.1 企业投入研发的资金明显不足

制约无锡中小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为关键因素是研发资金短缺。根据调研的几个企业信息汇总,几乎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说明在中小型制造企业中资金比较困难是普遍情况。中小制造业企业产品大部分在产业链的制造环节,利润低,即使是高科技的中小企业,由于处在创业时期,资金同样非常短缺。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资金不足,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不能得到保证,极大地阻碍了中小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2.2 技术人才少,创新技术能力缺乏

调查发现大多数中小制造业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产品市场售价低、企业利润薄,进而影响到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所需的资金投入。长期以来,在行业技术创新方面,多数中小制造企业极度缺乏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员工整体素质偏低,缺乏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训练,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受到较大的制约。

2.3 个别企业求稳,创新动力不足

调查的个别制造企业认为创新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投入,从回报角度,这些投入短期内一般很难得到及时回报,甚至由于产品研发方向等因素,最终可能没有回报,也有中小企业经营者认为现有基础来之不易,因而认为对中小企业而言创新并不是第一位选择,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不敢冒险的氛围,制约了创新动力的形成。另外,有企业认为中小企业难以与跨国公司同水平竞争,与其提高技术水准接近跨国公司,还不如与跨国公司保持距离,守住原有市场份额,因此不愿加大对技术和人才资源投入。更为严峻的现实是一旦创新失败,企业可能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如此种种导致中小制造企业内部创新动力不足,形成了“重市场、轻研发”,不思进取,不愿创新的局面。也有部分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技术创新投入忽冷忽热,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小富即安思想,在能获得眼前现实利益情况下,有限的资本更愿意用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不愿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方面进行投入[1]。

2.4 外部环境不理想,企业不敢有创新想法

调查的中小企业反映,目前靠产业转移带来的机会和相对廉价劳动力成本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搞研发创新需要投入人力和财力,回报不确定情况下有点得不偿失。也有些企业觉得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到位,企业自身历尽艰辛、花了大量资源研发的新产品,投放市场不久,还没有给企业多少效益,仿冒产品已经充斥市场,与自主创新相比,模仿成本不仅低,而且现行经营环境下也能取得一定经济效益。

另外,中小制造业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税费负担重、抗风险能力差的特征;加上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缺乏专业人员、产品结构类同、企业比较分散、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政府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加以扶持。因此需要构建在技术创新支持、市场发展服务、融资贷款、人才服务等方面的完整体系,并逐步健全完善[2]。

3 无锡制造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路径分析

无锡制造业企业中的极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它们位于不同的行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所有制形式也不尽相同。根据现场调研、企业反馈信息和政府部门的资料分析,对中小企业制造企业的创新路径分析建议如下。

3.1 基于企业所处不同发展阶段,选择可行的技术创新路径

企业技术创新主要有模仿创新、联合创新、自主创新等三种主要路径。最为中小型制造业企业采用的路径是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这两种形式。自主创新通常表现为研发新的产品、开辟新的产品细分市场、开拓新的分销渠道和为新的消费者群体提供服务。而模仿创新是对现有产品设计进行改进、扩张和丰富现有产品线、为现有的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对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处于相对劣势的中小制造企业来说,如何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技术创新路径关系到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发展初期的中小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引进、消化、融合等手段来掌握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产品设计改进和完善 [3]。模仿创新是中小制造企业在初创阶段或者企业进入全新产品领域时的基本选择,企业在模仿性创新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根据产品和客户需求的变化融入新的自主技术创新内容,在关键技术节点上突破,从而跨越模仿创新阶段,实现向内生式自主创新转换。另外,对中小制造企业中成长型高新科技企业,它的企业特点决定它与传统的中小制造企业所走的道路不同,其本身建立在技术与人才优势基础上,必须坚持自主创新这一路径。

3.2 利用外部人力资源,开拓产学研合作创新途径

中小制造企业不管走模仿创新路径还是自主创新路径,都必须加强与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利用科研院所人才资源优势,结合企业实际需要进行协同创新。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本身存在研发资金投入少、企业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因此技术创新过程中,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可以缓解企业创新人才不足的劣势,既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难题,也有效促进了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这是中小型制造业克服自身缺点,利用社会资源,为我所用,进行技术创新的另一条重要的途径。

调研显示中小制造企业高技能、研发人才缺乏一直是其创新发展瓶颈之一。无锡中小制造企业可以有效依托无锡的高校、研究所等人才资源方面优势,加强合作,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通过产学研合作,有利于解决中小制造企业人才缺口问题,产学合作将大大降低中小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成本、合理规避风险,无锡很多

中小制造企业正是看到了这些优势,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

3.3 走产业集团化的联合技术创新发展之路[3]

中小制造业企业规模小,很大部分是为核心大企业生产配套产品,仅提供其中几个工序服务或部件的生产,本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有限。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分析行业特色,结合产业链特点,通过龙头企业组建技术创新联合体,形成多行业多类型的产业集团创新团体,有利于相关配套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逐步形成中小企业集群,形成集聚效应,提高整个集团,包括中小制造业配套企业创新能力。可以结合无锡地方的产业发展计划,鼓励中小企业走集群式创新发展之路。

4 结束语

无锡中小制造企业创新能力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动力。通过调研对影响无锡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中小制造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本身特点,提出了无锡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基本路径选择。具体路径包括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合理选择技术创新发展路径,起步阶段没有成熟技术,以模仿创新为主要路径;充分利用外部人力资源,克服自身研发资金少、缺少技术人才,开拓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途径;针对自身规模小、很多中小制造企业生产配套产品为主的特点,走产业集团化的联合技术创新发展之路。总之,无锡中小制造企业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要培养企业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技术能力和资源限制,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创新路径,以推动无锡地方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倪卫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策略研究——以无锡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25),9:9-11.

[2]吴兆明.无锡市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

6:8-9.

[3]冯臻.无锡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6:463-464.

基金项目: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教育项目“中小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研究(2014-2-1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龙飘飘(1994.5-),女,江苏徐州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倪卫涛(1962.8-),男,江苏启东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技术创新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技术创新
“欧洲杯”有哪些新闻报道技术创新
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分析
网络组织对技术创新的贡献
技术创新语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难点分析
矿井探放水工程技术创新研究
我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探讨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探索与研究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创业投资模式下的两类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