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集团科研项目研发与实施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015-05-30王妍琼沈燕鸿王婉
王妍琼 沈燕鸿 王婉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化工集团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现状,分析部分研发成果未实施转化的原因,建议研发团队通过横向和纵向联系,加强技术互补,市场拓展,使研发创新思路得到拓展,推动研发成果尽快实现转化。
关键词:科研项目;研发;成果;应用;转化率
0 引言
目前油田企业单位之间和专业领域,既有分工和合作,也有各专业领域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以此构成了异彩纷呈的油田丰富社会。西安长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生产、销售、服务于长庆油田分公司的一个二级单位,既有服务于油田生产建设的责任,又有自己独立创新发展的潜在需求。科研开发中通过信息共享,研发出满足生产需求的产品、推动科技成果实现转化,意义重大。
1 化工集团科研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情况
化工集团2008-2013年累计共开展了68项科研项目任务,根据研究结果,验收了56项,研发成果实现转化了32项。按照项目专业类别统计,图示如下:
■
图1-1 化工集团2008-2013年科研项目立项数量、
完成数量、转化应用数量图示
2 化工集团科研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情况分析
2.1 科研项目开发完成情况
68项科研项目任务中,完成了研发任务的有56项,完成了科研项目立项任务的82.4%。其中压裂酸化类23项,完成率95.8%;采油集输类16项,完成率76.2%;钻固井类6项,完成率66.7%;提高采收率类10项,完成率83.3%;软科学项目2项,当年完成率50%。
2.2 科研项目开发完成后实现成果转化的情况
从项目完成后实现成果转化情况统计可知, 56项科研中,平均实现成果转化率56.14%,其中压裂酸化类69.6%;采油集输类37.5%;钻固井类33.3%;提高采收率类70.0%;软科学项目完成1项,形成了项目研究总结报告,能够对外技术合作有指导意义。
3 化工集团科研项目研发和实施成果转化效果分析
3.1 采输类项目
采输助剂的21项科研项目立项任务中,完成了研究任务的有
9项,完成率为81.8%,而实施了成果转化的只有1项,转化率
为11.1%。
3.1.1 采输类科研项目开发不理想原因分析
使用方需求少、影响了开发潜力。从长庆油田分公司对采输类油田化学助剂的需求分析,目前的采输类油田化学品基本能够满足油田生产需要,潜在的新需求不大。同时,使用方成本控制、影响了开发新产品。长庆油田分公司对各采油厂生产成本实行费用总量考核控制,使用量减少,影响了新的油田化学品的开发。
3.1.2 采输类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不理想原因分析
长庆油田分公司为了加大对油田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要求所有产品办理“三新”准入证,采输类的“三新”办理流程多,影响了新研发产品成果转化时效。
3.2 钻固类项目
3.2.1 科研项目开发不理想原因分析
近年来,咸阳石化公司技术人员匮乏,技术开发保障不足,影响了新产品开发进展。另外,钻固类现场技术服务是一种被动的模式,造成产品研发也是一种滞后的模式,影响了技术开发。
3.2.2 研发成果转化不理想原因分析
从技术层面分析,钻固井助剂成果只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小改进,没有更大的技术突破,部分产品性能改进后,对方执行标准提高,又成为了落后技术,无法实现成果转化。
3.3 压裂酸化类项目
化工集团科研项目研发和实现成果转化中,压裂酸化类的项目开展得比较好,树立了标杆作用。分析原因,主要是压裂酸化业务技术人员能够围绕油气生产建设需要,积极与目前国内外同行业单位学习,及时掌握前沿技术发展方向,收集最新技术和市场信息,开展适销对路产品研发。在项目研发过程中通过对外建立与油气工艺研究院、川庆井下工程技术处紧密的合作外。另外,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使得一批批科研项目能够得到研发成功,并实现试生产。
4 建议
4.1 加强对外联系和沟通,确保立项信息来源
服务于长庆油田分公司和川庆市场,掌握市场需求意义重大,因此,每年更多地与甲方接触,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需要,提前掌握项目研发信息。做到有的放矢,开展项目研发。
4.2 加大成果转化考核力度,推动项目尽快实现转化
化工集团年初应根据当年科研项目验收情况,对完成研发任务的项目,制定生产和推广应用单位,并制定考核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