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乐家贺绿汀的音乐教育实践和思想研究
2015-05-30帅荣
帅荣
摘 要:贺绿汀先生早在19世纪20年代初就开始投身于我国音乐教育,其经历过旧中国的学堂音乐教育、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音乐教育以及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音乐教育等不同时期的音乐教育模式,他的音乐教育实践伴随着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同时,贺绿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担任音乐高等院校校长时间最长的教育家,为我国社会主义音乐高等教育与新型音乐人才的培养做出巨大的贡献。在长期的音乐教育实践和大量音乐理论研究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开展音乐教育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民音乐家;贺绿汀;音乐教育实践;教育思想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138-02
贺绿汀(1903-1999),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1982年在瑞典召开的第二十届国际音乐理事会年会上被推选为终生荣誉会员,成为目前我国唯一获此荣誉的音乐家。贺绿汀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开始投身于我国音乐教育,其经历过旧中国的学堂音乐教育、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音乐教育以及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音乐教育等不同时期的音乐教育模式,他的音乐教育实践伴随着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同时,贺绿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担任音乐高等院校校长时间最长的教育家,为我国社会主义音乐高等教育与新型音乐人才的培养做出巨大的贡献。在长期的音乐教育实践和大量音乐理论研究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开展音乐教育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贺绿汀的音乐教育实践
1921年贺绿汀中学毕业之后就开始在本乡小学担任音乐教员,从而开启了先生的音乐教育工作。192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会长沙的岳云中学艺术专修科学习音乐,后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名而留校担任音乐教师。三年后,贺绿汀为方便参加革命,回到家乡陆续在邵阳县立中学、邵阳县立师范学校、循程小学等学校担任音乐教师。因参加革命被国民党抓捕入狱,后辗转前往上海西门里一所私立小学担任音乐教师。1931年考入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后由于“一·二八”事变爆发而导致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停课,贺绿汀不得不被迫辍学。后在恩师陈啸空的介绍下,前往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同时在武汉中等师范及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兼音乐课。1939年贺绿汀应陶行知邀请前往重庆担任专门为战时儿童而设置的育才学校任音乐教师兼主任。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之后,先生被迫离开育才学校前往苏北新四军根据地,主要职责为新四军和部队文工团培养部队文艺骨干。1943年前往魯迅艺术学院执教,1949年其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从而开始涉及专业音乐教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中国成立之后,贺绿汀回到母校上海音乐学院担任院长及名誉院长,直至病逝。
二、贺绿汀的音乐教育思想
(一)重视高质量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
第一,重视高质量专业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贺绿汀先生深受其恩师黄自以及自身国立音专学习经历的影响,一再强调只有依靠和团结那些有真才实学且乐于为教育事业奉献的高素质音乐教师才可以办好音乐教育,高质量的音乐师资队伍是我们办好音乐学校的关键问题,必须有高水平的音乐教师,才有可能有高质量的音乐教育。于是,贺绿汀非常重视发挥音乐大家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自他主持上海音乐学院工作以来就延续了其“网罗名师以育天下英才”的办学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音乐教育界在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上,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反复的意识形态道路,导致音乐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受到影响和破坏,形成较为恶劣的结果。而时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的贺绿汀仍然坚持自己对音乐专业人才的爱护和保护的基本态度,强调对待知识分子不能随意割裂历史,只要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我们都应该肯定并尊重其历史功绩。贺绿汀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对待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行为,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帮助和保护了一大批专业音乐师资。贺绿汀到上海音乐学院面对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局面,当时缺少音乐专业教师资源,导致很多必修课都无法顺利开设。贺绿汀多方奔走,广纳群贤,首先向毕业于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发出邀请,在先生的亲力亲为下,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如丁善德、周小燕、李翠贞、陈又新等纷纷回归母校担任教学骨干和各系的负责人。同时,他还继续留聘、增聘国外优秀音乐人才,一方面继续聘请苏石林、富华等九位外籍教师留校任教,另一方面加大力度聘请兼职外国专家到校进行讲座或教学。贺绿汀还非常重视吸收年轻力量来加强师资队伍,聘任了许多优秀的青年毕业生留校任教,如著名作曲家陈铭志等。此外,贺绿汀还十分重视改善教师的工作待遇,并且在生活上工作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第二,重视普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普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是开展国民音乐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和引导者,这支队伍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决定着我国学校普通音乐教育能否得以顺利开展。因此,他十分重视普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先后就师范音乐专业的培养问题多次向有关教育部门对培养内容和教育目标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了提高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生源质量,贺绿汀建议应重视并加强高中音乐教育,同时师范院校应该利用座谈会、调研等形式及时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音乐教育理念和调整教学思路。与此同时,贺绿汀提出可以邀请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在校音乐专业学生端正思想认识,进而树立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正确态度和远大理想。
(二)非常重视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和建设
贺绿汀对弘扬民族音乐充满热情,他一再强调中国民间所蕴藏的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是足以代表东方色彩的优秀音乐,也是有待于我们音乐工作者去发掘的一个音乐宝藏,必须对其加以整理发展,吸引我国传统音乐精华,创造出适应我国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民族音乐文化,才可以使其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第一,将民族音乐教育纳入上海音乐学院教育体系。为了纠正新中国成立初期音乐院校师生不重视民族音乐的现象,贺绿汀为了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在上海音乐学院开设民族音乐课,并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学唱一首民歌。在贺绿汀的影响下,上海音乐学院学生自发成立了民歌学习小组,并且定期举办“民歌演唱会”,使得学唱民歌在学院蔚然成风,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性认识。到1956年,贺绿汀在上海音乐学院创立了民族音乐系,开设民族器乐、民族作曲和民族音樂理论三个专业,开始有计划地通过高等音乐教育领域来培养我国高素质的民族音乐人才。
第二,提出“两语”的音乐教育思想。贺绿汀为了提高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在高等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有针对性地提出音乐院校开展“两语”教学的音乐教育思想。这样的“两语”教学主要指的是以我国民族音乐为代表的“母语”音乐教学理念和以西方音乐为代表的“外语”音乐教学理念。贺绿汀认为二者之间理应是一种平等且相互补充的关系,“母语”与“外语”的音乐教学体系都是独立存在的。他强调我国音乐教育界必须尽快建立并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从而彻底改变当时“欧洲音乐中心论”占据音乐教育体系的不利局面。
第三,重视整理和保护民族音乐遗产。贺绿汀先生非常重视民族音乐遗产的整理和保护。1953年在贺绿汀的倡议和大力支持下,上海音乐学院成立专门负责抢救濒临失传民族音乐的民族音乐研究室。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室成立之后,前往全国各地整理和采集大量宝贵的民族音乐遗产,丰富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史料。并在此基础上,对采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不仅为我国民族音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音乐精神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三)专业音乐教育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贺绿汀在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期间,一直强调专业音乐教育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音乐院校办学必须不能脱离于社会实际,反对闭关自守搞自己的音乐教育。贺绿汀始终倡导并坚持专业音乐教学必须与社会实践和艺术市场紧密联系起来,让专业音乐可以真正进入到社会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去。同时,还认为音乐艺术表演必须坚持面向普通群众开放的原则,这样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社会大众的音乐素养。贺绿汀认为,学校音乐教育不能脱离于社会这个音乐的摇篮,只有广大人民群众音乐素养的提高才可以有效推动学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改善,社会大众对音乐的认识无疑将会日益提高,进而对专业音乐教育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专业音乐教育必须在坚持自己高标准的基础之上,加大创新力度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专业音乐教育的高要求,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四)非常重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和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成为当时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面对这一情况,贺绿汀对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给予十分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他先后多次前往广西、甘肃、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不仅为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出谋划策,而且还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创办本地区的高水平音乐学院。另一方面,为了帮助我国边远地区培养少数民族文艺干部,贺绿汀还积极将专业音乐教育和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结合起来,在上海音乐学院培养少数民族文艺骨干。在贺绿汀院长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上海音乐学院从1956年就设置了全国第一个面向少数民族的音乐干部培训班,截至1990年间,共为全国三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二百多名专业音乐人才。与此同时,上海音乐学院还接受青海、甘肃、云南等地区有关教育部门的委托,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设置相应的代培班。这些学员毕业回到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都成为该地区的少数民族文艺骨干力量,出现了如才旦卓玛、热比亚、莫尔吉胡、何纪光等一大批优秀音乐表演人才,不仅帮助边远民族地区解决了音乐人才缺乏的难题,而且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事业的健康发展。
综观贺绿汀一生,几乎都与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密切联系。自其初中毕业就开始长达七十余年的音乐教育事业,先后在小学、师范、中学、艺术团、大学等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贺绿汀在长期的音乐教育实践和大量音乐理论研究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教育思想,不仅成为我国音乐教育科学宝库中非常重要的精神财富,而且对我们今天开展音乐师范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和国民音乐教育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逯克刚.贺绿汀的音乐教育思想[J].兰台世界,2014(5):21-22.
[2]苏洛.贺绿汀:人民教育家[J].教育与职业,2010(28):99-100.
[3]常受宗.贺绿汀的音乐教育思想[J].音乐艺术,1983(4):60-69.
[4]石雪梅.贺绿汀的音乐教育之路[J].商业文化,2008(2):121.
[5]冯雷.音乐教育家贺绿汀艺术管理之道初探[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3):105-108.
[6]徐美辉.贺绿汀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5):112-118.
[7]王蕾.论贺绿汀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3):62-64.
[8]王蕾.论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4.
[9]石雪梅.贺绿汀音乐创作及音乐教育思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10]刘永福.贺绿汀先生的国民音乐教育观[J].中国音乐教育,2010(12):15-18.
[11]李健.贺绿汀民族化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贡献[J].枣庄学院学报,2008(8):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