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家第一 建筑师第二

2015-05-30朱明晖

财富堂 2015年6期
关键词:安德鲁画作画画

朱明晖

样样都赞的跨界艺术家

平素,他身边一直带着一本本子,只要一有空就不停地在本子上画画或写作,这些行为可以帮助他减压,也是释放他创造力的一个过程。只要安德鲁先生身边有一本笔记本,他就时时刻刻地可以展开工作。就是这样,安德鲁在建造国家大剧院期间写了两本书——《房子》和《记忆群岛》,其中《房子》的法语版“La Maison”还成功入围2009年小说新手“龚古尔奖”,全法国只有六部小说入围!对蒙田、略萨、巴尔扎克、兰博、魏尔伦等名家作品的广泛和深入的阅读,很容易让安德鲁成为一个出色作家。

曾经在安德鲁巴黎设计事务所工作过的章明(现任同济大学建筑教授)认为他很浪漫,因为大师每次在完成一个项目设计时总会配上一首小诗来表达他设计的理念。

最近,在广州的一场演讲会上,安德鲁提起了一些欧洲诗人,瞬间让在场的翻译一时应付不了,幸亏当时在座有位精通汉语的法国文化专员刘佩华女士(Pascale Vacher)说出了中文解释。安德鲁鼓励大家跨界在不同的领域去吸收营养,他认为不喜欢诗歌和音乐的建筑师不会成为好的设计师。

实验性的“本能画作”

法国知名艺术评论家Isabelle de Visscher-Lemaitre女士在“保罗·安德鲁6X5画展”(2015年3月于广州举行)的画册里以精心、严谨、专业的眼光写了如下评论:“画家本人形容自己的作品是平淡无奇的,没有高深的立意和鲜明的独创性,绘画也主要体现在材料及笔法的运用上,画风庸实、粗粝。他还自认为没有接受过学院派训练,只是有着匆匆几年的实践经验。但无论如何,当我们看到这多数在纸上用黑色丙烯颜料完成的创作时,看似是被抽象表现主义同化了,但它不是形式主义绘画的重复,它宛如一首抽象优美的柔情诗,被安德鲁用非正式的形式把握得恰到好处……”

安德鲁常用的绘画技术带有很强的实验性。比如,他会事先用刮刀、小刀或手指处理一张宣纸,再平铺在不透明物体上,他把这种方式称之为拼贴;他还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实践,诸如触摸、力压、摩擦、刮削甚至沾水后再撕扯出第二张纸放在第一张纸上等各种方法。

安德鲁创作的主旋律是让画面跃然纸上,他寻觅的正是能够表现形体与光影的支撑点。在这种对比中,灰灰的色调,偶尔掺杂着黄色或蓝色,由纸内慢慢穿透出来,让人感觉眼前一亮。作品以晕染覆盖的方式逐层深化,概念虚幻而又深远。

他的作品混合着速度、破坏和重建,以一种纯粹的抽象及具象的表达,再加上一连串的不可思议的元素构成。有些点彩,有些结构;时而颠簸,时而流畅;或散布突变,或集结浓缩,形成了充满神秘色彩的灰调子“安德鲁灰”。

而且在他的画里,总能看到一扇窗,因为画面总会出现两个区域,中心和边缘——这就是他的现代主义。

而这种创作,在开始就是一场战争。艺术家被他的画作牵引,好似是画本身在飞速作画,在混沌时才会暂停。具体地说,这段不知道结果的、快速而短暂的创作,难以避免地会让大家陷入深思:当下这个时刻是否会持续?抑或,会变化并马上消失?

作品最有说服力的时候通常是在问题还没解决时。但无论何时,在任一时刻,安德鲁都不会在他的创作中框定固有的形式,他甚至用手指直接作画,每次创作都能制造出难以预料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艺术家的创作方法总是随机的。他还会直接在纸上创作,他甚至会在风琴式的折页本上直接创作。总是以快速和不重复、不被任何标准束缚的方式创作,只因这种创作方式必须凭直觉“见机行事”。

这次展览的六个系列,安德鲁把它命名为“本能画作”。既不统一也不完全以时间为顺序,每个系列的五件作品都保留着各自的差异与生命。

在系列1和3,焦点似乎聚集在浮动的纹理形状。系列2沉浸在满屏的光与边缘。系列4和5分别呈现了褶皱和装饰性的贴合,同时,这些画作的尺寸比以往更大,以灰色调突破了他常用的黑色调。所用的宣纸也改用米白色。系列6的作品,主题为《摩擦的光晕与光束》。

重点是,这六大系列和其他的作品都源于一位个性彰显,热情高昂,坚定要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激情的艺术狂人。

安德鲁先生告诉我,现在他在巴黎公寓附近有一个用来画画的工作室。这样可以让他在任何时候都能去到一个熟悉的地方,专注地心无旁骛地画画,在绘画世界里展现他多年的艺术积累,发挥天马行空的灵感。

在此,我们期待着作为绘画艺术家的安德鲁先生用激情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猜你喜欢

安德鲁画作画画
学生画作欣赏
亲爱的安德鲁
亲爱的安德鲁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守法模范安德鲁
我爱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