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分析

2015-05-30王芳莲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计算机高职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在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早已列入高职课程教学,但由于多种原因,高职计算机教学效果却一直差强人意,计算机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本文重点讨论了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措施,以期对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

信息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计算机,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均求贤若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掌握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每一个高职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充分了解计算机市场需求,同时结合高等职业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培养,是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自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以来,伴随全面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但是,就目前形势来看,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如何提高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成为全体计算机课程教师和领导关心的话题。

1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教学实践的重视度不够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重视实践过程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质量,教学实践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实践才能巩固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受我国传统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影响,高职计算机教师忽视教学实践的重要作用,没有意识到教学实践在掌握知识中的重要地位。高职计算机公共课主要采取笔试方法考核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由此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课本中的纯理论知识教学为重点,注重教材讲解,以理论知识记忆。计算机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教学要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没有实践操作的支撑,学生对于枯燥抽象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不能透彻理解,只能凭借记忆死记硬背应对考试,课堂教学效果不如人意。

1.2 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单方面灌输为主,受此种模式影响,计算机课程教学课堂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课堂教学方式单一乏味。教师在计算机教学时主要以单方面理论讲解为主,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状态,教师没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对计算机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第二,教学层次模糊不清。计算机课程教学主要以大班教学为主,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此种做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紧张和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但与此同时,大班授课使得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层次,基础好的学生学不到有用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教师讲课,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较多,教师在因材施教方面难以顾及。第三,教学设计有待提高。教学设计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体现。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教师在上课之前不重视教学设计,或是使用的教学设计陈旧,没有及时更新,其创新成分不足,由此导致课堂教学收效甚微。

1.3 考核评价机制欠缺合理性

考核评价机制是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其中既有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考核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考核评价。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主要侧重科研成就,科研水平的高低与职称评定密切相关,相对于科研考核,教师的课堂教学所占比重较低,计算机课程教学没有相应的考核评定级别,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精力投入较少,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也不高。计算机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教会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多数是为了应付考级,只有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才能毕业,功利性的学习动机导致学生一心应付考试,忽视实际技能的掌握。

2 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进的措施

2.1 强化操作技能,重视教学实践

计算机学科性质决定了计算机教学一定要重视实践操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促实践,以实践促知识。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不过关,再好的理论学习也无用。为此,计算机公共课教师要积极转变原有教学方式,在课程中加大实践环节,重视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评定,保证学生一定课时的上机操作,增加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另外,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2.2 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用于尝试多种教学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学习计算机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对较早接触计算机的学生和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学生可以注重传授上机操作技巧,对没有必备基础的学生要注重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培养。

2.3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为解决计算机课堂考核评价不合理问题,一方面要重视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制,一方面也要注意完善学生考核机制。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不仅要求教师拥有较高的科研学术水平,还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课堂教学能力,科研和教学都是教师考核的重点。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学考核评估时要重视加大对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和考评,并采取一定奖励和处罚措施,鼓励教师重视课堂教学。考试成绩是考核学生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对学生的考核还要重视其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在理论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还要掌握扎实的上机操作能力,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较强能力,并且有一定创新精神。

3总结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计算机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新宠,它是我国教育事业走向现代化的必要补充,学生掌握扎实的信息技术知识,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表现,同时也是增强生存技能的必备技能。面对新课程改革,高职计算机教师应该积极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不断探索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得计算机课程教学有所改进。

参考文献:

[1]罗杰红,胡雪梅,张蕾.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2]朱玲梅.浅谈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

[3]井维利.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8.

作者简介:

王芳莲,学历:本科,助教;性别:女;研究方向:电子信息科技与技术。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计算机高职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