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

2015-05-30夏洪波

职业·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社会服务高职院校

夏洪波

摘?要:本文从社会角度出发,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承担社会服务的必要性,其次叙述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涵,然后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为例,阐述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实践,最后从高职院校本身出发提出几点促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服务内涵

课题:本文系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2015年院级一般科研基金项目“涉农高职院校提高农民培训效果的研究——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为例”的研究成果。

高校的三大基础职能包括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在社会服务这一职能中,与其他两种职能相比其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更多,更为直接。社会职能产生于19世纪末,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蜕变,社会服务这项职能伴随经济的发展与历史的变迁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院校不可或缺的三大职能之一。

一、社会服务的内涵

高等职业学校社会服务是比较广泛的定义,其包含内容较丰富。在我国人们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甚至对整个高校社会服务都持有一种怀疑态度。因此及时认清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内涵对推动社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无论从广义还是从狭义上来讲,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更多体现在教育方面,发挥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手段达到为社会服务提供更优质人才的目的。

二、社会服务的本质

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必须为社会服务的本质。其内涵包括广义职业教育与狭义职业教育。其广义可以概括为但凡教育都含有职业的意味,“授人以渔”者才可称之为教育;而狭义职业教育为能够讲求实际运用并且有能力去教育其他人才称之为职业教育。可见,职业和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同时在黄炎培先生的另一本书中也提到,教育和社会生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发展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标准的人才,才能更充分地体现社会服务的价值。

三、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实践——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为例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作为浙江省内唯一的一所“农”字头高职院校,自2009年建院以来,坚持以“服务‘三农、服务行业、服务地方”为办学宗旨,依托系统行业优势,立足绍兴、面向浙江,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商贸急需的、新兴的产业,合理确定专业定位,积极开设涉农类专业,努力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三农”人才;同时,在省市农办的指导下,根据绍兴市农村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从事农民培训等工作,着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1.开展企业技术服务和业务咨询

2014年度共组织了中式烹调、餐厅服务(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培训和鉴定工作,绍兴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测试活动,公共营养师的报名、培训、考证工作,并举办了绍兴工商银行后勤服务烹饪技术比武、绍兴市民间人才西点比赛、绍兴市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酒店服务业)学生技能竞赛、绍兴市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教师教学设计技能大赛、绍兴市农民工技能比赛等活动。

2.以合作社经营管理专业为龙头,打造服务“三农”的特色专业群

学院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产业结构升级改造要求,科学规划专业建设,着力构建以服务“三农”为基础,以现代商贸类专业为主体,旅游、艺术、汽车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现开设有17个专业,其中合作社经营管理、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等三个专业为涉农类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专业系全国首创,为中央财政专业资助项目;电子商务(农产品信息管理方向)、投资与理财(农村合作金融方向)、酒店管理(农家乐经营管理方向)、商务经纪与代理(农产品经纪人方向)、产品造型设计(农产品包装设计方向)等五个专业为涉农方向专业。涉农专业(含方向)占专业总数的近一半,进一步凸显学院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提升学院服务“三农”的能力。

3.开展涉农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学院紧紧依托供销系统的优势,充分挖掘专业资源,围绕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根据社会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近3年来,积极拓展涉农项目40余个,累计培训涉农学员总数达8200多人。其中,农产品(食品)检测技术鉴定培训和合作经济师培训均为浙江省首创,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成功承办绍兴市农民技能大赛,展开跨地区的农民合作培训;承担绍兴市外来农民工技能培训,涉及的技能培训包括酒店服务、销售员、包装工、营业员、服装工、家电售后服务等,共培训外来农民工2000余人次。学院被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授予全国供销合作社培训基地,先后获得“绍兴市农民培训先进基地”“绍兴市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先进集体”及“绍兴市远程教学先进学习中心”等荣誉。

4.搭建政校行企合作平台,提升服务“三农”的层次和水平

作为行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学院在稳步提升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增强为浙江经济社会和供销社事业发展服务的能力。正式建院以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院和政府部门、行业、系统、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探索合作新机制。先后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省供销社合作共建首批“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培训基地”、“省供销合作社教育培训基地”;与新疆阿克苏,绍兴、舟山等地供销社合作,共建“新农村建设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与绍兴市委市政府农办合作成立“绍兴市农民学院”; 被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绍兴市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基地和职业资格鉴定中心;被绍兴市农办、教育局批准为绍兴市农民高学历双证制培训基地;与咸亨集团、外婆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咸亨学院、外婆家学院;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茶学系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四方共建茶叶专业。

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

1.转变社会服务理念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形成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社会服务职能也随着历史的车轮随着经济结构不断调整、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进化更新。只有及时转变、更新老师和学生的观念,才能真正落实社会服务工作。学校在开展社会服务时,要转被动为主动,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从而便于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奖励制度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与交流,建立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队伍,协助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教师要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时,要发挥自主能动性,积极开展工作,使各项项目顺利进行。

2.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各项制度的完善

首先,为保证高职院校能持续稳定的发展,政府应健全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制度,从而确保社会服务工作能顺利开展。其次,为确保高职院校与区域内企业、行业能够长久合作,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加以规范。再次,政府应搭建高职院校、区域企业间的信息平台,建立信息系统,重视并加大学校与企业间合作力度,从而真正落实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

学科可以设立专门负责社会服务工作的机构或部门,协调学校与服务对象的关系。高职院校还应该健全社会服务各项制度,如管理制度、奖励制度等,使工作规范有序。有了激励和考核制度,才能在开展社会服务时,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才能真正落实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

3.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基本内容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与其他社会机构的职能有所不同,其工作内容务必要结合实际情况,结合学校与社会的共同点,在开展这类工作时要准确定位社会服务的形式、对象、内容,从而体现出其针对性。首先要认清对象,其服务对象应是社会中一些大中小型企业、机构,针对不同企业文化培养其所需人才。其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认清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程度,并在开展社会服务时,学校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的特点,并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为社会培养所需实用型人才。同时和企业开展强强合作,学校对企业提供知识理论培训,并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创新、技术推广等社会服务,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

4.深化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涵改革

第一,鼓励教师继续教育,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社会培训和业务培训。定期学习企业新技术,提高自我实践能力。通过强化师德建设,加强业务功底和操作技能,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第二,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强化专业建设,整改学科结构。高职院校要了解区域经济社会的产业政策、产业布局等,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社会需要的专业,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第三,重视企业与学校相互合作。学校对企业提供理论支持和学习基地,同时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场地,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供实践机会。并且在专业对口的企业中着重培养企业与学校的默契,为学生毕业后能够获得良好的工作机会而合作。装备先进的实训基地实现社会化的校办企业实体,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田正平,李笑贤.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Z].2006-11-03.

[3]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 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7]47号)[Z].2007-07-04.

[4]刘庆强,侯光辉,田园等.高校社会资本与社会服务参与的互动关系:一个类型化解释框架[J].高教探索,2013(1).

[5]韩瑞珍,杨思洛.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

(作者单位: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服务高职院校
养老社会服务体系与机制的完善
云南省高职示范院校服务社会能力现状研究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