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化学探究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15-05-30张宇杰

职业·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技工探究教学

张宇杰

摘?要:本文提出,技工院校化学专业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探究教学的新模式,培养技校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及科学作风。

关键词:技工?探究?教学

随着职业教育在我国的迅猛发展,新的理念、观点、方法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职教领域。笔者所在学院从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反馈发现,企业对单纯技能型的劳动者的需求正呈逐年下降之势,而对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却快速上升。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改进技工院校的基础课的教学?对于绝大多数选择就读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理论基础知识是他们的一个薄弱环节,对于他们来说,就读技工院校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会一项技能,找到一份工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化学教学也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在讲授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

一、探究教学的内涵

以往技工院校的化学教学偏重于讲授法与演示法。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逐渐对化学学习丧失兴趣,最终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此,近年来学院根据技校生的学情特点,综合比较多种教学方式的优劣之处,通过实施后的反馈意见,最后确定以探究教学的模式开展学院化学教学。探究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听课、观摩、自学交流等更加主动、自觉的方式开展教学,从而克服以往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因此这种方法对于改进教学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第一,探究活动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使学生自己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与学习活动。这些都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两者都强调学生“做”的综合科学能力的培养。

第二,探究教学更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为为了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要求教师放开学生的手脚,开拓学生的思维,将化学教学的重点、关注点从过去的单纯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转移到对学生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上。

第三,以探究的方式开展化学教学也是使技校生为今后的自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实践活动。技校生从学校毕业以后,往往面临着进一步深造以及适应更多职业岗位群需要的问题,而探究式教学恰恰能提供学生未来发展必需的“关键能力”。

二、探究教学的实施

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把探究教学看成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根据技校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探究的资源和环境等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探究教学模式。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即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现状设定难度适中,但又带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如教师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一瓶氧气,然后提出问题:集气瓶中的氧气是怎样得到的?先让学生自行开展交流、讨论,然后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在实验室里通常用加热某些含氧的化合物的方法来制得氧气,同时向学生介绍并出示黑色固体二氧化锰、白色固体氯酸钾,接着提出问题:加热二氧化锰与加热氯酸钾是否都会产生氧气?再接着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一下,学生边实验边探究,并得出自己的实验结论。然后教师将学生实验的结果作为素材,再创设问题情境:给氯酸钾加热至熔化,才产生少量的氧气,为什么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以后会在较低温度下产生大量的氧气?这时让学生采用分组讨论形式进行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接着教师借助录像媒体中的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由此学生得出“二氧化锰加快了氯酸钾放出氧气的速度”的结论。根据以上事实,教师向学生介绍像二氧化锰这种物质叫催化剂。最后教师布置反馈练习,即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在这里必须注意的是教师要从学生以前产生的问题和形成的理念出发来选择探究教学内容。同时,化学实验中学生将有可能接触到有害于健康的化学物质和使用易碎的化学仪器,教师就应让所有学生逐步地了解安全知识和各种仪器并学会正确使用。

综上所述,在技工院校的化学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法,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技校生素质较差这一客观学情,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工探究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从技工到英雄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