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流行唱法的多角度分析
2015-05-30张艳军
摘要 在当前人们的生活中,流行音乐几乎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人们对流行音乐需求及要求的不断升高,越来越多的流行唱法走进人们视野并得到认可。作为歌唱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流行唱法对流行音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主要立足多角度,对中外流行唱法的发展背景、演唱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流行唱法 发展 演唱特点 技巧 多角度 分析
歌唱艺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发展,在多元发展的时代,当今歌唱艺术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唱法不一而足,流行唱法便是歌唱艺术中众多唱法形式中的一种。流行唱法不仅具有多样的风格,且具有灵活的形式和广泛的受众,带有浓厚的平民性与娱乐性气息,从出现开始就得到很快发展,势头不可估量。歌唱艺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很好地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和心境,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流行唱法具有自身独特的演唱特点和技巧,而在探讨这些前我们首先应对中外流行唱法的发展背景等有所了解。
一 中外流行唱法的发展背景
关于流行音乐的起源,最早开始于欧美,但流行音乐的发展壮大则在美国。美洲大陆流行音乐最早表现在圣乐和南北战争时期一些音乐作品上,是欧洲移民带来的白人音乐。与此同时,非洲黑人音乐也随奴隶贸易进入美洲,在白人音乐的融合下形成了民谣等。19世纪后期,布鲁斯和爵士乐诞生。20世纪20年代音乐与戏剧的结合,促使了音乐剧的诞生。音乐剧的历史背景在各个国家都是不同的:美国音乐剧中,爵士乐、踢踏舞都可成为其元素,而英国的音乐剧则以话剧和轻歌剧为主,莎士比亚、莫里哀等人是英国音乐剧的主要取材来源,在舞蹈方面对芭蕾舞比较偏重。30年代起,在唱片业与传媒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流行音乐向强盛期迈进,50年代摇滚乐结合了“节奏布鲁斯”与乡村音乐的又一大流行乐诞生。
流行音乐在媒介的推动下,向整个世界蔓延,成功地渗透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庞大流行音乐产业及流行音乐文化的形成。在流行音乐快速发展的同时,流行唱法这种新的演唱形式也顺势而出。中国对流行唱法往往冠之以“通俗唱法”,流行唱法之所以能够得到众多关注且发展如此之快,从其本源来看主要在于其本身的大众化、创造性及多样性等特点,另一方面流行唱法更加简单明了,具有很鲜明的旋律与节奏,其主题与生活比较接近,如爱情、亲情、励志等,可通过不同风格对当代人的自我感受和心理体验精准抒发。相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等传统唱法,流行唱法具有独立的发声体系。
在中国,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进入,中国传统文化模式被打破,中西文化逐渐呈现出融合态势。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就已经有了通过外国歌曲曲调借用来进行填词的现象,如李叔同的《送别歌》,就是借用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旅愁》的原有曲调而填词。当时中国比较有名的音乐教育家还有萧友梅,此外,赵元任、青主等也都是当时流行音乐刚刚在中国发展时顺应潮流的著名音乐人。这些人从西方留学回国后同时带回的还有西方音乐文化,尤其“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歌曲的发展。在现代创作歌曲的初期,西方歌曲创作模式被很多音乐者借鉴或采用,有些甚至将其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等结合起来。对中国流行音乐来说,黎锦晖是不折不扣的奠基者。他在创作过程中喜欢结合欧美音乐形式与民族传统音乐,使其在相互融合中形成了城市小调类型歌曲,对中国流行音乐基本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本风格的形成。流行音乐在中国已经有了六十多年的历史,流行唱法与时代结合十分紧密,通过各种不同的声音对作品情绪进行表达,能够以情动人,颇受人们喜爱,因此流传很快。
二 中外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
中外流行唱法与其他唱法如美声、民族唱法等有着一定共性的同时,又有其个性的一面,是一种自成体系的唱法。
在呼吸方面,中外流行唱法要求演唱者对胸腹式呼吸熟练掌握,同时要求演唱者对横膈膜的技巧熟练运用。在流行音乐的演唱中,演唱者声道应保持通畅,同时应保持自然的姿势,耸肩抬胸均不可取。相对美声唱法对肺部气息的强调,民族唱法对存气多的强调,流行唱法在演唱过程中主要使用真声,与生活语言更加接近。且流行唱法相较轻柔和自然,对激情与感染力比较注重,演唱时对电声音响比较看重,可通过其进行气氛制造。为了促进歌曲情感的强化与外化,在将呼吸与歌曲情感、风格进行结合的过程中用得较强的是呼吸。所以,腹式呼吸是流行唱法在运用胸腹式呼吸中更加侧重的点。流行唱法与其他唱法在呼吸运用上共通之处较多,差异主要体现在呼吸的深浅方式方面。当然,流行唱法呼吸量的大小并不是决定作用,呼吸系统的灵活性才更加重要。所以,在流行唱法中必须保持呼吸器官的兴奋状态使其始终充滿活力。在对气息运用的过程中,流行唱法的呼吸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即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和快吸慢呼。根据歌曲风格与节奏的不同,这三种换气方法可交换使用。
在共鸣腔体方面,流行唱法中主要为口腔共鸣。歌唱共鸣对音响的扩展,声区、音色的美化,字音的变化等都具有关键作用。对发声方法来说,共鸣腔体也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共鸣腔使用的多少,对声音音质与音量有直接影响。头腔、口腔和胸腔,是传统唱法发声体系中经常用到的三大共鸣腔体。则三大共鸣腔体的运用,根据歌曲音区的不同,在运用比例上也不相同。例如,胸腔共鸣的使用主要应用在唱低音时,门腔的使用则更多地体现在唱中音时,头腔共鸣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唱高音时。在演唱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些共鸣腔体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并使其各部分得到较好的协调与配合,对不同音区声音的统一性有效解决,将能够使声音更加优美动听。流行唱法对共鸣腔体的使用,相较来说并不多,甚至往往是“必要时再用”。对流行歌曲进行演唱时,低音区和中音区通常会对自然声尽量使用。不过,流行唱法的这一特点并不是说仅仅用嗓子干唱,而是必须将气息与声音结合起来。而高音由于音高已经高于自然音域,所以在唱的过程中理所当然地会对共鸣腔体加以使用。不过这一时期流行唱法通常只会用到鼻腔、额窦等头腔共鸣靠前的区域。如此一来,流行唱法唱出来的声音便不会过于立体,同时也会十分精彩。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流行唱法对共鸣的位置和音色统一并不过多强调,为了美化音色时才会使用一定共鸣。流行唱法可借助电能扩音,所以对人本身的大音量并不怎么谋求,不需要过大的共鸣对扩音的职能加以完成。不过有些对音域和演唱技巧比较重视的流行歌曲,在演唱中技巧往往很高,这就需要演唱者还必须对假声唱高音的技能熟练掌握。
在喉位运用上,流行唱法的喉位主要为自然声区喉位。相对流行唱法,美声唱法力求以腔领字,在演唱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喉头至咽腔、鼻腔甚至到头腔全部打开,直至发声管道畅通无阻。美声唱法喉头发声比正常说话时喉位要低一些,声带仅仅是沿着边沿振动,尤其现代美声对“横”、“竖”平衡更加注重。流行唱法则对“高音低唱”比较讲究,在演唱中通常为真声,高声区喉位与说话中的喊人类似。喉咙打开要求并不大,一切都要以歌唱风格的要求为主。我们在对流行歌曲进行演唱时,演唱方式采用真声才会自然,才能在与生活现实贴近中国表达出歌曲内容的真实感。流行唱法的“高音低唱”,使声音更加真实,穿透力更强。而不管哪种唱法,都需要歌唱者对作品认真分析,在理解作品和作品风格的基础上对歌唱的技能技巧灵活运用。
在语言咬字上,虽然无论唱歌还是说话均需要用同一母音(元音)发声,但还是有很多区别之处。说话时人们通常不会掺杂其他母亲音色,都是使用纯母音发声。但唱歌时,演唱中的“说话”则对咬字十分强调。流行歌曲演唱中,要想使观众听懂歌词内容,就要求其咬字要“正”,与此同时还应将人声在音域、音量、音色上的艺术表现力惊人地显现出来,使歌曲带有更多的“字正腔圆”的艺术美感。唱歌时的吐字必须与讲话一样自然,避免做作的成份。但另一方面,流行唱法与讲话又是不同的。在流行歌曲演唱前演唱者必须经过科学的技术训练,在做到歌唱时吐字清楚、自然的过程中还应将技术上的人为痕迹和感觉抹掉。歌唱发声的基础,是语言发声。流行唱法发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一为发声技巧,其二为吐字技巧。流行长达歌词比较口语化和生活化,所以比较注重语气的连贯与整体性。
在演唱风格上,一首歌曲除了要具备优美的旋律外,还必须要具备自己的风格。而演唱风格则需要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进行二度创作,将作品内容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观众在感知演唱风格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接受和欣赏演唱作品,这些也是表演艺术的本质要求。美声唱法的演唱主要侧重声音表演中的效果,对音色圆润丰满要求较高;音与音之间连接比较自如,真假声比较丰富。民族唱法则是立足语言特点、乐曲性质等基础,对戏曲、曲艺等其他艺术种类表演经验积极吸收,然后针对民族演唱要求对其进行创新,民族唱法对演唱者的眼神、站法等都有一定讲究,不仅要求演唱者声情并茂,同时要求其演唱的情景交融,深具民族特色。流行唱法在演唱风格上则对个性的张扬比较注重,演唱中除了要求音准准确、节奏合理或者吐字清晰之外,硬性的规定较少。根据各区内容或者个人喜好,演唱者可对各种表演形式进行采用,在对情感表现的强化中,使用最多的主要是声音或形体动作。为了将表演推向高潮,对生动细腻情感进行表达,流行演唱甚至会对夸张的表演及电声乐器的强力伴奏加以采取。所以,流行唱法演唱风格多跌宕起伏,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中外流行唱法在涵盖面上很广,且每个时期都有岁月打磨出来的鲜明特点和趋势。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外流行唱法正在注入更多新元素,大大丰富了流行唱法。流行唱法是动态的,我们在分析流行唱法时必须用进行时的眼光多角度来看待。
注:本文系2014年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海南地区高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HNJG2014-52);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海南本土音乐与舞蹈元素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14YJ760056)。
参考文献:
[1] 杨嵩:《流行唱法演唱刍议》,《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年第4期。
[2] 任海兰:《浅谈流行唱法的艺术特征》,《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第13期。
[3] 尤静波:《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4] 韩乙镝:《论新时期中国流行唱法的发展轨迹》,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5] 石林:《论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区别与联系》,《大舞台》,2011年第10期。
[6] 刘莉朋:《流行唱法中的共鸣运用及其训练》,《邵阳學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7] 冯波:《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演唱特点的分析与相互融合探讨》,《音乐时空》,2014年第22期。
[8] 娜响:《浅谈民族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异同》,《民族音乐》,2011年第5期。
[9] 游灵芝:《试论中国流行歌曲演唱风格特征的阶段性演变》,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张艳军,琼州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