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民间故事中世居黎族创世神话与神话意识
2015-05-30孙少佩
摘要 黎族是百越族群的一支,现有五个族群。通过对海南地区考古发现的研究,黎族在史前一万多年前就已经生活在海南岛。在生产生活中,艰苦的环境和恶劣的海南独有的气候特征造就了具有黎族特色的神话,但也和生活在大陆的百越其他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根据语言学和民俗等方面考证:黎族和骆越有着亲缘传承关系。本文就从黎族的创世神话中寻找其本民族的症候以及和外民族的交融入手,对黎族神话意识的出现和对后世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海南 黎族 神话 意识
引言
一部神话就是一部民族诞生和发展的史诗;一部神话就是一个民族对自然的解读;一部神话就是一个民族的处世哲学基础;一部神话就是一个民族社会责任的体现;一部神话就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寄托所在;一部神話就是一个民族血缘的发祥地。神话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通过对一个民族神话的研究和解读,就能清晰地看到这个民族从历史长河走来的身影,也能为一个民族指明以后将要走的生存之路和现实的关系,是让世界认识本民族文化体征和民族性的最好窗口。
一 百越神话对黎族创世神话的影响
通过语言学的对比和民俗究源性分析,黎族和南方很多少数民族有着很深的渊源,例如:壮、侗、水、傣、布依等,尤其和百越中的骆越一支有着亲缘传承的关系。秦汉之后百越一词广义地涵盖了长江以南所有地区的族群,他们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而是由不同族群构成的少数民族集合。虽然彼此间存在着语言性差异,但在民族症候上却互相渗透和交融,现在的壮族和越南国人都自称是骆越的后裔,但文化和语言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虽然具有体貌形似的特征,总的看来,黎族和这些民族都有着文化的相似性和相异性。时间对每个民族的症候特征都具有消灭性和建构性,在相对的环境里各自走着自己的路,但亲缘性症候在原始神话中却一直在构建着相似的亲缘大厦。
骆越当年的栖息地在云贵等地,也是如今中国黎、壮、傣、布依、水族等族的世居地,也是百越文化的传承之所在,在语言、习俗社会结构等各个方面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各个民族的创世神话有也有着惊人的共同点。在他们的巨人神话中体现出来的普世精神,可以看做是百越先民对集体生存的自我奉献的价值观赞美:黎族《大力神》中的大力神、布依族《辟地撑天》中的力嘎、《赛胡细妹造人烟》中的布杰、壮族《布洛陀》中的布洛陀都具有天生神力和与常人不一样的体质,并且都是为了本民族的生存而贡献出了生命。通过几个神话中的人物价值观的对比分析,这几个族群具有着高度相通的精神源头出发地。各个民族还有着对雷公相似的描述,雷公在几个民族中的出发点和最后的精神归宿也是相似的——都是放弃了对人类的统治权。通过雷公这个形象的出现,可以总结出百越各民族原始先民对自然神秘性事件的原始崇拜和理解,而在这些神话中无一例外都有用火战胜了雷公的传说,也可以理解为百越先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发展,火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性物质。
通过对语言学和社会学的整合,黎、壮等族群都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并且在建筑风格、民俗工艺、社会结构的组成和民族精神归宿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形似和形近之处,都创造了南方沿海和热带北缘性气候的文化特征,他们对自然的开创和与自然斗争的民族精神是值得后人去继承和发扬的。
二 海南民间故事中世居黎族的创世神话
海南地处热带气候的北缘,隔着琼州海峡与大陆相望,同时也是地处在百越文化带上。被大海环绕的海南岛常年湿润多雨,这种气候下生活的黎族同胞,结合了先祖族群的某些文化、社会架构、精神崇拜图腾,创造出来属于本族的创世神话和其他类别神话。原始社会初期,因生产力低下以及科学观还未萌芽,原始先民对自然界的认识建立在感知而不是理性的判断上。虽然神话诞生的氛围是在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在感知而不是理性判断的基础上,但这其中也是民族中具有担当精神的英雄式人物的化身。幻想中的神话出现在万物有灵我在其中的精神领悟层面,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诸多神话中会有人神不分、甚至人兽不分等现象出现。
黎族的创世神话《大力神》中说到:远古时候的天地只有几丈远,而天上却有七个太阳、七个月亮,大地被太阳烤得火热,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得非常困难,只有在黄昏和黎明的时候,才能走出洞穴,寻找可以吃的东西赖以生存。这种日子让人们捱得很苦。大力神在一夜间将身体长高了一万丈顶起了低矮的天空,又用弓箭射下天上多余的六个太阳和月亮;在海边挑来沙土造出山脉又用头发制造出森林,并且造出了鱼虾和山谷,他的汗水化为昌化江流进了南海,他又怕在他死后天再塌下来,用最后的气力撑开了手掌把天撑住,化生了巍然的五指山。故事的内容简单易懂,却从中看到了自然给予黎族先民的最初的生存环境有多么恶劣,正是通过先民不断地同自然抗争和奋斗才最终出现了比较适合居住的地域,这也是原始黎族对于宇宙形成的主观联想的非科学的思维意识的最早症候。居住在海南岛的黎族,其早期文化具有不关注宇宙的特性,体验性生存带来的主观认识,加上客观生产力的改造,简单整合叙述之后,就形成了具有海南特色的创世神话。
黎族创世神话在继承百越文化原生态的同时,也将地理环境带来的创世根源彰显无遗。这种海南岛环境下的地缘性语境,其产生的综合性气候特征的生产力形式是最终创造创世神话的基础,也是原始先民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纠结衍生物。神从来都是在人群中出现,又最终超脱于人的形象而化为万物。通过对黎族创世神话的研究,可以发现,这种早期最原始的神话反映出立足的文化原点,海南岛的感性生存是这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将这种依托于地域文化的神话所具有的“不重天、地”特征展现出来。
三 海南民间故事中世居黎族的神话意识
意识一词用辩证的解释就是自身的感知和主观判断力的结合。神话意识可以当做一个民族的精神向往和价值观的外延。
黎族的创世神话《大力神》、人类起源神话《苍蝇吃日月》、族源《纳加西拉鸟、创世史诗《五指山传》无一例外都在歌颂着勇敢、智慧、勤劳、朴素的民族症候意识。虽然黎族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系统,可是他们的口头文学非常丰富,其民歌表现的手法也很多,比较常用的有五言、七言两种。正是黎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乐观的生活态度,才使这些神话故事在口口相传中没有任何缺失,让黎族的神话和世居风情,在历经几千年沧桑洗礼后,还闪烁着民族之光。在《洪水传说》中兄妹经过外力的撮合最终结合为夫妻,也是黎族先民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大力神最终为了民族的生存付出了生命,鱼族上岸化为人类都是在这个价值观的指导下出现的幻想型事件并最终被图腾化加以崇拜。
《五指山传》在叙述始祖诞生和记录早期先民生活的场景中加入了艺术性的加工,是对早期社会生活的记忆,也是探究宇宙万物的生成和人类的关系叙述,在自强不息和智慧的引领下,最终让黎族先民过上了好日子,这是《大力神》神话的延续。它用形象的思维在落后原始生产力的生存环境中,将感知到的万物生存规律予以描述,并在潜意识里塑造出能够战胜自然具有超自然力的人神结合体,这个超自然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神,他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安全感。
而黎母的出现却又让我们看到母系话语权社会的构架,这类神话意识在各个民族都有出现,也是人类社会进化的一个佐证。《汉书·南蛮传》:“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姓,夫妇之道。”但在神话传说中已经出现了刻意规避这种血缘婚的情节,例如在洪水神话中幸存的兄妹,虽然最后在雷公的劝说下才结为夫妻,一方面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方面也有着黎族先民对血缘婚带来危害的认识。
意识形态的内涵随着社会发展和历史发展,已经变得多元化和复杂化,而黎族的神话意识则根植在民族的土壤之内,在歌颂各种美德的同时也有着具有黎族特色的叙述情节,这是有地缘和气候差异形成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决定的。
四 世居黎族创世神话与外民族神话的交融
从百越分化出来,跨海南去的古黎民,既带去了具有岭南生产方式的耕作也带去了岭南文明,在炎热潮湿的海南岛上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和精神的双重家园。百越先民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性深深地印刻在黎族先民的生活中。黎族的诸多神话母题都有着和外民族相似的基因,这是地域性接触的结果,也是百越开枝散叶的族群症候的外显。
在狭义的范围内搜索,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神话中都有人类起源神话和创世神话,前者以女娲为例,后者以盘古为例。女娲用黄土造人,女娲本身就是蛇身人面的形象,而黎族的始祖黎母是由蛇卵孵化而出,二者之间有无联系,虽无法考证,但从蛇本身溯源就能看出两个民族间都曾将蛇作为图腾来崇拜。华夏一族是由炎黄部落打败了蚩尤的九黎族后逐渐稳定下来的族群,是华夏族融合了九黎族和南方原住民最终形成的民族。
古籍中就记载过衡山脚下黎族古墓中就有“营丘九头图”,这已经能够说明在上古时代黎族和其他民族的交融甚至是战败的蚩尤的九黎族南迁而形成的,如今的苗壮等族也都将蚩尤奉为祖先。所以,在黎族的神话中出现和中原等民族相似的神话就不难理解。而《盘古开天辟地》神话和黎族的《大力神》神话几乎如出一辙,虽有不同,但主体构架一致,也能说明黎族和外民族交流的结果。黎族神话《雷公根》和水族神话《四兄弟争天下》的叙述在某些情节上也表现出精神上的高度统一,人最后留在世间统治世界,而神的落败也反映出人定胜天的辩证思想。
通过考古和神话对比,都能说明黎族和外民族交融后逐渐产生了属于自己文明和文化风俗习惯,每一个民族都不是独立于民族之林之外,而是和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在相似的语境和思想下,多民族结合体中的不同族群是血脉相连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结语
意识的发生是短暂的,但作为民族意识却是长久的,尤其是神话意识的出现在偶然间存在其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就是民族性价值观的延续和发展。本文通过叙述的形式简单地复述了黎族创世神话的出现和神话意识对黎族的影响,以及通过神话意识探讨了和外民族的交融,事實证明,黎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和优秀文化的接纳包容性。
注:本文系2014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海南民间故事中的世居黎族历史研究,课题编号:HNSK14-064。
参考文献:
[1] 邢植朝:《对高山族、黎族民间口头文学及人文价值的认识》,《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3期。
[2] 陈智慧:《百越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合流——黎族与高山族创世神话比较研究》,《民族论坛》,2012年第8期。
[3] 蒋秀云、孙少佩:《他者的眼光——海南世居黎族神话的现代性出路》,《大众文艺》,2014年第24期。
[4] 向柏松:《中国创世神话形态演变论析》,《文艺研究》,2014年第6期。
[5] 李默:《海南民间故事中世居黎族英雄形象分析》,《大众文艺》,2014年第18期。
(孙少佩,琼州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