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德哲学文本汉译探究

2015-05-30满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社会功能

满虎

内容摘要:康德哲学具有抽象性、思辨性、深刻性,因而使其穿越历史,经久不衰,康德哲学文本的汉译宜准确、凝练、富有可读性。译者应熟稔两种语言的差异,化形合为意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同时,译者应关照原语和译语读者认知,发挥能动性,运用创造性翻译,为译入语增添新的表达和思想,从而达到异质思想和文化的交流。译文还应关照现实,进一步彰显翻译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康德哲学翻译 形合 意合 社会功能

一.引言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众科学之门,其抽象性、思辨性、深刻性使其穿越历史,经久不衰,康德哲学便是典范。著名翻译家H.B.Nisbet由德语翻译到英语的康德的哲学著作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at is Enlightenment?以其所用英语语言形式和风格契合康德德语的表达而备受好评。纽马克在其1988年出版的《翻译教程》中将文本分为了三种类型即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以及呼唤型文本。他将哲学文本放在了表达型文本之列。主要功能是传递原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译文具有可读性的基础上,译者应尽力保留原文的表达形式和作者的个性特征。

以下本文从康德经典哲学著作的英译本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at is Enlightenment?出发,从冠词的翻译、代词的翻译、长句的翻译以及译者创造性翻译四个角度来分析哲学翻译应关注的重点和相应策略,以期对康德哲学翻译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二.康德哲学文本中冠词的翻译

上面提到,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这首先体现在冠词的使用上,定冠词the有确定指代的作用,而不定冠词a/an起泛指作用。在哲学语言中这种准确性更应在译文中体现。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对文章主题的概括和总结。同时对于读者还要有吸引力,因此,题目的翻译至关重要。对于康德这篇哲学著作的题目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at is Enlightenment?有些译者译为:何谓启蒙?这一翻译表达了大意,但这种泛泛的说法忽视了康德观点的个性特征,因为这种译文可以指代任何人的观点。译者忽视了原文中的an和the,这两个冠词的使用应凸显是对启蒙的一种观点、一种解读,即康德的一家之言。同时有些译者译为了“何谓启蒙运动?”这一误译明显是没有关注到Enlightenment前面没有定冠词the因为,只有the Enlightenment才是“启蒙运动”的意思。笔者试译为:启蒙之我/管见 既表达了原文的意思,同时符合译入语的行文习惯。

又如:Thus,a public can only achieve enlightenment slowly.

有人译作:因此,公众只能慢慢实现启蒙。

此翻译基本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但译者可能是将a public当成了the public而康德用不定冠词a目的是为了和上面的个体作对比,因此,此处翻为一个群体最为贴切。

因此,译者应在语言层面关注冠词的作用,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以便凸显康德哲学语言的精确性。

三.康德哲学文本中代词的翻译

英语中大量使用代词,是为了避免重复。代词的大量使用也体现了英语重形合的特点。因此,准确定位代词指代的内容,是做好翻译的基础。康德的这篇论启蒙的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代词,译者应仔细分析句子成分,理清行文脉络,准确定位,避免张冠李戴。

比如:Having first infatuated 1)their domesticated animals, and carefully prevented the docile creatures from daring to take a single step without the leading strings to which 2)they are tied, 3)they next show4) them the danger which threatens 5)them if 6)they try to walk unaided.(数字为笔者所加)

我们来看这句话,此句含有6个代词,只有通过分析句子成分并联系上下文,我们才能最终确定这些代词的具体指代。1)their应指上文中的大众的精神保护人。2)they应指那些被冲昏了头脑的思想驯化了的大众。3)they应指大众的精神保护人。4)them应指那些被冲昏了头脑的思想驯化了的大众。5)them应指那些被冲昏了头脑的思想驯化了的大众。6)they应指那些被冲昏了头脑的思想驯化了的大众。只有正确锁定这些代词的指代内容,我们才能真正正确理解原文,进而写出比较准确地道的译文。

试译为:对于那些一开始被冲昏了头脑并且思想驯化了的大众们,他们的精神保护人会小心翼翼地竭力阻止他们斗胆越雷池一步。紧接着,这些保护人会向这些思想驯化的乖乖们挑明他们逾矩的危险。

四.康德哲学文本中长句的翻译

对于相对重形合的英语来说,大量使用有许多分句构成的长句非常普遍。为了表达自己独到深邃的思想,哲学家们会更加倾向于使用大量的长句,康德的这篇哲学著作亦是如此。因此,在翻译时,我们应仔细梳理这些“树状”结构的语言,先定位好长句的主干,然后用心梳理好其余的枝叶。这样,我们就有了高屋建瓴的感觉,既看到了树木又见到了森林。翻译时在原文形式和译入语的行文习惯中找到一个黄金平衡点,从而写出正确地道的译文。

例如:But in so far as this or that individual who acts as part of the machine also considers himself as a member of a complete commonwealth or even of cosmopolitan society, and thence as a man of learning who may through his writings address a public in the truest sense of the word, he may indeed argue without harming the affairs in which he is employed for some of the time in a passive capacity.

通过分析上下文,我们可以锁定这个长句的主干是黑体部分,即But individual considers and may argue即个体认为并且辩论,然后我们再梳理好枝叶,通过符合译入语的逻辑行文习惯将译文写出。

试译作:然而,就诸如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而言,置身公共事务的个人,同样将自己看做是一个完整团体亦或是整个国际社会的一员。作为有学识的人,他或许会用自己的笔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此时,在不损害一定时期内,他被迫履职的国家机器利益的前提下,他也会争辩。

五.康德哲学文本中译者的创造性翻译

对于哲学文本,哲学家会创造性的使用一些语言来表达自己富有个性化的思想,因此,译者在翻译这些个性化语言时,可以在关照原语和目的语的认知和行文习惯后,创造性的翻译成目的语读者能够在思考后可以理解接受的行文,一方面彰显了原语哲学家的个性化语言和思想,另一方面,还丰富了目的语的表达和思想认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在康德《启蒙之我见》中,康德竭力想表达的是要想真正实现启蒙,每个个体和整个社会都应享有自由。他创造性的使用了the public use of reason和the private use of reason译者创造性的译作“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和“私下运用自己的理性”康德使用这两个术语是想表明自己的立场:作为受雇于国家机器的个人,他要受到所雇体制价值观和利益的束缚,因此,只能“私下运用自己的理性”;而这些个人还有另一个角色——作为学者的个体,他们将自己视为整个宇宙中的一个成员,为了整个人类的福祉,为公开抨击社会的弊病和体制的缺陷,因此,作为学者的个体是“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这种真正理解后的创造性翻译最大化了翻译效果。

六.结语

本文立足于著名翻译家H.B.Nisbet由德语翻译到英语的康德的哲学著作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at is Enlightenment?即康德《启蒙之我见》,分析了康德哲学语言的特点,即具有抽象性、思辨性、深刻性。然后,从语言层面,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即相对来说,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冠词、代词、连词的使用普遍,加之哲学文本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和带词缀的名词,大大增加了其抽象性和确定性。同时英语这种“树状”语言使其句子有很多枝叶,长句大量使用,增加了文本的理解难度。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很多连词可省略,经得起重复。汉语是“竹状”语言,句意层层展开。译者在翻译时应熟稔这些差异,关注冠词的翻译、代词的具体指代、长句的翻译以及原作者个性化语言的创造性翻译,化形合为意合,使翻译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使得康德哲学思想表达明晰。同时,译者应关照原语和译语读者认知,发挥能动性,运用创造性翻译,为译入语增添新的表达和思想。译文还应关照当下中国的现实,发挥翻译的社会功能。康德的哲思必能给当下的中国思想界注入活力并带来启迪,最终促进异质思想和文化的交流。

参考文献

[1]Immanuel Kant.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at is Enlightenment? [M]. London: Penguin Books Ltd, 2009.

[2]Peter Newma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康德.康德著作全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伍雅清.论英语与汉语的形合和意合的差异[C].英汉语比较与翻译,2006.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功能
浅析音乐的美育作用
基层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探析
壮族(布偏)天琴文化的社会功能探微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以数据新闻获奖作品探析数据新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