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主体

2015-05-30曹培琳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鼓励主体课堂教学

曹培琳

【摘 要】教育和教学的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认识是不可能有效进行的。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其主体性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主体;鼓励;评价与参与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主体参与性教育思想。所谓主体参与性,就是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教育实践,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人。现代教育教学论也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一、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活动意识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只有努力使教学活动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才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课题的导入、新内容学习、知识巩固、作业练习等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调动师生生活经历和体验。例如,在教学“改革开放三十年”时,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生活区域附近,人们的活动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给环境带来了哪些变化,并说一说自己对生活变迁的感受,由此导入课题。这种联系生活、贴进生活的教学方法,既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又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动手、动脑、想办法、找资料、独立自主地去研究探讨,增强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

二、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种子,是创造的原动力。没有疑问,就没有思考,认识就不会发展,理解就不会深刻,掌握就不会牢固。因此,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教者不仅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更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愉悦、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提出不同的观点,发表不同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勇敢地进行思考、质疑。教师应教给学生怎样质疑,即怎样提出问题。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有意识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让学生回味思考,造成一种布白效应,从而激发学生的元认知体验,形成困惑、联想、注意的心理状态,调动一种潜在能力去自主分析、校正思考中的失误,养成对学习活动多角度、多层次反思的习惯。这样,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创造意识。在具体教法上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猜谜语、游戏、语言描绘、图画表现、实物演示、生活展现等方法,为学生创设或模拟生活的情境。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又生动地把历史的过去和现在讲得一清二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三、历史课堂教学可借助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专心程度

师生互动可以及时地得到教学的反馈,可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供形式参与教学、互相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有一些学生就因为一次出色的回答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感受,从此爱上了学习。一个新知识刚学完,为了达到及时反馈和强化的目的,教师可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因为简单的问题不具有多少思考性,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少,尤其在一些较好的班级和学习内容有相当难度的课,大部分的课堂提问对学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甚至热烈的讨论和争辩,学生会觉得问题问得比较有深度,教师也能够比较准确的反馈。因为设问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提的问题应明确易懂,不能太大,如果需要,可以将这样的大问题改换成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若干个小问题。所提的问题应该表述的很清楚,避免所提的问题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而给解决问题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所提的绝大多数问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发问后教师要适当停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对学生的回答要认真倾听,予以中肯和明确的评价。

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育不应该成为制造失败者的场所,而是激励学生的加油站。教育的目的不是筛选,而是培养学生的成长。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精神,提倡参与、合作、调查和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

因此,从教者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新课标新教案》.华北文艺出版社,2014.5

[2]《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组编,2013.12

猜你喜欢

鼓励主体课堂教学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语文课堂的鼓励艺术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鼓励”浪费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