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5-05-30徐锋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方程式问题小学数学

徐锋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化,小学数学教育有了较大的进步,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在看到一定成果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数学教育中的几大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方程式教学就是其中较为明显的一个问题。笔者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针对小学数学方程式教学做出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方程式,问题,对策

与加减乘数以及分数不同,方程式教学给学生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解题思路,改变传统的逆向解题过程,让学生在一开始先设出未知量X然后,从正面列出等式进行求解,这与过去的解题方式在思路上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这就导致很多小学生在刚刚接触方程式时,会感到难于理解,感觉数学题目变得深奥了很多,甚至一度失去学习方程式的自信心。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数学教育设置了障碍。针对方程式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种对策。

一、与过去的知识进行合理衔接,让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接受方程式

现阶段的小学教材,过分突出教学重点,导致每本教材显得相对孤立,知识点间缺乏一定的联系,方程式这一知识点与前面的知识间跨度较大,没有做好必要的衔接工作,导致学生突然跨越到这一知识点后,一时间很难接受。教材在编纂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现阶段要为学习方程式准备哪些必要的知识点,积累哪方面的经验,要求学生以高年级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在就使得学生在解方程式时,失去了知识点和经验这两大重要依托,难以实现知识的跃迁。这个时候,就要求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针对学生的现状,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将知识点进行合理有效的衔接,让学生实现思维方式的跃迁。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方程式这部分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确定解方程的主线思想是算数解题的思维,将方程的性质告诉学生,引导学生灵活地使用这些性质,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方程式的解答。然后逐步加深,当学生在简单方程式积攒了足够的经验后,再让他们拿复杂的方程式练手,最终达到掌握方程解法的目标。比如,再让学生解5x+8=18这一含有减法和除法的方程时,教师可以先给出x+8=18和5x=10这两个简单方程,让学生熟悉加减和乘除在解方程中的应用,继而逐步加深。

二、解方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材在讲解方程式时,要求学生先对方程式进行必要的变形,然而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一点,直接进行后续的步骤,这就导致两种情况的出现,一种就是学生盲目模仿教师,使用心算代替书面上的变形,这样一来时常会出现计算错误,另一种则是学生按照书上的要求自行变形,可是没有教师的指导,变形过程复杂冗长,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学生学习方程式。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对于方程式一眼看过就有了答案,可是学生远远不能做到这一点,无论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有多高,都必须让学生一步步解方程,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决不能跳跃着解题,着急写出答案。比如在计算5x+5=10时,要先写成5x+5-5=10-5,再写成5x=5,然后继续变形为5x/5=5/5,最后才能得出答案x=1,一道题目,用了四步这其中很容易出现错误,或者其他一部分同学直接学出答案,没有在这中体现思维的过程,比如5x+1=10,直接写出x=2,这种解题过程不利于学生形成严密的思维习惯,也不利于提高解方程的正确率。

三、适度降低方程的难度,将知识点整合加以灵活运用

新课改后,教材内容的难度有所降低,但是把应用题思想和计算方法融合到了一起,要求学生在解决应用题的同时学习计算方法,小学生在负数的概念上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分数方程也掌握的不足,所以a-x=b和a/x=b之类的方程式不适合在小学进行学习,在教材中只出现未知数x作为被除数,因数,被减数,加数。在平日里的教学中,学生用到的都是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解方程,这些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有时候练习题上依旧会出现诸如位置说作为除数和减数的题目,这就加大了学生的解题难度,即便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题,学生也不是很理解。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将过去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整合,先透过简单的例题让学生回忆起过去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有一个大致的知识网络,然后教师再进行点拨,将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起来。

四、教学之余,教师要学会和学生进行交流

小学生毕竟刚刚接触数学不久,是教学过程中一个较为特别的群体,在分析能力上还有这极大的不足,对于方程式这种具有变个性思维模式的问题接受能力较差。然而,传统的数学教育中,教师大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味强调教学速度,大大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通过以往方程教学的经验来看,学生在学习方程式这一内容时,更加喜欢交流式的教学,更加偏爱于对实物的认知。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进行方程式教学时,要用实物进行授课,比如,用天平进行授课,直观地体现学生的等式思维,天平两边的变化是同时发生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解题灵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通过归纳知识点,和学生进行交流,以达到沟通学习的目的。

五、适当的布置课堂作业

将方程式的性质和解题思路理清后,教师就可以开始主攻做题了。一开始可以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就能采用竞赛模式,小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小组形式的交流竞赛,一方面能够增强班级中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又能巩固知识。对胜利的一方进行表扬,能够形成带动效应,其他学生也会为了得到表扬而努力学习这一章节的内容。在交流式的答题后,就开始要求学生独立作业么。学生在解题时,教师不能闲在一旁,要经常地在班级中巡查,如果有学生在解题时出现错误,教师应该及时地予以指导,直到给学生讲透为止。

总而言之,在进行方程教学这一重点难点时,教师要充分地把握教材,同时兼顾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同时多和学生交流,通过交流弄清学生真正困惑的地方,然后根据困惑点进行针对性训练,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解方程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谢强,黎军,浅谈小学数学方程教学.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5期

[2]郭付新,小学方程的教与学.语数外学习 2013年9期

[3]王春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考试周刊 2014年21期

猜你喜欢

方程式问题小学数学
巧配化学方程式
挑战一级方程式
教养方程式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