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弱势群体 提高合作实效
2015-05-30李娜娜
李娜娜
摘 要: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于是小组合作学习成了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但是,由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尚有不足,致使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中远未发挥其应有价值。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小组合作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效果并未超过个体学习。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关注弱势群体,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效能。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弱势群体 数学教学
1.小组合作学习中弱势群体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现象,主要是指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一部分学生未能正确进行自我在小组内的定位与功能发挥,使得自身在小组内的价值淡化,甚至游离在小组合作的边缘,不能正确实现自身在小组合作内价值的现象。其主要表现是学生不关心小组合作的内容、不能充分参与到小组合作之中,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忽视弱势群体必将影响小组合作的效能。
2.小组合作学习中弱势群体的类型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胆小”型,这些学生上课时能够认真听讲,思考问题,却因胆子小,不敢参与交流,久而久之,便置身事外了。这样的学生可能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成绩不会太差,但若长期不主动参与,必将影响到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及思维能力的拓展;二是“懒惰”型,主要表现为在学习上有惰性,不爱动脑筋,习惯于“吃现食”;三是“兴趣缺乏”型,这类学生认为学习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原动力,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时间较少,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所学知识肤浅零散,形成知识的断层,从而影响更高层次的再学习;四是“学习方法或知识缺陷”型,这类学生虽花了不少的时间、精力,但学习方法不对路,形成知识的夹生层,造成知识的短缺和思维方法的简陋,又反过来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情绪;五是“生理或智能障碍”型,这类学生一般较少,个性十分自卑。
3.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弱势群体成因分析
3.1小组学习的目的不明确
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合作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未进行过界定。有人认为,该专业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团队精神。但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人们不难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优秀的学生作为领头羊,受到很大的鼓励,学习兴趣和成绩越来越高,而部分“弱势群体”则被边缘化,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对数学的喜爱受到挫伤。种种对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势必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3.2小组的学习方式枯燥
数学是一门趣味性较低的科目,多数教师比较注重联系理论去介绍、分析和讲解,而忽视分析研究适合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已被许多学校和学生所接受,但目前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小组学习的方式应关注到每一名学生,尤其是最需要关注“弱势群体”。作为参与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必须要理解小组学习的方法和意义,如果不能理解,就不可能让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作用。
3.3部分教师的知识技能不够
从目前数学教师的知识技术水平来看,有的仍沿袭了过多陈旧的知识,跟不上新时期的需要。常见的表现有:思想的更新、创新不多,理论基础比较薄弱,所学的知识落后于時代,如现行的数学教学方法多为静态、滞后的方法,甚至部分教师依然只关注“尖子生”,这对“弱势群体”是一个很大的伤害。
4.关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弱势群体的策略
4.1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困生参与合作学习的信心
心理学研究证明, 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一种学习氛围一经形成, 学生身处其中就会身不由己地去学习, 并且这个学习对学生而言是自觉自愿的、快乐而高效的。因而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把鼓励带进课堂, 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 把尊重的、关切的语言送给每一位学生,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困生感受到安全感、温馨感, 以良好的心态去学习数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实践证明, 学生也往往因为喜欢这位教师, 而喜欢他教的这门学科。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关心学生, 了解并理解学生, 使学生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要尊重和保护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 采用多种形式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活动, 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能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 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享受到成功之乐, 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来。
4.2合理进行分组, 激发学困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进行分组时, 可以采取学生自由组合与教师调配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小组成员树立荣辱与共的意识, 认识到他们与小组伙伴是息息相关的, 只有在小组其它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 自己才能获取成功。要让他们认识到评价的标准是以小组的表现为依据, 而不是以个人的表现为依据, 奖励也是以小组为单位的, 小组成员每个人必须尽职尽责, 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 不能“搭便车”。这样学困生在与自己的好友组合后, 既构建了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 又得到同学的帮助, 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4.3全班交流中,给弱势群体以“特权”
全班交流是合作学习后十分重要的一环,因为它起到了一个组内取长补短,达成共识的作用。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猜猜“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已经通过实际剪一剪,数一数,最后分析归纳出由于剪法不同,剩下的角的个数就不一样的结论。在全班交流时,我们特意请了一个平时不太敢在大家面前讲话的小朋友到实物投影前展示,结果他边剪边讲,很是精彩。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努力挖掘适合弱势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潜在资源,那么,他们就会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郭学锐.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弱势群体现象的审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3).
[2]何琳.关注小学英语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J].教学与管理,2008,(11).
[3]唐亚娟.如何关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J].新课程,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