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建筑美学的研究
2015-05-30刘力鹏
刘力鹏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不仅是质量上,从建筑的美学设计到舒适程度和周围环境的融合都需要考虑到建筑的设计当中去,建筑的空间、布局、色彩、视觉、心理等方面都离不开美学的概念,本文将就建筑美学进行一定的探析和研究。
关键词:建筑;美学;设计;和谐;传承;安全;
中图分类号:TU-0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一、建筑设计中美学的概念
美学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人们对于建筑艺术的审美过程、审美心理或审美规律的研究,还处于描述、推测的阶段。中国建筑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中国特色建筑的观感美,是有关中国建筑艺术审美本质的哲学。建筑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艺术表现的主要形式之一 。建筑是一个集时空自然人文于一体化的综合性艺术表达空间,因不同地区民族的建筑功能与审美的差异性,风格迥异的建筑遍布大江南北,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也就有很多,需要随时更新科学的技术与设备来保障实施安全,满足人体工程学的各项要求。内在的实质往往需要外在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古今中外哪一类型的建筑,都很难形成内外的完美契合,将艺术文化的内涵深入到建筑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中,再由整体表达出来。而对于建筑美学的研究就是将艺术内涵深入的渗透到建筑的每一个设计环节中去。
二、建筑设计与美学的结合
(一)空间艺术现代技术。建筑学和美学的结合突出了一种空间艺术美,建筑结构序列包括结构功能序列和审美序列。只有保证建筑序列的完整性和自然性,才能实现美学和建筑设计的有效结合。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材料,经过特殊工艺的加工处理,高科技材料可以直接作为建筑材料使用,也可以作为建筑物的外护围材料,不过需要进行编织工艺再次处理。可以使用的建筑材料符合可持续发展,可以循环使用,能够自行分解,重量小,含水量低,而且非常坚硬。这些高科技材料自身的纹理和质感让人们感到新鲜,而且自然气息浓厚,具有审美价值。
(二)协调性。立体几何形状表现是建筑设计的主要表现方式,对这些形状进行组合来达到美学效果是每一个设计者的设计目标。要想实现建筑设计和美学的有效结合,必须实现建筑物结构的统一协调性,只有统一协调的建筑结构才能具备艺术性。建筑设计者要在保证建筑质量性能的基础上,使之体现出美的特征,对几何立体进行巧妙组合,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之变得美观。要把美学运用到建筑的主次结构当中,协调好各结构的形状,使结构变的统一、和谐。另外,建筑设计还要保证色彩统一性,要实现建筑外部色彩和內部色彩的协调性,美学在建筑设计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对色彩搭配的合理性进行了保障。建筑设计者要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应用美学色彩来突出建筑的美。
(三)稳定性。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还表现在建筑个体的大小、高低、色彩的选择、虚实效果等方面,建筑设计要根据建筑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色彩选择,想要实现建筑设计和美学的有效结合,必须实现结合的稳定性和均衡性,这样才能使建筑达到平稳安定的效果。人们对建筑均衡性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必须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美学,实现均衡性,保证建筑的稳定性。目前,世界上已经设计出了很多底层架空的建筑。
(四)环保节能的绿色考虑。建筑技术越先进,也更能体现设计师的理念。生态建筑具有高效环保、经济低耗、技术优美、集成合理等基本特点,而且把设备、构件以及建筑形式与建筑技术融合在一起,。对建筑物进行造型处理,进行自然采风和采光照明,外围护结构部门采用回收废料以及本土材料,热工性能良好,风帽能够自动捕捉风能源,自然通风有保障,经济成本和技术成本都得到了有效节省,这是建筑节能效益的典型案例。
三、生态建筑美学发展
(一)生态美学。生态建筑美学的生命力是非常强大的,其核心是保持生态的协调,长久发展。生态系统只有以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为基础,并保持能量守恒,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人类社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也必须遵守这个规则,其实,可持续性发展的实质就是协调和长久。协调包括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系统、人口发展之间的协调,还包括现在与将来的协调,因此,这是一种全方位的协调,在人类社会内部要求存在协调,人类社会与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也需要协调。
(二)生态建筑美学和谐。建筑的美学和谐整体而言,生态建筑的美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建筑物自身的造型设计与建筑技术彼此和谐而产生的美;第二,建筑与其周边环境相互融合而产生的美。对于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部分来说,需要应用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如果简单的把二者结合在一起,也许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能够发挥其性能上的优势,生态建筑对这些建筑构件进行巧妙的处理,充分展现了建筑美感。
(三)生态建筑美学可持续发展。在传统美学中,美是定义物体价值的标志。传统美学认为,对建筑物单体、城市社区进行评价并不需要自然属性的标准,导致人类社会、自然环境与建筑物之间原有的和谐关系遭到了破坏,美所特有的的自然属性也被忽略。生态建筑美的评判标准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融洽程度大小。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在该目标的指引下,审美标准与大众审美观也更加一致,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和社区建筑的宜居性要求也随之提高。
(四)生态建筑美学的发展。环境的恶化,资源的匮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并得到重视,这也是生态建筑发展的根本原因,在生态建筑美学理论中,生态建筑的服务对象就是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其根本目标。建筑师首先要认识人,以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重点,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需要。生态建筑只有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同时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够被称为优秀,我们应该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建筑环境。
在建筑设计中美学设计与人们的感觉息息相关,从建筑的技术、与环境的融合、艺术的审美等方面体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的和谐融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可持续理念的深入,建筑美学的设计将会逐渐成熟,为社会的发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成志军,林晓妍.格式塔理论在建筑美学中的应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25(5):12-15.
[2]曾坚,尹海林.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美学体系的思考[J].建筑学报,2003,(1):25-27.
[3]马国馨.建筑艺术中的结构美[J].建筑创作,2002,(7):6-17.
[4]王发堂.范式与建筑美学深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30(3):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