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利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启示

2015-05-30钟坚杨霁帆韩晓洁

开放导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智利

钟坚 杨霁帆 韩晓洁

[摘要] 智利经过40年的改革与发展,成功实现经济、社会和政治的转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南美地区率先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智利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中国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智利 中等收入陷阱 市场改革 现代化经验

[中图分类号] F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5)06-0074-05

[作者简介] 钟坚(1965 — ),江西万安人,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理论、经济特区与港澳台问题、国际经济等;杨霁帆(1977 — ),女,江西南昌人,深圳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韩晓洁(1981-),女,陕西渭南人,深圳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2010年,智利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为该组织第31个成员国。2011年,智利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为14413美元,成为率先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南美经济体之一。2013年,世界银行将智利列入高收入国家名单,人均GDP达到15791美元。智利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智利经济现代化的演进历程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智利经济现代化进程历经四个阶段:

1. 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发展阶段(1870~1932)。这一时期形成以初级产品出口繁荣及早期的工业发展为特点初级产品出口发展模式。其中1830~1879年期间,主要出口以小麦为主的农产品,1879~1932年期间,主要出口以硝石和铜银为主的矿产品。由于受以矿业和农业为主单一经济的影响,加上外国资本的掠夺,使智利无法建立起真正意义上工业化体系。

2. 政府主导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阶段(1933~1973)。自20世纪30年代起,智利开始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通过关税非关税保护(1973年平均关税为94%,最高关税达500%,2827种进口商品须向银行提供高达100%的进口预存款,并实行一系列限制进口的非关税措施)和金融抑制、价格管制来保护国内工业市场。工业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传统矿产品等初级原料主要用于出口创汇,发展对外贸易。1970年,阿连德政府上台,强行推行被称为“智利社会主义之路”的规划,造成物资短缺,货币大幅度贬值,通货膨胀严重,经济陷入衰退,社会动荡不安。1973年阿连德政府被推翻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6%,通货膨胀率为606%,经济停滞不前。

3. 市场主导的外向型发展模式阶段(1973~1989)。1973年起,智利在发展战略上进行重大调整,全盘否定国家主导的、高保护下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采用“芝加哥学派”的经济理论,主张建立彻底的自由市场经济,实行全面的对外开放,由过去的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向转向出口导向外向型发展战略。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扩大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国家财政负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控制通货膨胀,收到较好的效果。改变过去以铜为主的单一出口商品结构,形成以矿业、渔业、林业和水果四大产品为支柱的出口新结构,实现出口商品的多样化。在拉美地区经济出现“失去的10年”之际(1980~1990年拉美地区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1%),智利经济增长却仍然达到3.0%,人均GDP从1974年的1514美元增长到1989年2191美元。特别是1984年后,智利经济出现持续多年的较快增长。

4. 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阶段(1990年至今)。在继承和延续过去自由市场模式的同时,相应地加强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力求达到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平衡。艾尔文政府(1990~1994)提出“增长兼顾公平”,采取在保证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稳定前提下,改善收入分配和增加社会服务支出的政策。1990~1993年,GDP年均增长7.7%,人均GDP从2393美元增至3891美元,贫困人口比重由40%减少到27%。弗雷政府(1994~2000)提出“坚持增长,消灭贫困,实现名副其实的公正”。把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体制,作为政府重要任务。成立全国消除贫困委员会和全国反腐败委员会,增加社会救助计划拨款。弗雷任期GDP年均增长5.6%,至2000年将贫困人口从45%减少到20%、赤贫人口从12.9%减少到5.7%。拉戈斯政府(2000~2006)提出要让智利人更加“有尊严”地生活,强调构筑社会安全网,增加公共设施的投资力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开支要向最贫困阶层倾斜。巴切莱特政府(2006~2010)提出建设更加发达、现代、宽容和有包容精神的国家,推出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社会保护和提高生活质量等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三大社会政策,致力于使经济发展惠及社会各阶层,让妇女更多地参与社会各个方面。2010年,人均GDP首次超过1万美元,为11929美元。皮涅拉政府(2010~2014),提出任期内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争取年经济增长达到6%。承诺帮助50万人摆脱贫困、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增加学校、医院和诊所数量,解决犯罪率高等问题。皮涅拉执政期间智利经济年均增长5.3%。

二、拉美地区经济社会成功转型的典范

到上世纪80年代,拉美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之后,其增长机制弊端逐渐暴露,由于未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这些国家的经济出现30多年的停滞徘徊,成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甚至直接称之为“拉美陷阱”。2011年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33个国家中,属于低收入经济体的只有海地1国;属于高收入经济体的有6国:巴哈马、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智利,其他26个国家都属于中等收入国家。拉美是世界上最早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地区,也是“中等收入国家”最集中的地区(80%的国家都是),同时滞留“中等收入陷阱”时间长,平均滞留38年。但在拉美国家中,智利经过不断摸索与调整,已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成功实现经济、社会和政治的转型,成为第一个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南美大陆国家,进入世界高收入国家区行列。

智利是拉美地区最发达、最开放、最繁荣和最稳定的国家之一,其综合竞争力、经济自由化程度、市场开放度、国际信用等级均为拉美地区之首,被称为拉美经济奇迹的发展样板。

1. 在拉美率先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2010年,智利人均GDP达到12712美元,在南美地区率先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2010年,智利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进入世界“富国俱乐部”。2013年,人均GDP为15778美元,居拉美第二,居世界第47,被国际货币组织评为全球六个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之一。7月,智利被世界银行确认为“高收入经济体”,成为发达国家。2014年2月普华永道发布报告认为智利是拉美各国最接近发达经济体的国家,认为智利经济增长稳定高效、医疗和教育体系完备、政治和司法环境稳定、可持续增长有保证。

2. 智利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智利有较为健全的法制及良好的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自由度已连续多年高居拉美地区首位。智利全面推行对外开放和私有化政策,电力、电信、供水、航空、金融等服务行业对国内外私人资本全面开放。市场准入方面限制较少,取消外资保证金制度和外资审批制度。目前外资在电力、电信、水产养殖、银行、保险、证券、矿业、汽车分销等行业均已占据重要位置。智利政治经济环境稳定、贸易开放、法律透明、发展前景良好,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经商国和活跃的投资目的地之一。2014年福布斯发布《全球最适宜经商的国家和地区》,智利排名第29位,成为拉美地区的最佳投资目的地。2014年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发布《2014年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排行榜》,智利居全球第7,再次超过美国(第12),在拉美居首位。

3. 智利是全球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智利以经济开放而著称于世,市场准入限制较少。实行统一的低关税率的自由贸易政策。2010年智利进口商品的实际关税平均税率为1.2%。同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伊基克自由贸易区是南美洲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是南美洲最大的进出口商品贸易和集散中心。智利是世界上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和建立经济伙伴关系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与6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个贸易协议(包括自由贸易协定、部分产品优惠协定,经济合作协定)。进出口总额占GDP达60%左右。2014年,智利外贸总额1489.95亿美元,其中出口766.48亿美元,进口额723.47亿美元。智利是拉美地区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最重要国家之一。目前有60个国家在智利投资4000多家企业,2012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303.23亿美元,在拉美地区仅次于巴西(652.72亿美元),位居世界第10位。

4. 智利是全球最健康的经济体之一。一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的经济呈现出剧烈动荡和增长乏力的局面。然而智利经济却表现不俗,增长势头强劲。2004~2014年,智利经济年均增长11.44%。二是有比较健全的经济结构。工矿业、林业、渔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2013年是经合组织成员国中经济结构最健康的国家之一。2012年11月,三次产业比重为3.6:35.5:60.9。三是保持较低的失业率。2013年失业率为5.9%,是2008年来经合组织中失业率最低的四个国家之一。四是通胀维持在合理区间,2013年通货膨胀率为3.0%。五是连续多年保持财政盈余。2005~2013年智利政府一直保持财政盈余,是世界财政赤字最少的国家之一。六是比较低的债务水平。截至2013年12月底,智利外债余额1309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7%。2013年,穆迪将智利主权信用评级维持在AA3,成为全球第8、拉美第1安全国家。七是对国内环境保护最为严格的国家之一,政府不断完善环保制度,确保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人类发展指数超过经合组织发达国家标准。1990~2013年,智利贫困人口比例从38.5%下降到10.0%,赤贫人口从12.9%减少到3.2%,贫困人口比例在拉美地区最低。智利成为拉美国家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提前完成联合国《千年宣言》确定的2015年之前“将赤贫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智利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包括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济和住房政策等在内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之一,通过改革把部分社会保障事业转归私营,建立政府和私人共同管理社会保障的智利模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曾被联合国推荐为世界各国学习和借鉴的范例。2012年医疗卫生总支出为GDP的8.2%,建立起公私互补、相对完善的医保体系。2013年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投入约占全年预算的5.6%。政府向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贷款补贴,70%的智利人有自己的住房。2014年人均预期寿命79岁。2012年在校学生人数465.52万,其中大学生112.71万。成人识字率97.77%,文盲率2.23%。2012年公共教育开支占GDP的4.5%,公共教育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21.3%。中产阶级所占比重迅速扩大,成为政治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目前智利中产阶级人口约为1100万,占全国人口69.8%,在拉美地区排名居第3。2013年,失业率5.9%,基本达到充分就业,是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失业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6. 政治民主清廉,具有较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拉美不少国家腐败现象根深蒂固,政府声望不高,行政效率低下,但智利却是少数几个比较廉洁的拉美国家之一。智利引进欧洲国家法律制度,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法规严格,对用工比例、工作时间、养老和医疗保险、辞退等有严格的规定。2010年,两件事令世人瞩目:一是智利发生8.8级特大地震,死亡人数仅有700多人。二是智利33名矿工被困在地下长达69天之久,竟然全部被获救。智利社会完善齐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智利人普遍的诚信风格,是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程度超越其他拉美国家的重要原因。智利是拉美第一个走出腐败泥沼的国家。

当然,智利曾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时间也达40年之久。目前仍存在经济结构单一、对外依存度高、能源短缺等突出问题,同时存在研发投入偏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贫富差距还比较大(2013年基尼系数0.494)、经济社会教育发展仍不平衡等问题。

三、智利成功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连续多年为智利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尽管在人口经济规模、要素禀赋结构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智利坚持改革和发展、成功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经验和做法,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坚持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为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拉美大部分国家,体制变革受到利益集团羁绊,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精英集团的“现代传统主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反对在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权力分配等领域进行变革,或者把这种变革减少到最低限度。经济财富过度集中,利益集团势力强大,造成寻租、投机和腐败现象蔓延,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受到严重扭曲。而在智利阿连德之后的历届政府,基本上多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坚持自由市场改革不变,不断推行企业私有化(国企私有化)、市场开放化、贸易自由化、削减公共开支等“三化一减”改革措施。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实行自由经济和市场化竞争,政府实行不干预政策,使本国公司和外资都可以自由决定其企业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有效改善了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体制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激发了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智利的改革与发展证明,走计划经济,只有死路一条,只有市场经济才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坚持对外开放,发挥比较优势,适时推进发展模式转换

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不及时,导致创新乏力、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是部分中等收入国家长期难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从20世纪30~40年代开始,几乎所有拉美国家都实施“进口替代”的工业发展模式,其核心特征是国家干预和贸易保护。但随着外部条件的急剧变化,许多国家未能及时转换发展模式。智利政府对内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扶持中小企业,鼓励创业创新,对外加大自贸协定谈判力度,全面拓展国际市场,取得良好效果。智利经济由此实现由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内向发展模式向出口导向型全面对外开放的外向型发展模式转变,既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又提升产品产业国际竞争力。

(三)循序渐进地推进金融改革,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金融改革对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拉美大多数国家缺乏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缺乏稳定性,金融货币危机频发,高通胀、高赤字困扰许多拉美国家。如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货币危机、2002年阿根廷经济危机,都对经济持续增长造成严重冲击。智利是发展中国家中较早开放金融业和开始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智利采取渐进式推进金融改革,按照较为合理的顺序完成从管制经济到市场经济、从金融抑制到金融深化、从固定汇率到浮动汇率、从资本账户管制到资本市场开放的转变。金融改革与创新是决定是否能成功地实现经济转型,是否能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绕不过的关键支点。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就须稳健地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开放,消除金融抑制。智利发展表明,政府在国家治理中不能任凭市场“为所欲为”,也不能全凭政府意志“肆意妄为”,该放开的要放开,该管住的必须管住,政府与市场“两手”作用不可或缺,互补互促。

(四)加快社会建设,不断提升全民福利水平,确保社会公平

拉美许多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由于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导致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严重不足,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上世纪 70年代,拉美国家基尼系数高达0.44~0.66之间,巴西到90年代末仍高达0.64,一些国家还由于贫富悬殊,社会严重分化,引发激烈的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迭,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智利在取得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忽视社会发展,而是提出“社会公正增长”的口号,将市场改革、经济增长与社会公正相结合,实行一系列促进均衡分配和社会公正的改革措施和政策。智利发展表明,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智利成功转型的基础和关键。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又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政府必须通过公共政策引导和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花大力气建立社会安全网,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五)推进宪政改革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确保政局稳定和社会有序

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政治民主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主题。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对拉美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智利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展和国家现代化道路上取得突出成就,与其独立以来的政治发展道路是密不可分的。智利是一个拥有长期民主宪政传统的国家,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鲜有中断的宪政民主统治。智利的法律制度沿袭西班牙和法国,立法相当完善,是完全法治国家。智利既是拉丁美洲民主宪政体制最完善、政治最安定的国家之一,又是拉丁美洲最民主和最廉洁的国家。正是由于智利在约束权力、打击腐败方面的成效,国家经济在市场化过程中的权力寻租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清廉高效的政府为经济改革提供保障。智利市场化经济改革对反腐败有着重要作用。政府主导经济,使官员拥有巨大权力和自行裁决权,是产生腐败、寻租的根源。智利通过市场化改革,推行市场自由化,该放开的全部放开,减少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官僚们就很难收受贿赂,从而有效堵住腐败源头。同时成立反腐败委员会,遏制腐败。智利发展表明,经济的市场化与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民主与法治,就难于保证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经济增长、就业与公正——拉美国家改革开放的影响及其经验教训[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 苏振兴主编.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 吴白乙主编.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10-2011)[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 王晓燕.智利——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先锋[J].拉丁美洲研究,2004(1):29-45.

[5] 王晓燕.智利改革重点的转移[J].拉丁美洲研究,2004(3):33-39.

[6] 苏振兴.智利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模式[J].拉丁美洲研究,2005(5):12-22.

[7] 韩琦.拉美发展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智利的现代化经验及借鉴意义[J].人民论坛 . 学术前沿,2013(22):13-25.

[8] 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统计数据库:http://www.eclac.cl/badeinso/Consulta.asp.

[9] 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data.worldbank.org.cn/country/chile.

[10] 智利中央银行网站数据库:http://www.bcentral.cl/index.asp.

[11] 智利国家统计局:Http://www.ine.cl.

[12] 习近平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讲话[Z].中国新闻网:2014-11-11.

猜你喜欢

中等收入陷阱智利
投资拉美“门户”——智利
欢迎回家
SQM拟在智利投资5.25亿美元提高锂产能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制度创新
2014年智利外海东部海域智利竹筴鱼CPUE的时空分布
智利铜矿还能开发100 年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