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报编辑应对数字化出版的转型研究

2015-05-30肖旭芳

出版广角 2015年7期
关键词:学报转型数字化

肖旭芳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政府就在全世界范围内率先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并相继投入10 亿美元的建设资金,此举轰动全球。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宣称信息将界定未来。20多年来,信息浪潮席卷全球,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国际出版业数字化大潮的带动下,我国出版传媒业,无论是传播内容,还是传播形式,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调整。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以高科技、高收益、高战略、高群落为特色的高新信息技术群的发展,信息在高校学报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应用不断深化。面对这种新的发展形势的严峻挑战,编辑必须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调整思路,积极转型,才能求得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学报数字化转型的环境分析

1.高校学报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

2010 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2011年,《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以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在大力发展的 “五大产业”中,就包括了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这两个文件的先后发布为出版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持。

2.高校学报数字化转型现状

近年来,欧美国家的数字化出版风生水起。以Elsevier出版集团为代表的国外许多出版机构均推出了纸质期刊的电子版期刊,实现海量信息资源传播的迅速性和便利性。据权威机构统计,数字化出版的收益比例在大型出版集团的总收益中迅速飙升,其中汤姆森出版集团高达69%,爱思维尔集团甚至超过70%,其强劲势头给我国期刊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和困扰,高校学报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剧烈冲击。我们虽然认识到高校学报实行数字化转型是走入信息社会的必由之路,但是,我国期刊数字化发展目前还存在规模小、经营理念落后、相关技术标准制定滞后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高校学报数字化的成功转型。

3.数字化转型的初步成效

目前,高校学报在数字化出版转型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排版工作上,实现了从铅字排版到计算机排版的根本性转变,从而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为数字化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通过加入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大型学术期刊网络平台,借助强大网络传播优势,高校学报纸质版得到延伸和补充,部分实现高校学报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出版。虽然高校学报向数字化转型迈出了步子,但是多数高校学报目前还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编辑手段,编辑处理软件也没有得到充分研究和开发,这使得编辑数字化转型还停留在传统的采编、印发等工作阶段。

二、高校学报数字化转型的编辑实践

1.编辑流程的数字化转型

稿件处理应用自动化系统。我国的高校学报多为月刊或双月刊,出刊时间紧,而传统的稿件处理模式走流程耗时长,高校学报很难保证按时出版。数字化转型后,大多数高校学报编辑部的硬件建设已基本实现现代化,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器材均有配备,有些还应用了期刊自动化采编系统,实现作者在线投稿、编辑在线编稿、专家在线审稿等全程数字化管理,大大缩短了出版周期。

信息采集实现快速全面。信息贯穿着出版工作的始终,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编辑学理论研究的发展,高校学报工作与信息紧密地联系起来。高校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实质上就是编辑接受信息、选择信息、加工信息以及接受反馈信息的过程。在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信息无处不在,信息越准确、越完整,出版系统的有效性、有序性就越高,出版工作就越能发挥其社会功能。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高校学报编辑应当具有宏观的信息意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全面、检索方便的优势,时刻注意信息的收集和研究,促进信息快速有效的运转。

策划组稿实现择优录取。以前,有不少高校学报社会影响力小,市场份额占有率少,编辑大多反映组稿难、优秀稿件少。高校学报实现数字化转型,需要建立专家、编辑、作者、读者间的交流平台,建立信息数据库。编辑在选题确定后,可利用网络资源面向广大作者群体进行征稿,积极扩大稿件来源,进而在占有大量稿件资源的基础上优中选优、择优录取,提高稿件质量。

编辑加工实现优质高效。出版编校模式是“三审三校一通读”,实践证明,这一编校模式整体效果是好的。但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在对采用稿件进行编辑加工过程中,确保现代化校对软件如编辑助手、黑马软件渗透到编校各个环节,能有效提高编校质量。

出版发行实现事半功倍。出版印刷的数字化,大大缩短了出刊时间,数字化在发行销售方面的优势更是不言而喻。编辑面对新形势,要拓展多种发行模式,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与读者、订户的沟通,及时了解订户的需求变化,更好地服务读者。

2.编辑意识的数字化转型

现代编辑出版工作,集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活动,以及现代化的、科技含量高的智能活动于一体。在数字出版视阈下,高校学报编辑应自觉增强责任意识、学习意识、策划意识、法律意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数字化出版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

责任意识。高校学报不同于一般期刊,其是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学报编辑担负着传播学术文化、繁荣学术研究、推进学术发展的历史重任。在数字化时代,高校学报编辑面对的信息密集度高、含量大、更新快,作者和读者群的文化层次也高,这就要求高校学报编辑增强责任意识,在稿件的原则性、专业性、知识性和规范性等方面严格把关。只有提高编辑的责任意识,杜绝抄袭和剽窃等现象,才能有效保证和提高高校学报质量。

学习意识。传统的编辑观认为“编辑无学”,是“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是“剪刀+糨糊”。21世纪是知识和信息的时代,编辑出版学已逐渐上升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数字化出版更显现勃勃生机。高校学报作为先进文化的载体,学术性、高质量、前瞻性是其追求的永恒主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队伍的素质和敬业精神。因此,高校学报编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学习型编辑,走编辑学者化之路。这就要求编辑主动学习现代编辑技术和出版流程,科学把握编辑出版活动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在数字化出版背景下掌握一技之长。

策划意识。目前国内高校学报数以千计,质量参差不齐,高校学报之间选题撞车、低水平重复的现象严重,办刊水平整体不高。个性与特色是期刊赖以发展的根本,高校学报的个性与特色离不开编辑策划意识的提升,只有编辑坚持不懈地推陈出新,才可能形成期刊显著的个性与特色。编辑要以本校的学科优势和地域优势为依托,在“新、奇、特”上下功夫,创新选题,形成高校学报的个性特色,全方位提高高校学报的学术品位。

法律意识。编辑是“杂家”,因为工作的需要,编辑各个领域都要有所涉猎,但是切不能以文化人自居而忽视对法律知识的不断学习。一般来说,编辑接触最多的是知识产权法。在数字化出版背景下,信息的广泛、快速传播与利用,不可避免地在信息共享性和开放性方面与著作权的专有性发生矛盾,高校学报编辑在编辑工作中要时刻增强法律意识,避免给编辑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学报编辑要注重学习、掌握与出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法律意识,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保障高校学报依法有序地出版发行。

相比欧美国家,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猛。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大环境下,数字化是出版业发展的方向。高校学报只有转变思想,顺应数字化浪潮的要求,借鉴新兴媒体的表达方式,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才能在巩固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提升,最终实现自身在全媒体背景下的深入发展。

[1]木星. 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的现状、内忧、外患与对策[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

[2] 罗香. 高校学报编辑的责任意识[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0(3).

[3]张宜军. 浅谈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态[J]. 出版广角,2014(22).

[4] 李仲先,梁雁. 数字化出版对高校学报及编辑意识的影响[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猜你喜欢

学报转型数字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致敬学报40年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
数字化制胜
沣芝转型记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