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叶圣陶语文教材的编写思想及实践

2015-05-30李正堂

今传媒 2015年7期
关键词:语文教材叶圣陶

李正堂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家、语文教材编辑家叶圣陶,在语文教材编写上做出了诸多开创性的工作。他在语文教材理念的先进性、体例的科学性、选文的典范性、文体的多样性、注释的创新性、练习的启发性及图文的互补性等方面卓有建树,对当下语文教材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同时对语文教材编辑人员的编辑工作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其先进的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有着永恒的价值。

关键词:叶圣陶;语文教材;编写思想;编写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7-0142-02

叶圣陶(1894~1988年),字秉臣,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他不仅是著名文学家、教育家、语言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还是成就卓著的编辑出版家。他从事编辑工作七十多年,认为编辑工作就是教育工作,编辑和教师一样,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在众多的身份当中,他最看重的就是编辑。他有句名言:“如果有人问我的职业,我会说,我的第一职业是编辑,我的第二职业是老师。”

叶圣陶是教师出身,懂得教育,后来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从事编辑工作,编撰出版了很有影响的《开明国语课本》《国文百八课》(与夏丏尊合编)。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长期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主持编写了一系列语文课本。叶圣陶身怀使命,躬身实践,单就其语文教材编写思想与实践方面,就极有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择要加以探究。

一、理念的先进性

叶圣陶从1912年起就开始了语文教育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他意识到旧式语文教育的很多弊端,比如,只读古典,不问现实;只守利禄主义,不求个人健康发展。因此,叶圣陶对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日趋强烈。

叶圣陶首先对语文学科作了科学的界定,认为语文学习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1]”而这种习惯要有所凭借,这种凭借即语文教材。语文教材是通过编者的辛苦挑选,仔细加工而成的。编者通过一系列的编辑加工,编选出“文质兼美”的课本,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学生们就可以举一反三,锻炼阅读和写作的技能。“锁钥”,也是叶圣陶对语文教材的比喻。“凭借”、“例子”、“锁钥”,叶圣陶对语文教材作了准确的定位。通过它,学生会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领略更多的语文风景,不仅增加了知识,拓宽了视野,而且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精神得到陶冶,同时也提高了生存、生活的技能,“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 [2]。这就是叶圣陶编写语文教科书的宗旨。叶圣陶之所以十分注重语文教材的建设,源于他对语文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他认为,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它是学习和掌握任何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学不好语文,不仅对个人发展不利,同时也会使社会间接蒙受不利的影响。因此,无论是谁,都应该学好语文。

基于以上原因,叶圣陶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语文教材的编纂中,主编或参编的课本,就多达二三十部,积累了丰富的编辑经验,创建了一套完整而科学的语文教材体系,至今仍闪烁着夺目的光辉。

二、体例的科学性

20世纪3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批国文教材,但编者大都对语文教材的科学性认识不足,甚至有些人认为语文学科不是一门科学。因为语文不像数理化等理科课程那样,学科知识有着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与系统性,对语文学科的科学性不易把握。还有,当时的国文课本中,古今论文及文艺理论方面的内容超过了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针对以上现状,叶圣陶首次提出了要“给予语文教学以科学性”的命题,他参与编写、出版于1935年的《国文百八课》,是一套初中语文课本,共分6册,每册18课,合计108课。本套教材从关注学生身心规律和特征与教材体例上的科学化两方面进行了探索。它改变了历来课本选文各不相关无章可循的模式,将语体文言合编,古今中外皆选。每课之中设置了四个版块: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每篇课文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按照这个目的,写出一段文话并选编两篇例文,从中取出文法或修辞,最后针对本课的内容提出练习题。依据语文结构的内在逻辑,每课自成单元,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全套书层层递进,前后照应,形成系列。以上编辑体例打破了传统的私塾启蒙教育死背古书的先例,为青少年呈现了一个科学的逻辑体系,有利于青少年循序渐进地掌握系统的知识,拓展想象,涵养美感,培养学习兴趣。

三、选文的典范性

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课本后掌握阅读的方法,叶圣陶从学生的思维特征、语言发展规律等身心特点出发,提出在选文时要注意内容的生活化、体裁的多样化和内容的丰富性,从而提出了选文的“三不原则”。一是不“唯名主义”。在叶圣陶看来,出版的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真正称得上范例,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确实要有帮助,而不要管他是谁写的,影响如何;二是不选旧避新。叶圣陶认为,所选的文章不要管它老还是不老,只要是文质兼美,就是新作,也可以选用;三是不“拣到篮子里就是菜”。叶圣陶要求,编写教材“要像蜜蜂那样,吸取百花精华,酿出蜜来”。在教材编选的态度上,编者要“反复讽诵,潜心领会”;对拟入选的课文,要“心焉好之”。在方法上,编者要仔细斟酌;在内容上,要去旧补新,“要重视各学科的内在联系,不要重复。从效果上,要做到让教师便于教,让学生乐于学。此外,选文忌“炒冷饭”。叶圣陶认为,应立求“煮一锅新鲜饭”。

四、注释的创新性

在叶圣陶看来,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对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注释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它和一般读物的注释不同,应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对于教材编者来说,一定要对选文再三阅读,才能有深刻的体会,也才能做好注释。

为做好这一点,按照叶圣陶的说法,编者意想中要“有一班的学生”,似对着一班的学生在上课,想着课堂上的情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互动,都如在眼前,这样做出来的注解才能适应学生,适应课堂。叶圣陶要求,作注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凡教课之际宜令学生明晓者”,而“学生不易明晓者”,要作注;二是“注之务期简要明确”,“必巧譬善喻,深入浅出”,“必不宜含糊了之”;三是“所注虽为一词一语一句,而必涉想及于全篇”;四是注意“导引启发”[2]。叶圣陶反对照抄字典、词典,强调顾及全篇,深掘文章的深意和广义,他说:“作注固在注明此一篇,苟于意义多歧之词语,含蕴丰富之典故,较为繁复之语法结构,颇见巧妙之修辞手段,多写一二句,为简要之指点,则学生自通其他文篇与书籍,将有左右逢源之乐”。叶圣陶的这种做法,意在导引学生举一反三,真正关注学生学习,贯彻了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主张。为以后教材编写起到很好示范作用。

五、文体的多样性

以前的国文课本,只注重学习文学,而叶圣陶则强调学以致用,认为体裁须“兼收各类各体之文”。之所以提倡选文文体的多样性,是针对学生学习和练习写作而采取的措施。叶圣陶认为,课堂里的作文是教师拟定的题目,这些都是“无写作动机的文章”,为的是应付考试。叶圣陶认为,一个人一辈子经历的考试所写的文章终究是很少的,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要写的各类文体占多数,所以,学生为了自己的终身考虑,就要着意练习写应用文。因为这确实有益于工作,有益于终身。在叶圣陶看来,这远比高考、做官更受用,更重要。

在叶圣陶所编的《国文百八课》中,众体兼容的特点十分突出,吕叔湘统计道:“应用文有十多篇,其中有书信,有调查报告,有宣言,有仪式上的演说词,有出版物前的凡例,有公文标点与款式。说明文有二十来篇,篇幅之多,方面之广,也都胜过同时的别种课本。[2]”这种设计和安排,表现出叶圣陶在语文教材方面“实用性、社会性”的追求,因此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实际需求。

六、练习的启发性

在《开明国语课本》(初小用书)中,叶圣陶不仅在选文上注重了社会生活有关的各种文体,还在课后练习题中加大了对各种应用文体的训练力度。这些练习题是要求学生进行的应用文的写作,其题材皆来源于学生本身熟悉的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易于达到练习效果。叶圣陶认为,教材课后练习的编写要“通盘考虑”,强调练习编写的整体性和内在有机的联系。就是说,第一,要明确练习题的功用,即思索、辨析、熟谙、练习;第二,要引导学生动手动口,两者结合,才能使其融会贯通;第三,练习题的安排要有计划。练习题应有一个比较严格的序列,要反复,当然不是简单的重复;第四,练习题要有启发性。基于练习题的启发性原则,叶圣陶提出,练习题的设计要不断创新,“题目的内容和形式不要拘于一格,越多样越好。……帮助记忆的题目,巩固理解的题目,当然也需要,但是促使学生动脑筋得到自己的发现的题目应该占相当的比重。[2]”在叶圣陶编写的教材中,都设计了“指点+提问”的形式。他说:“于课文之关键处,含蓄处,苟能作适当之指点,不为详尽之讲说,而惟启迪其思考,于学生最有实益。”这都体现了叶圣陶重视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教育理念。叶圣陶还强调,练习要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要因文而异,不要凑数。选出要点来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七、图文的互补性

叶圣陶认为,对中小学语文教材来说,考虑到青少年的接受特点,需要对文字配以插图。但插图不是简单的点缀或补白,而是一种与内容相得益彰的有机结合。他说:“书籍里有些图画,绝不是装饰和点缀,虽然每一幅画都要求它美。图画跟写在书里的书面语言有同等的重要意义。”正像他在《〈开明国语课本〉编辑要旨》中说的:“本书图画与文字为有机的配合;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1]”

叶圣陶因此建议,绘画者要多接触儿童,多看些教育书籍,通过了解儿童,了解教育,然后用心作画,同时“注意绘画的基本练习,先求正确,次求生动,再求画外还有不尽的意味”。除内文插图外,对于图书的装帧,叶圣陶也格外尽心,把其比作“一座建筑物的门面”,要求设计时注意趣味,内外协调,风格一致。

总之,叶圣陶在语文教材编写工作中作出了不懈的探索,使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设走向更合理、科学、规范的轨道,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编辑思想和宝贵经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借鉴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 叶圣陶.叶圣陶集(第十六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艾涓]

猜你喜欢

语文教材叶圣陶
霜的工作
叶圣陶教育名录
燕子,住下吧
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道德教育
结合教材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