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联合分类培养高职物流人才模式研究

2015-05-30叶伟媛

中国市场 2015年7期
关键词:物流人才校企联合分类

叶伟媛

[摘 要]物流行业涉及多样化的物流活动,所要掌握的物流技能也繁杂多样。传统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较少提到分类教学,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即用唯一的教学方式培养所有学生,导致培养的学生走向职业岗位后,要么所学的技能用不上,要么所需的技能不够用。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校企联合分类培养的模式,即校企双方结合需求岗位特点进行分类培养,在文化素养和基础技能统一培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职业规划,进行分类小班化教学。

[关键词]物流人才;校企联合;分类;培养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7.012

1 问题的提出

物流是一个跨行业的复杂行业,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涵盖着物流活动。不同的物流活动存在着较大的物流技能差异,但传统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是对所有的物流技能进行宽泛的教学,导致学生就业后多数技能用不到,需要的技能又不够用。目前高职院校在物流人才培养上较少提到分类教学,有的高职院校会侧重于某一个方向的物流人才培养,如浙江省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侧重于快递物流人才培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侧重于港口物流人才培养,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侧重于商务物流人才培养。侧重于某一方向物流人才培养,重点突出,能较深入培养这一方向的技能,但忽视了学生的多样化与选择的需求,也较难满足不同企业对物流人才差异性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校企联合分类培养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分类培养的前提要明确企业和学生这两个物流人才供求主体的特征,即转型期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特点及90后学生职业规划的特点。

2 物流人才供求主体特征分析

2.1 转型期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特征分析

2.1.1 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指学生为适应不同行业或职业的需要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持发展奠定基础。其中社会能力包括交流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方法能力包括外语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普遍认为职业能力最为重要,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发生着重大转变,这时从业者所处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方式都会发生快速的变化,因此,具有普适性和可迁移性特点的基础能力显得越为重要。

2.1.2 专业技能

物流活动繁杂多样,不同企业对物流技能的要求并不一样。通过调研分析,提取最基础的物流活动主要为仓储业务处理能力、运输业务处理能力和配送业务处理能力。多数企业认为,物流人才应掌握这三项最基本的技能。

2.1.3 差异性物流技能

不同企业对核心的物流能力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如制造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能力较强调采购、流程管理等,电商企业对物流人才能力较强调快递业务处理能力等;货代企业则较强调货代业务处理能力;连锁型企业较强调配送中心与门店之间的业务处理能力;等等。

从以上模型分析,职业能力与物流专项技能应是物流人才都应具备的,因此可以对所有物流学生开展统一教学活动,而差异性物流技能则适合分类小班化教学。

2.2 90后学生的职业观念特征

在相对富裕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90后,在就业观念上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他们普遍把对岗位的兴趣作为择业的首要因素,而把薪资等要素放在其次,先“就业再择业”将不再是90后学生的就业观念。因此,他们更需要选择的机会,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的企业,选择喜欢的职业岗位。校企联合分类培养能让学生更好地满足学生了解企业文化,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岗位选择的需求。

3 校企联合分类培养模式

校企联合分类培养模式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培养主体由校企双方联合开展;二是将物流行业的岗位技能进行细分,结合企业需求与学生职业规划进行分类小班化培养。校企联合分类培养分四个阶段开展。(如图2所示)

第一阶段在第1~3学期进行,采用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为文化素养课和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基础持能,实施场所在学校,实施主体以校内教师和学生为主。

第二阶段在第4~5学期进行,采用分类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分类,按岗位分可以分为采购类、储配类、货代类、连锁物流类、电商物流类、快递业务类等。结合学生的选择开展小班化分类教学。每一类至少有两家及以上企业参与合作教学,教学内容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此实施主体由校内教师、企业骨干和学生共同完成,实施场所结合教学需要在学校与企业间互换。因为是小班化教学,在企业开展教学活动可行性高,针对性强。在第5学期结束时,学生应该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确定顶岗实习的企业和岗位,以便与第三阶段紧密对接。

第三阶段在第6学期开展,主要教学内容为顶岗实习。此阶段主要在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实施主体为企业骨干、校内教师与学生,与第二阶段不同的是,这一阶段的指导老师应是企业骨干为主,校内教师为辅,而第二阶段则是以校内教师为主,企业骨干为辅。此阶段应引导学生与第四阶段的就业对接。

第四阶段是学生就业后的1~2年,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看,基本上对学生的培养随着学生毕业即告结束。但实际上,学生毕业后的1~2年是职业生涯最紧要,最需要指导的时期,如果能在学生就业的头两年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关怀,则学生的职业发展将会顺畅许多。这个时期的实施主体则是学生为主,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教师为辅。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要素,因此,校企联合分类培养物流人才模式创新必然涉及各相关要素的改革,其中最为关键是有以下四个要素。

3.1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部分,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以课程为落脚点。校企联合分类培养应结合能力体系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块。

与传统的课程体系相比较,主要区别在于分类课程模块。分类课程模块的课程应是动态变化的,随着市场变化、学生选择而变。因此,该模块的课程及教学内容主要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同时要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这样,对校内教师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时时关注行业变化、企业变化、新技能等,做到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对接,与企业业务流程对接。

3.2 教学环境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虽然一直强调教学场所更多应设在企业,但由于未实行分类小班教学,因此,实施难度大,大多数也是到企业开展认知实训。校企联合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在第4学期开始实施小班化分类教学,因此,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学校、企业两个场所进行互换。但前提是有充足的企业资源。因此,校企联合分类培养模式的保障是要有一个完备的企业资源库为基础。该企业资源库应具备三个特征,一是资源库中的企业类型多样化,有不同的物流活动和对应的岗位;二是资源库中的企业至少有30%是核心合作企业,具备与专业开展联合教学的能力;三是资源库中的企业有10%是行业的领导者,这样才能更加好地掌握行业最新趋势。

3.3 师资团队

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校企联合分类培养的师资团队则更强化企业兼职教师的重要作用。一位校内教师至少与一位以上企业兼职教师对接,这样就可以形成了若干个分类的教学团队,每个团队有所长,有特色,真正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企业兼职教师主要应来自于企业资源库中的企业成员。

3.4 教学管理制度

一种新的模式实施,必然会导致教师利益义务的重新分配,而这也恰恰是改革的主要阻力。因此,建议学校应有对应的激励措施,如建立教师到企业的相关费用,企业兼职教师的报酬等制度,以鼓励教师多到企业,与企业对接,真正做到与企业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马树超.校企合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J].江苏广播大学学报,2012(1).

[2]陈解放.模式支撑——求解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整体性[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

猜你喜欢

物流人才校企联合分类
分类算一算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基于区域人力资源集聚理论的珠海市港航物流人才培养集聚战略
强化实践教学、深化实践育人的探索与改革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人才发展现状分析
校企联合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