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及目标人群健康教育探析

2015-05-30刘书绵周特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手足口病健康教育

刘书绵 周特

摘 要: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为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 通过疾病控制中心获得所在区手足口病发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发病多以3岁以下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53∶1。2011年检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例112例,其中EV71核酸阳性61例,阳性率为54.46%,3例为CoxA16,阳性率为2.60%,其他肠道病毒11例,阳性率为10.26%。2012年检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例80例,其中EV71核酸阳性8例,阳性率为10.01%,26例CoxA16,阳性率33.06%,其他肠道病毒26例,阳性率为32.50%。2011年和2012年病例发病主要集中在5~9月份,以夏秋季突出。结论 根据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加强对目标人群健康教育是防控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手足口病 目标人群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230-0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主要传播途径为密切接触或消化道,常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多数病例病情轻,少数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引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多年来EV71和CoxA16交替在世界各地出现,成为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近几年我国手足口病疫情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卫生部将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据资料显示,手足口病发病年龄组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1]。目前尚无手足口病疫苗,也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2],临床多以支持疗法为主,因此,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疫情是目前的重要课题。作者根据2011—2012年所在区手足口病192例手足口患者的基本情况与流行病学特点、流行趋势,提出了针对目标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的观点。

1 临床资料

1.1 调查对象

以2011—2012年所在区手足口病192例手足口患者为调查对象。

1.2 年龄和性别分布

在192例手足口患者中,3岁以下121例,3岁以上71例,其中5岁以上19例。男性116例(占60.21%),女性76例(占39.79%)。男女性别比为1.53∶1。

2 流行趋势

2011年检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例112例,其中EV71核酸阳性61例,阳性率为54.46%,3例为CoxA16,阳性率为2.60%,其他肠道病毒11例,阳性率为10.26%。2011年病原流行以EV71为主;2012年检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例80例,其中EV71核酸阳性8例,阳性率为10.01%,26例CoxA16,阳性率33.06%,其他肠道病毒26例,阳性率为32.50%。2012年病原以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主。2011年和2012年病例发病主要集中在5~9月份,以夏秋季突出。

3 目标人群健康教育措施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流行性发病波及全球。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可以通过接触,手粪口和飞沫传播。手足口病好发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给患儿及家长带来的不仅仅是病痛的折磨,也给家长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给患儿及家长带来诸多不利因素。目前手足口病治疗无特异性药物,也无疫苗预防,手足口病的防控重点在于早期发现并采取措施阻断传播[2]。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及流行前期,对目标人群(家长、幼教机构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及广大群众)进行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是简单有效、经济适用的预防策略。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手段,广泛普及预防手足口病的科学知识,增强社会、家长、幼教和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减少和降低手足口病感染、发生和流行。为更好地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针对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对目标人群应采取如下健康教育措施。

3.1 健康教育的原则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法规,通过多部门协调合作,针对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在手足口病流行期及流行前期通过动员、培训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和方法,采取对目标人群进行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的形式,以人性化的手段和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有效遏制手足口病传播和蔓延。

3.2 健康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和要求

医疗机构针对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及时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和传播策略,加强医院管理,主动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自觉意识。

开展幼教机构员工的防治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能力培训,使之掌握和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指导广大学生和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充足睡眠、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膳食均衡、多锻炼身体。老师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及习惯,设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严格执行因病缺课、晨检等制度,加强手足口病报告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处置。做好消毒、通风、环境卫生等工作。

幼教机构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向孩子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家长的防病意识,教育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还要注意幼儿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出诊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规范治疗。对被污染过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加强散居儿童健康教育宣传,在社区居民中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宣传,同时教育居民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

3.3 流行期和流行前期的健康教育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及流行前期根据需要,针对目标人群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教育,可以采用折页、宣传画、爱心提示卡等人性化的手段和方法及大众传媒等形式有针对性宣传手足口病预防知识,使广大群众共同预防手足口病。通过宣传使其了解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手足口病患者并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患者病情使其尽快恢复的重要手段;其次,通过健康教育使广大群众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疫情扩散的必要手段。在手足口病流行前期对目标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是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直接手段。通过多措并举的方法对目标人群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对控制手足口病流行,保护广大婴幼儿的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青,张春曦,王晓风,等.2008~2009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11):852-856.

[2] 赵志荣,姚为玲,陈谨,等.2010~2011年马鞍山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性特征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8(2):164-166.

猜你喜欢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
吞咽功能治疗仪在手足口病恢复期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电话出院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患者疗效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36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