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幼儿园课程管理的现状审思与路径探索
2015-05-30李红霞
李红霞
摘 要:幼儿园课程管理要以关注幼儿个体学习生命存在、提升和优化幼儿的学习生命质量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在当前国家-地方-幼儿园三级管理体制下,幼儿园课程管理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民办幼儿园由于监管乏力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凸显出了课程价值取向不清晰、课程内容选择盲从、课程实施小学化严重、课程评价单一的弊端,需从幼儿园内、外影响因素出发,探索优化民办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民办幼儿园;幼儿生命质量;课程管理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桥梁,是将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中介,教育实践也常以课程为轴心展开,因此,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往往把课程改革作为关键点与突破口,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亦是如此。幼儿园课程是实现本阶段教育目标的实施途径,反映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知识,并且注重将这些社会价值和文化知识整合到学习者的学习经验之中[1]。因此,幼儿园课程负有促进幼儿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使命,幼儿园课程建设必须从多元文化中精选出最优秀的并能为幼儿所接受的内容,以此关注幼儿个体学习生命存在,并提升和优化幼儿的学习生命质量。
一、民办幼儿园课程管理的现状
1.课程的价值取向不清晰
“每一种课程定义都隐含着某种哲学假设和价值取向,隐含着某种意识形态以及对教育的某种信念”[2],课程隐含的价值取向一旦确定,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四个课程要素就会在它的统合之下发挥整体功能。进步主义代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从此种观点出发,幼儿在不断生长的连续的过程中,其经验不断得以改造和重组,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什么样的学习经验是最有价值的活动”。关于课程价值取向的这个核心问题,由于民办幼儿园课程领导的专业能力、资金与文化资本等因素的牵制,就演变为寻求标新立异的特色教育、东拼西凑的幼儿园教材编订,忽视了实现课程价值取向的前提是以幼儿为本,是从根本上促进幼儿自身经验的不断改造,使幼儿获得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和谐发展。
2.课程内容选择的盲从与迷失
课程内容选择是实现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手段,课程内容选择的适应性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实现程度。在当前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课程既要体现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还要将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整合在同一课程体系之中,更要兼顾学习主体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学习兴趣和需要。因此,课程内容选择往往是课程管理的 “两难问题”,由于民办幼儿园课程管理者的课程理论素养与教师的专业素质都较低,筛选课程内容就会盲目地随从大流,使自身的课程价值取向异化发展。
(1)课程内容超载现象严重。在幼儿园课程内容中,文化知识选择的唯一依据应是能否提升和优化幼儿的学习生命质量。我们必须从人类文化中精心选择能被幼儿体认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文化知识,并通过教学达到提升和优化幼儿学习生命质量的目的[3]。目前,民办幼儿园的课程体系是把分科 (或领域)课程与整合课程结合起来,在建构幼儿园课程体系时,只是简单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容量上的无节制膨胀,导致课程体系无限地纵向发展,幼儿学习的显性知识、技能增多,淡化幼儿情感、习惯、品格的养成教育,使得课程价值再度失衡,幼儿成为此类“课程游戏”的牺牲品。
(2)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相对缺失。虞永平老师认为,人类必须从自己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中挑选出最优秀的部分,同时也是与个体早期接受能力相一致的部分构成一个“文本”——课程[4]。
从这种观点出发,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把传统的民族文化作为根本依据,也应把幼儿熟悉的地域文化作为构建课程的重要课程资源。本课题组在走访的32所民办幼儿园中,英语开课率达到100%,甚至于有些幼儿园由于聘请外教而生源大增;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到处充斥着英文字母、芭比娃娃、国外童话书等外来文化媒介……在这样的课程文化熏陶之下,幼儿的民族文化认同感难以形成,对幼儿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的培养亦是不利。
3.课程实施的小学化倾向
课程实施是将课程设计的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将课程理念向行为转化的过程,课程实施可以说是幼儿教育中最为复杂的事情之一[5]。幼儿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尽管拥有课程实施的自主权,然而一日活动安排表以及课程计划制订均受到幼儿园课程领导的牵制,幼儿园按照小学班级授课的集体教学活动多,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游戏活动少,不能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在集体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教师也是以讲授法为基本教学方法,忽视幼儿的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不仅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还将对幼儿未来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4.课程评价方式较单一
课程评价是幼儿园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课程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当前,在民办幼儿园课程管理中,缺乏规范的课程评价标准,往往将课程实施的结果作为检验课程编订与实施是否有效的主要依据,就是幼儿是否获得了课程计划中制订的显性知识与技能,不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优化民办幼儿园课程管理的策略
1.地方级课程管理的指导、监督
第一,加强对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引导和监督。地方应和高校、幼儿园形成三位一体的幼儿园课程管理体系,结合本区域的课程资源进行课程建设的行动研究。基于科学研究成果,为民办幼儿园制订课程规范,明确课程规范的制定应重在课程理念的引导上,而不是具体课程形态的规定上,若把课程规范的关注点放在编写统一的教材、制定统一的课程计划上,课程管理就会发生偏差。并在幼儿园考核体系中,融入课程管理的评价子项目。
第二,民办幼儿园培训融入课程管理。在民办幼儿园培训中,要革新幼儿园课程管理理念,树立以幼儿为本、提升幼儿学习品质与生命质量的幼儿园课程管理理念;提高课程建设者的幼儿园课程理论素养,深刻把握幼儿园课程政策的内涵,及时学习先进的幼儿园课程管理知识,为发挥课程管理的核心力量奠定基础。
2.幼儿园科学课程观的构建
(1)“幼儿为本”课程愿景的构建。课程愿景是幼儿园成员对本园课程长远发展景象的一种愿望和设想,是根据园长的办园理念和教育哲学,以幼儿园课程现状为依据,在深入剖析幼儿园发展情境,了解国家和地方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6]。幼儿园可以组建以课程委员会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在教育哲学理念以及科学课程价值取向的引领下,凝聚集体智慧结晶制订本园“以幼儿为本”的课程目标,再紧紧围绕此目标构建幼儿园课程框架,具体包括课程计划、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这几个课程要素。
(2) 课程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现有的幼儿园课程管理制度是以教学管理为核心展开的,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以教学考核为依据、以统一的规范和要求作为标准,这样的课程管理制度不利于调动教师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因此,幼儿园应革新课程管理制度,建立民主、合作、开放式的课程管理模式,使幼儿园所有教师能够投身于课程建设中,积极探索促进本园、本班幼儿全面发展的适宜性课程体系,使幼儿园课程真正体现“以幼儿为本”的课程管理理念。
此外,幼儿园还应创新课程评价制度。课程评价具有诊断、甄别、导向、调节功能,当前的幼儿园课程评价制度重在发挥课程的诊断与甄别功能,注重课程实施的结果,强调量化评价、总结性评价等评价方式,忽视了幼儿的学习过程。因此,幼儿园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新理念,注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操作、体验,积极采用发展性评价方式,以此推进教育教学实践的改革,逐步洗涤“小学化”陋习。
(3)创建新型的园本教研模式。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基地,以本园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当前的园本教研多以传统的教学观摩活动为抓手展开,教师在“囫囵吞枣式”地将观摩经验应用与教学实践。这样的园本教研基本上停留于原水平的不断重复,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幼儿学习生命质量的优化。幼儿园要在课程管理制度中增强对于园本教研的激励制度,激发教师对于自身教学实践研究的内在驱动力;打破以往传统的教研范式,邀请一些专家介入园本教研活动,与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发现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教师的课程研究能力就会逐步提升。
3.回归生活的课程资源整合
幼儿园所处的社区资源、家庭资源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是幼儿最熟悉、最感兴趣的,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幼儿园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吸引家长、社区成员参与到课程管理的过程中,使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实现促进幼儿生命质量最优化发展的课程愿景。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左瑞勇,杨晓萍.在文化哲学视域下重新审视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J].学前教育研究,2010(09): 31—35.
[4]陶金玲.民办幼儿园管理概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207.
[5]沈秋兰.幼儿园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当代幼教, 2013(10):4—6.
[6]杨姝琛.内蒙古地区幼儿园园长课程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铜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