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DCA循环理论江苏开放大学课程管理模式构建

2017-11-07戴丽娟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课程管理江苏阶段

戴丽娟

(江苏开放大学学科建设处,江苏 南京 210036)

基于PDCA循环理论江苏开放大学课程管理模式构建

戴丽娟

(江苏开放大学学科建设处,江苏 南京 210036)

PDCA循环作为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包含了质量管理的全过程,而课程管理涉及的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本质上就是对课程质量进行的过程管理和系统管理。PDCA循环的4阶段、8步骤管理模式以及螺旋式上升、周而复始的管理特点与高校课程管理模式有契合之处。江苏开放大学借鉴PDCA循环,从计划、执行、检查、处理阶段探索PDCA循环课程管理实践,并总结出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持续性改进学校的课程管理质量。

PDCA循环;江苏开放大学;课程管理

课程是高校的核心发展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而课程管理则是课程理论体系的应然成分,是关系课程实践改革成败的运筹条件。[1]目前,高校主要将焦点放在课程设计、课程评价等方面,较少关注高校内部的课程管理问题。江苏开放大学为有效提高课程管理质量,在对课程管理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PDCA循环实施课程管理的可行性,并尝试从PDCA循环理论视角构建契合学校办学理念的课程管理模式。

一、课程管理相关理论

(一)课程管理

美国学者斯塔克(Joan S.Stark)依据课程活动范围把课程管理解释为“为确保成功地进行课程的编制、协调、实施、支持、评价和改进而履行的责任和行使的权力”[2]。国内学者王伟廉也曾把课程分为“生成系统”和“实施系统”,他对课程管理的解释,其实是对这两个系统的管理。

究其本质,课程管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3个方面,即“谁是课程管理者”,“课程管理管什么”,“如何进行课程管理”。对高校而言,合理的课程管理队伍应该由多元主体构成,不仅仅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还包含教师、课程专家、行业企业代表等。课程管理的对象和内容主要围绕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活动及其相关因素展开,在美国学者斯塔克提出的课程管理中还涉及“支持”与“改进”两方面内容,“支持”是条件,“改进”是目的,他的课程管理思想与本文的管理理论有契合之处。

(二)PDCA循环模式

PDCA管理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遵循的科学程序,戴明博士(W.E.Deming)将其运用到产品质量管理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PDCA循环。该循环包含了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分为4阶段8步骤,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见图1)。P(计划)阶段,这个阶段包含了分析现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确定目标以及制定活动计划等;D(执行)阶段,制定好计划,这一步就是落实到具体的执行过程中;C(检查)阶段,计划执行完毕并不等于结束,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也很重要,这一步就是检查实际执行效果,看是否达到计划的预期目标。A(处理)阶段,此阶段是PDCA循环的最后一个部分,也是开始,在这个阶段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并予以标准化或纳入标准制度和规定,同时把本轮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纳入下一轮PDCA循环,对于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并给出改进方法。

PDCA循环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3个特点(见图2),一是螺旋式上升,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层面的循环,而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逐步上升的过程;二是大环套小环,一项工作即一个大的PDCA循环,在大的循环内部又包含了各部门所负责工作的独立循环,通过持续往复的循环把各项工作有机联系起来;三是周而复始,一个循环结束后,在解决了一部分问题的基础上,查找可能存在其他的问题,将发现的问题带入下一个PDCA循环。

图1 PDCA循环

图2 PDCA螺旋上升

(三)基于PDCA循环实施课程管理的可行性

PDCA循环最早应用于企业质量管理,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服务的目的,后来这套理论逐渐被引用到政府、教育管理等领域。高校和企业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二者都是产出机构,企业输出的是产品,高校输出的是人才;企业服务于市场,高校服务于社会;企业是利益驱动,高校有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就业情况等衡量因素。从教育管理的研究文献看,学校管理理论、模式、体系构造等越来越多地同企业管理挂钩[3]。通过对引进的PDCA循环理论存同去异,将PDCA循环整合到高校课程管理中,以提高课程管理的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江苏开放大学课程管理现状

(一)课程管理内容

江苏开放大学课程管理的内容由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构成,横向为课程管理对象,即课程编制、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纵向则是针对课程管理的主体而言,主要涉及教师、教研主任、分管教学的院长、学科建设处、教务处、课程专家以及资源建设中心。课程管理各主体在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3阶段履行相应的职责。关于课程编制,越靠近单门课程,越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管理上的作用,而越靠近学院一级,学科建设处和教务处的课程管理功能就越明显;在课程实施和评价环节,教师仍然发挥课程管理的主要作用,但在课程检查、支持和协调方面,承担管理责任的主要是学科建设处、教务处和资源建设中心。

(二)课程管理特征

1.课程管理的规范性

课程管理规范化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对课程管理加以规范建设,才能充分发挥课程管理的作用。学校课程管理的规范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管理的制度化,二是课程管理机构的专门化。学科建设处和教务处通过制定办法、细则、文件等,如江苏开大课程建设指南、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课程教学实施细则、精品课程建设质量标准等,保证课程管理得以顺利实施。

2.课程管理主体的多元性

学校的课程开发、实施、评价是一系列的专业活动,课程管理主体多元化使对课程管理的考察能从学校、学院、教师等多个方面进行,学校在课程管理中明确各级职能组织的权责,每一层级在课程管理中发挥相应的作用。

3.课程管理的网络化

江苏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共享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学校为课程建设提供多样化的网络平台,教师建课、授课、课程评审等是在相应的网络平台上进行,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课程管理的网络化。

(三)课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课程管理研究不深入

课程管理作为学校的常规性工作主要以实践为主,在课程生成、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理论问题上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结合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学校特色开展课程管理研究。另一方面,教师作为课程管理的主体之一,往往会将教学研究代替为课程研究,停留在探讨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问题上,而忽略了课程本身。鉴于此,学校开始重视对课程管理的研究,发动各课程管理主体结合自身工作,深入课程管理研究。

(二)教师参与课程管理的力度不够

教师参与课程管理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学校课程管理人员主要集中在学科、教务等行政人员上,与课程关系最为密切的教师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课程管理包括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就目前情况来看,参与课程管理的教师往往只集中在课程实施的管理上,没有较多关注课程生成和课程评价;由于学校目前是自上而下的教育管理模式,课程管理民主化有待进一步改善。长此以往,教师参与课程管理的积极性也不高,部分新教师在申报课程后,对课程如何建设了解不透,对课程的管理也不深入。

(三)课程管理机制不健全

学校课程管理机制不健全具体体现在:课程的决策管理偏重行政,广大教师的参与度不高;课程的开发管理侧重审定,欠缺必要的技术和咨询服务;课程的编制过程注重结果,较少关注过程,容易忽略各种复杂因素;课程的评价管理重视对最后结果的评审,疏于建设过程的追踪和管理。另一方面,学校的课程管理通常是一轮就结束,很少在前一轮课程管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将解决的方案运用到下一轮课程管理的过程中,课程管理等不到持续性的改进。

三、基于PDCA循环的江苏开放大学课程管理模式构建

开放大学是以开放、灵活、全纳、终身、优质为核心理念,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行多种模式办学和混合式学习、服务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型高等学校。而课程是江苏开放大学实现自身社会价值、服务学习者的重要载体,一方面承载着江苏开放大学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体现着江苏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江苏开放大学重视对课程的管理,在研究课程管理过程中,发现PDCA循环理念与课程管理有契合之处,探索、构建并尝试了基于PDCA循环的课程管理模式,见图3。

图3 PDCA循环-课程管理模式

(一)计划阶段(Plan)

课程编制:学科建设处与教务处在对学院、教师、学生、社会等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课程专家的意见,编制出学校课程教学管理的发展战略和具体规划,结合江苏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对学科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要求等适时进行修订和调整。

课程实施:学科建设处为课程分配建设经费,教务处收集课程信息,提交资源建设中心备案,资源建设中心为每门课程安排技术人员;教师选择课程教学材料,了解开放大学学生学习特点,结合在线课程特色,确定教学方法。

课程评价:学科建设处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在线开放课程的中期检查和课程验收评审标准、课程教学评价指标等,为后续执行阶段的课程评价提供评审依据。

江苏开放大学课程管理的计划阶段承载着上一循环A阶段遗留下来的问题,比如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评价标准不科学等,这些问题被纳入到起始环节,作为本轮P阶段的计划依据。在课程管理系统中,P阶段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执行阶段(Do)

课程编制:教师和教研主任根据调整的标准和要求,设计、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一体化方案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教研主任和学院院长在课程编制过程中与学科建设处、教务处进行沟通、汇报和协调。

课程实施:教师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建设课程资源,开展在线课程教学。学院教学秘书根据实施方案安排各专业的课程实施计划,报教务处录入教学系统。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学校要求加入质量监控节点,监控人员包括教研主任、教学秘书、学科建设处,在不同的控制节点了解教师的授课状态。

课程评价:依据修订的课程中期检查和课程验收评审标准,学科建设处组织专家对课程建设的成效进行评价,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务处组织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将被纳入下一个检查阶段。

(三)检查阶段(Check)

该阶段的任务是检查学校在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工作的效果。对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的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标准的不科学,课程教学效果的不理想,评价结果的不合理等,提出具体问题,江苏开放大学的相关课程管理主体收到反馈后进行反思和改进,进行后续调整。

(四)处理阶段(Action)

针对上一阶段提出的反馈问题,学校组织课程管理相关者分析在计划和实施阶段课程管理的具体做法,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相互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尽可能不纳入下一轮循环,需要改进和重新规划的地方在下一轮PDCA循环课程管理中制定新的解决方案,加以改进。

PDCA循环课程管理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校自上而下的课程管理模式,教师、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课程专家等在课程编制、协调、实施、支持、评价和改进中都履行了相应的责任,并行使了应有的权力。PDCA循环课程管理不是静态的流程,而是注重过程的追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处于良性的动态循环中,为学校课程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PDCA循环在课程管理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PDCA管理循环与日常管理程序的区别

课程的管理程序是指维护课程正常运行的日常工作,是对反复出现的业务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的管理。而PDCA管理循环的主要作用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针对不同的课程管理主体设定不同的PDCA循环,旨在提高课程管理水平和效率。也就是说,日常的课程管理程序不能被PDCA管理循环所替代,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课程管理中的PDCA循环不是简单的移植

PDCA循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也逐渐延伸到政府、医学等领域。该管理循环看似简单,但运用到高校的课程管理中并不是简单的移植,而与影响课程管理质量的诸多因素有关,如课程管理的特征,管理主体的权力与责任、学校的发展规划等。利用PDCA理论实施课程管理要充分理解PDCA4阶段8步骤的重要意义,找到两者的契合点,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效内部课程管理的作用。

(三)加强多主体之间的沟通

前文提到课程管理的系统性,每一个主体都是一个PDCA循环的子系统,每个系统之间都需要建立联系。在课程管理的应用中,沟通必须贯穿于PDCA管理循环的全过程,尤其是教学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经常性地沟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课程管理的目标切实可行,从而实现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改善。

(四)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PDCA循环在高校课程管理中能否取得预期成效,关键看能否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是课程与教学的核心,但高校课程管理机制却让教师处于被动状态,教师对课程管理的积极性不高。PDCA循环的设计思想是“不满足于现状”,是持续性的改进,如果仅仅停留在完成任务上,不反思,不研究,课程管理就是僵化的。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在PDCA循环课程管理过程中的工作积极性。

[1]张相学.“课程管理”概念的多维分析与建构[J].江西教育科研,2007(5):106—109.

[2]王伟廉.高等学校课程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2):81—85.

[3]赵宏,陈丽娅.基于PDCA循环的高校教学管理流程再造[J].现代教育管理,2015(2):76—80.

Mod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Management in Jiangsu Open University Based on PDCA Cycle Theory

DAI Li-juan
(Discipline Development Office,Jiangsu Open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36)

As a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PDCA cycle contains all process of quality control.However,curriculum management which involves course design,course implementation,and course evaluation is a process and systematic management of curriculum quality.The four stages,eight steps and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 of PDCA cycle have common points with curriculum management mode.Jiangsu Open University drew lessons from the PDCA cycle and has been carrying out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PDCA curriculum management,including planning,doing,checking and acting.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Jiangsu Open University summed up some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noticed so as to mak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n curriculum management.

PDCA cycle;Jiangsu Open University;curriculum management

G642.3

A

1008—7427(2017)05—0008—05

2017-05-08

江苏开放大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基于PDCA理论视角开放大学课程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开放大学为例”(15SEW-Q-036)。

戴丽娟(1988—),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课程管理。

(责任编辑:李影丹)

猜你喜欢

课程管理江苏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数读江苏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江苏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学课程管理
新形势下的课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