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5-05-30王轩
王轩
摘 要:“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为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是现实语境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高职院校应通过采用校企结合的运作模式、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式、职业化的教学情景和实现学习成果的社会化等方式来构建“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构建
一、“工作室制”教学的含义
“工作室制”是指以“工作室”替代传统班级建制,融教学、管理、企业运作为一体的教学机制,它具有公司模式的雏形,但又不同于公司,是一种学校教育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工作室一般由导师负责教学计划的制定、项目的选题、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的和工作室各方面的日常管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团队合作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中,教师充当个项目经理或总监的角色,统领工作室一切事务,班长作为经理助理,下面再分设不同小组组长,他们除完成自身任务以外还负责监督和督促工作室成员的工作。
“工作室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平滑过渡到企业生产一线。
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的背景
早在20世纪初,现代设计教育的摇篮——德国包豪斯学院(Bauhaus, 1919~1933年)就建立了用于教学的众多实习工场(Workstation,也称“工作坊”),采用“工作室制”的教学形式。在工作室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师傅”与“徒弟”的关系,其教学由工艺师傅和美术造型师傅共同承担。包豪斯学院的“工场”教学方式是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的雏形,为现代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其影响延续至今。可以说,欧洲的设计艺术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和这种“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与推广分不开的。
受包豪斯学院教育理念的影响,中国于20世纪50至60年代开始在高等美术教育中试行工作室教学。如60年代初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了油画工作室。1962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郑可先生主持创建了陶瓷雕塑工作室。工作室教学将理论课与美术创作辩证衔接,重视艺术实践为社会生产与人民生活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后来工作室教学因“文革”而中断。20世纪80年代,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又重启工作室教学。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快速发展,工作室教学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期”。工作室教学改变了传统美术教育“重研究、轻实践”的教学思路,大力推行实践教学,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1.校企结合的运作模式
(1)校企结合制定培养目标。尽管目前的高职教育已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教学模式,但对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育则重视不够,对艺术设计来讲,培养什么样的设计人才能够适应企业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应是亟须解决的问题。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职教育应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职业性与综合性。学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设计专业对学生艺术素养、专业技能与创造性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对高职教育做出正确的定位,面向企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与职场能力,避免闭门造车,避免盲目遵循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在制定培养目标过程中,应考虑如何根据企业的建议,利用企业的资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级设计类应用型人才。
(2)企业参与教学评价。企业参与课程考核有利于企业文化深入到课程的目标设定与教学过程中,这要求全面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建立一套以应用能力评价为核心的考核体系。企业参与式的考评体系,应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操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成果转化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课程设置应与项目紧密结合,并着重将学生的实战操作能力与社会成果转化能力纳入课程学考评体系中,成为影响课程成绩的重要因素。项目课程往往突出团队协作能力,这就要求在考核体系中,将团队合作能力纳入其中,形成融小组“制作—答辩—展示”为一体的评价模式。
(3)校企互聘教师(员工)。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形成学校教师与企业员工互相交流的机制。学校积极聘请企业的项目负责人、高级设计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和项目课程重要参与人,将公司的运作模式融入项目课程中。同时,专业教师也要积极到企业或设计公司挂职锻炼,增强实践操作本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如果教师原本的实践能力较弱,仅通过定期到企业锻炼一小段时间是很难胜任。因此,专业教师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应作为重要角色深入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制作,掌握设计行业的市场动态、方案制作流程和技术方法等,提高职业素质。专职教师到企业锻炼不能走过场,要真正深入企业、有能力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才能保持专职教师的积极性,真正提高职业素质。学校教师有着较强的理论知识与教学理念,企业员工具有较强的实操与应用能力,二者之间应建立良好的交流互动机制,取长补短,打造专兼结合的工作室教师团队,从而有效地提升工作室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2.教学内容与方式的项目化
“设计艺术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它的实践性要求,这种实践是与社会生活、生产加工相对应的实践体验,是设计实践中产品流向的要求所决定的,也是设计艺术的基本属性。”“工作室制”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任务驱动,行为导向”。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中,以项目为依托,将项目所需的核心能力与主要培养目标逐层分解,然后渗入到项目课程完成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它融“教、学、做”为一体,以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能力的训练。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促进理论交流和实践创新。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项目化课程应以适宜的项目为载体,并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项目的选择需具有市场价值与行业价值,并兼顾学生的实际学习程度与成长需要。项目教学可采用真题假作,甚至真题真做,然后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使学生完成给定的项目。项目教学的优势是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操能力紧密结合,推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3.职业化的教学情景模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当下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中已十分常见。工作室面向行业,以项目为驱动,其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与现实性,其中工作室环境的职业化就表现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与学生未来就业的环境形成有效对接。工作室环境的职业化主要包括硬件环境职业化和软件环境职业化两个方面。
(1)工作室硬件环境的职业化。工作室是“工作室制”教学环境的硬件载体,是学生进行项目学习的主要场所,其硬件环境对强化“工作室制”的教学形式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工作室的硬件环境有别于传统教室,而应突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工作室在设计、建设和改造时,应尽量模拟公司或企业的环境,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工作室环境应有一定的设计感,而不只是简单的放置几台操作设施。
(2)工作室软件环境的职业化。除了硬件环境的职业化外,工作室应注重软件环境职业化的建设。一方面,实行工作室岗位与角色的职业化,采用情境化的教学形式。在角色设定中,模拟公司或企业的真实岗位,让教师与学生各自担任相应的岗位角色,如老师扮演“总经理”“设计总监”的角色,学生则扮演“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员工”等角色。另一方面,实施工作室运行与管理的职业化机制。根据工作室项目与岗位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与准则,包括职业道德准则、职业行为规范、工作考评制度和奖惩制度等,建立完备的职业化管理运行体系与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实行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基于各项机制与准则,进行职业化工作状态的预演与训练,加强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适应职场工作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融入到公司或企业的工作环境中。
4.学习成果的社会化
如果说本科院校(尤其是国内各大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育是侧重研究性与学术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则应面向行业与市场,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注重学习成果的“商品化”或“社会化”,而这也恰是衡量“工作室制”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工作室”制学习成果社会化的形式主要包括产品、商品、专利和获奖作品,等等。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这正是学习成果社会化的重要依据。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成果应密切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避免空中楼阁和纸上谈兵,避免学习成果与社会和市场需求脱节而成为闭门造车式的孤芳自赏。“工作室制”教学在建设初期,就必须树立以商场和行业为导向的观念,把握市场的动态,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深入研究市场、分析市场,确立有价值且切实可行的项目选题,并真正实现学习成果的社会化转化。学习成果的社会化不只是教学的最终环节,而是存在于项目的选题、制作和评价的整个过程中。通过企业真实项目的参与,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到项目的设计竞标、答辩和项目施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帮助学生接触和掌握公司与企业项目的运作模式。学习成果的社会化是“工作室制”教学的目标和落脚点,它有效地衔接了工作室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价值。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专业特点要求实行“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采用校企结合的运作模式、项目化的教学内容、情境化的教学方式、职业化的教学环境和实现学习成果的社会化与商品化等方式来构建该教学模式,从而发挥“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与综合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阮宜扬.浅析高职工作室制对于人才培养的优势[J].美术大观,2013(10).
[2](美)威廉·斯莫克.包豪斯理想[M].周明瑞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