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设施种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5-05-30王建
摘 要:设施种植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的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酒泉市设施种植业起步较早,但设施种植业的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本文通过研究酒泉市设施种植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酒泉市发展设施种植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酒泉市;设施种植业;融资服务;土地流转
设施种植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的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设施种植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项目农业建设的有效载体,是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酒泉设施种植根据市委“做精一产”的战略部署和多年的大力推广,设施种植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 酒泉市设施种植业发展现状
1.1 设施种植业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虽然设施栽培面积比较大,但90%以上的设施仍以简易型为主,有些仅具有简单的防雨、保温功能,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还谈不上对设施内温、光、水、肥、气等环境因子的调控,一旦受到恶劣气候的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即受严重冲击。
1.2 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设施种植栽培的作业机具和配套设备尚不完善,生产仍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
1.3 设施种植技术不配套,科技含量低。设施栽培技术不配套、不规范,缺乏量化指标,栽培管理主要靠经验,致使设施条件下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
1.4 规模小,布局分散。各级以乡或村连片推进,但规模相对小且呈点状分布。截止2014年底,累计发展日光温室6.3万亩,其中50亩以上连片小区297个,面积3.32万亩;塑料大棚8.42万亩,其中100亩以上连片小区254个,面积3.85万亩。生产反季节、春提早秋延后蔬菜47.6万吨,占全市蔬菜生产总量的26.6%。
2 酒泉市设施种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大力发展设施种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但酒泉市设施种植业发展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2.1 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农户发展信心不足。设施种植业投入大、风险高、劳动强度大,尤其是日光温室经过连续多年搭建,城郊及条件好的农户自己务作和再投入的潜力不大。其它乡镇农民人均占有耕地相对较多,土地收益相对稳定,空棚率较高;加之近年高速铁路、天然气管道工程和城市务工等吸纳劳动力多,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民普遍对发展日光温室缺乏积极性。
2.2 市场服务滞后,产销衔接不紧密。酒泉地处大西北的中间地带,鲜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内销和外销的市场空间都很大,但各县市区基地小而分散,产品形不成规模,批发和农贸市场严重不足,销售渠道不畅,流通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市场竞争力,严重制约设施种植业发展。
2.3 金融服务乏力,企业农户融资难。设施农业一次性投资大,政府扶持有限,农户和企业缺少资金支持,融资十分困难。金融单位贷款门槛高、期限短(大多数为一年期)、额度小,加上温室不能抵押,农民联户担保能力弱,严重制约发展。一些农户没有信用登记或信用缺失贷不上款和银行为预防金融风险,不敢放贷的“两难”问题比较普遍。以企业为投资主体拉动设施种植业发展的机制和氛围还没有形成,种植大户受贷款额度限制融资困难,使得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受阻。
2.4 专业合作社实力不强,产业化组织程度不高。酒泉现有专业合作社小而分散,经济实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服务手段落后普遍存在,市场适应能力相对较弱,成员之间还没有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关系。同时存在产业化组织程度不高、经营管理模式比较单一的现状,多数农民仍处于单打独斗状态,这种现状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产品品质提升,更不利于设施种植业的长远发展。
2.5 土地流转难度大,规模化发展受限。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户对土地流转认识不足,把承包土地作为其生活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没有解决农民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农民把土地作为居家养老的最后一道防线,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同时,受政策“打架”的影响,国土资源部门鼓励在非耕地上发展设施农业,而酒泉市受水资源制约束在非耕地上实行“三禁”,限制在规划区内发展设施农业。政策之间的矛盾,使许多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严重制约了酒泉设施种植业的发展规模。
2.6 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酒泉乡村两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和经费严重短缺成为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农户发展设施农业迫切需要专业技术部门的技术支持,但技术部门的服务却到达不了最底层。另一方面,由于生产一线农民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低,使得一线农民接受先进技能比较困难。
3 酒泉市设施种植业发展的对策
3.1 强化政府引导,做好规划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中连片、规模建设”的原则,做好布局规划。根据不同的气候、水土及地理位置,确定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区域性设施种植业发展方向。结合“一村一品”项目,推广设施种植业新技术、新品种。以肃州区为中心,实行梯次发展,逐步提高设施标准,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农户集中建园区、建大园区,发展以大型化、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为特征的现代设施农业高科技示范区,发挥设施农业的示范作用、品牌效应和观光功能,形成适合我市市情的设施农业发展体系。
3.2 重视品牌建树,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不断提高“敦煌葡萄”、“瓜州密瓜”、“清泉人参果”等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有效整合品牌资源,增强品牌效应。二要加大对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知名企业收购、兼并、重组农产品加工小企业、小品牌等方法,形成知名品牌。三要积极推动设施种植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创建设施种植业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和产品生产基地,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绿色食品认证和商标注册认证,扩大获取绿色食品标志农产品的范围和种类,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用品牌开拓和占领市场。
3.3 创新投资扶持机制,畅通融资渠道。一是发挥政策支持和利益导向机制在设施种植业发展中的作用,推动市县两级融资平台在解决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资金不足问题,转变政府直接投资为贷款贴息扶持。二是全面推广酒泉农商银行推行的“诚信文明农户”评选活动,为一、二、三级“诚信文明户”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8万元的无担保抵押贷款授信额度。三是创新信贷产品,将农户和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村经营主体全部纳入“金种宝”、“温室宝”等贷款新产品的营销范围,解决千家万户和龙头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3.4 搞好土地流转,促进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一要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农业设施登记确权,确保农民社会保障底线,用足用活国家赋予農民的土地政策。二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在坚持承包权长久不变、使用权加快流转、农民利益切实维护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采用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合理有序的流转。
3.5 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一是充分发挥肃州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敦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带动引领作用,将其作为技术示范和培训基地。二是充实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把培养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作为一项长期战略,通过定向委培、录用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培养一支高技能、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人才队伍。三是大幅度提高生产者的素质,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四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重视县级蔬菜、瓜果育苗中心建设,就近满足农户需要。五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注重生态绿色防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作者简介:
王建,男,汉族,中共酒泉市委党校讲师。1996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长期从事农村经济方面的教学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