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两化协调发展 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2015-05-30刘劭曙田敬文
刘劭曙 田敬文
摘 要: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两大驱动因素,二者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工业化反映了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变,城镇化反映了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作为经济过程的工业化和作为社会过程的城镇化共同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目前洋县城镇化建设总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城镇规模小,城镇化体系不完善;工业整体实力不强,工业化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错位,农村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只有加快工业化进程,才能有效地扩大县域经济总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同时为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把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变为非农劳动力,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关键词:推进;工业化进程;城镇化建设
1 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的有利条件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洋县工业经济取得了可喜成绩,工业规模逐步壮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为推进工业化大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县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通过股份、出售、兼并等方式陆续对全县所有国有、集体企业进行了改革、改制,基本实现了“国退民进”,民营企业成为全县工业企业的主力军,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焕发了勃勃生机。
1.1 丰富的资源奠定了县域工业化发展基础。全县现已探明的矿种有16种,其中钒钛磁铁矿、石墨、膨润土、石英石、石灰石储量和品位居全省前列。水能储量36.6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0万千瓦。生物资源异常丰富,种类齐全,其中龙须草种植面积居全国之首。中藥材469种,人称“天然药库”,是陕西省中药材基地县。五彩米被称为“米中珍奇”,其中,红米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机产品认证达到13大类70种12.1万亩。丰富独特、开发潜力巨大的资源条件为洋县发展的矿产、冶金、水电、建材、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极其充足的原料。
1.2 工业经济步入良性、快速发展时期。201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4.4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工业增加值27.06亿元,同比增长18.8%。3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90.21亿元,增长15.8%,产销率达95%。整个工业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
1.3 规模企业群体不断壮大。201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70%。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78亿元,占工业总量的79%。2014年实现产值90.2亿元,占工业总量的78.5%。其中1亿元以上企业由5户增加到15户,规模以上企业对全县工业影响力增强。食品、化工、矿产、建材、水电工业五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对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1.4 园区经济发展迅猛。洋县近年来抓住汉中市被国家确定为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的机遇,依托县内资源和产业优势,以陕西有色集团在洋县投资100亿元收购重组7户矿山企业和控股陕西盛华冶化公司为契机,规划建设了洋县生态工业园区、谢村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桑溪新材料工业园区,成立了洋县有色工业园区管委会,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1.5 中小企业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洋县把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作为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积极营造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实行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包抓责任制,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同时,本着“高起点、系统化、集群化”的原则,坚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通过奖励、贴息、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更新设备,改进工艺,开发高新技术产品。
2 加快推进工业化的制约因素
目前洋县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阶段,农业大县、工业弱、城镇小县、财政穷县依然是基本县情的重要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县域工业化的步伐。
2.1 一是工业总量小,经济效益低。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1003.83亿元,洋县仅实现工业总产值90.21亿元,仅占全市总量的9%,与一个人口大县、资源大县、平川大县应有的地位极不匹配。
2.2 骨干企业少,支撑能力弱。610户工业企业中产值过亿元企业仅15户,税收过千万元的县属企业仅4户,难以支撑高速发展。
2.3 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差。一方面在产业结构上,洋县一、二、三产业中二产比重只占34%左右,相对比较偏低。加之长期以来,以食品工业为龙头,以建材化工、矿产开发为主体的工业体系,特色不明显,产业链条短,抗市场风险能力差。另一方面在产品结构上,无特色优势,上游和初级产品多,深加工、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少,缺乏叫得响、打得远、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
2.4 企业融资难,专业人才少。近年来,国家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市县两级金融机构实行微利上存机制,对县属地方工业企业投入少,企业再发展难度加大。同时,多年来,企业部分专业人员流向行政机关、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和南方发达地区,使洋县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少,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弱,企业技术改造缺乏人才支持,影响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致使工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慢。
2.5 信息化建设缓慢,水平较低。由于洋县工业产业层次不高,起点低,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不突出,全县仅有少数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大多数企业没有信息化设备,没有专业的网络人员,缺乏高级信息化人才,也没有充分意识到信息就是资本。
3 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的思考
3.1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使工业朝着高附加值化发展,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3.2 以结构调整推进工业化。洋县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应坚持以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为先导,以支柱产业为支撑,以发展循环产业和有机产业为重点,走“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工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的路子。
3.3 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县域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工业化道路要求必须把工业发展和农业发展协调统一起来,使工业化同时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农产品加工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
3.4 以城镇化支撑工业化。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的推进有赖于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城镇化又是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载体,城镇化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城镇化落后必然阻碍工业化。
除此以外,还要以园区建设承载工业化,以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工业化,以全面创新加速工业化,以优秀的人才队伍加快工业化,以一流的外部环境服务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