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 全球华语广播人话 广播生存之道

2015-05-30宁黎黎

中国广播 2015年7期
关键词:联合生存创新

宁黎黎

【摘 要】2015全球华语广播网年度会议暨第四届全球华语广播奖颁奖盛典6月12日在吉林延边举行。来自海内外近30家华语广播机构以及联合国电台的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华语广播的发展和未来,共谋新媒体环境下华语广播的生存之道。当晚举行的第四届全球华语广播奖颁奖盛典现场揭晓了“主题广播奖”“公益贡献奖”“魅力主持奖”“文化交流奖”等4个类别的20项大奖。

【关键词】华语广播 生存 联合 创新 融合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D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2015全球华语广播网年度会议暨第四届全球华语广播奖颁奖盛典6月12日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近30家华语广播机构以及联合国电台的代表汇聚长白山下,共话华语广播的发展和未来,共谋华语广播的生存之道。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高福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赵铁骑主持开幕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杜嗣琨,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许云鹏,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尹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长李景浩,延边州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成龙出席开幕式。

汇聚广播热点,推动合作发展

本次全球华语广播网年度会议内容丰富,汇聚了当前广播界的热点问题和华语广播合作的实质性建议,对推动广播的合作发展及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一个主题,两项活动,三大亮点”。

“一个主题”,是指紧紧围绕“广播的生存之道”主题。广播在当前的技术背景下面临着重大考验,各国的华语广播电台也都遇到了时代发展带来的新难题。会议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近30余家华语广播机构和国际组织进行了主题交流,就广播如何度过困境、求得生存与发展,共同分享宝贵的心得和经验。

“两项活动”,指在会议期间,一是围绕“广播的生存之道”主题,结合近年来广播发展的新机遇、新形势举行主题演讲和座谈;二是举办第四届全球华语广播奖颁奖盛典。在成功举办前三届全球华语广播奖颁奖盛典的基础上,今年评选并嘉奖过去两年中全球华语广播界的优秀作品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本届颁奖盛典颁发的大奖,是全球华语广播界多年来交流合作的成果展示,更是对全球华语广播界多年来辛勤耕耘的成绩肯定。

“三大亮点”,一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吉林省委、省政府在此次年度会议期间对全球华语广播合作发展的肯定和支持;二是参会的全球华语广播机构在祖国东北边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进行集体采访;三是会议就全球华语广播网的协作机制、华语广播电台的发展出路、合作与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等诸多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为全球华语广播界的合作开辟新的空间。

创新联合,共传中华传统文化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致辞

王求台长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自从广播的“黄金时代”过去之后,广播人经历了比其他媒体人更多的磨砺与考验,对如何带领广播走出困境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历史已经证明,我们广播人拥有绝处逢生、力挽狂澜的能力。广播定会在一代又一代广播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中变换形态、继续发展、再创辉煌!王求把广播的生存之道总结为“创新”二字,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完善电台发展顶层设计,在市场竞争中自我造血主动作为,推动事业产业协调发展。200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产业开创伊始做出了“事业支持产业,产业反哺事业,事业产业协调发展”的顶层设计。八年来,严格按照顶层设计步步推进产业发展,以改革红利反哺国家广播事业,实现了良性的造血循环。坚持以国家广播事业建设为根基,积极抢占新兴媒体,所属广播频率纷纷找准定位成功改革,率先提出建设国家应急广播体系,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主动面对市场,整合可资经营的有限资源,在文化产业红蓝海中实现经营创新与管理创新。从2007年至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产业年收入增长近8倍,资产规模达17亿,为广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成为广播事业发展的造血机,为全台员工收入提升做出巨大贡献。

二是持续深化改革,提高行政、人力、财务、技术等方面的管理活力,为创新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一次创新靠灵感,持续创新靠制度。为建立创新发展的导向和保持创新精神的动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建立了行政、人力、财务、技术等方面的制度保障机制。

三是坚持内合外联,广泛团结国内外同行,探索广播媒体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创新靠自身,发展靠合作。由于自身特性和受众传统收听习惯,广播同业之间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在国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地方电台,倡议成立了“中国广播联盟”,目前已拥有200多家成员台。该组织成立后,各成员台共同采访报道多次重大活动,在实践中共享采访资源与信息,实现共赢发展,还成为中国广播云平台的重要组织基础。国际上,倡议世界华语电台加强联合,建立“全球华语广播网”,为中国及全球华语广播界提供一个国际化的交流平台,促进广播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广播业的发展与繁荣。

四是以媒体融合为契机,全面串联广播创新发展引爆点,实现整个广播行业的弯道超车。当前,以媒体融合为目标的新一轮媒体改革正在中国传媒业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改造整个广播行业生产模式的中国广播云平台、改造新闻采编方式的融媒体新闻集群平台以及以国家应急广播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公益服务平台三大项目为抓手,启动了媒体融合发展规划。

王求介绍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媒体融合发展的“三步走”规划:第一步是以最快速度占领新闻舆论制高点,完成自身事业产业资源重组,形成一体化格局。试点开发融媒体产品,完成新闻采编流程,尽快扩大电台在新媒体领域的影响力。第二步是以最快速度提升广播行业媒体融合发展水平,完成中国广播云平台的主体建设,为全国广播行业媒体融合发展提供系统支持。第三步是以最快速度全面完成中国广播云平台建设以及媒体改造,建设成为包含新闻资讯集群、信息服务集群、娱乐传媒集群、电子商务集群、投融资集群的现代新型传媒集团。

王求高度肯定了全球华语广播网在全球华语广播电台联系与合作方面发挥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他强调,在各国广播电台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时,全球华语广播网更要发挥联结与纽带作用,加强成员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谱写华语广播的未来。

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高福平致辞

高福平部长在开幕式上对此次全球华语广播网年度会议的召开及全球华语广播奖颁奖盛典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吉林省委、省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此次全球华语广播网年度会议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召开,对于宣传吉林、宣传延边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他认为,全球华语广播网为华语广播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优质的平台,必将极大地促进华语广播的发展与中华文化的传播。

联合国负责传播与新闻事务的副秘书长克里斯蒂娜·加亚克(Cristina Gallach)发来视频对本次年度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她说,虽然我们的媒体和传播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视频网站、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还彻底重塑了整个媒体平台,公众比以往有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手段,广播从业者面临着改变和调整的严峻挑战。但是广播仍然是一种最有效的传播方式。联合国广播每天通过包括中文在内的八种语言向全世界介绍联合国的工作,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全球华语广播网的其他成员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使大家获益良多。她希望能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这种合作。

融合新媒体,共谱广播新声

在2015全球华语广播网年度会议上,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國家和地区的华语传媒机构代表围绕广播的融合之道、广播的生存之道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对于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应如何逆境突围,樊璇认为首先要转变内容生产方式,从媒体垄断变为个性化生产,聚合自媒体的力量,为精英、优质自媒体人提供聚合的平台,成为生产孕育优质自媒体人的平台。广播在这方面有先天优势,因为声音的信息承载能力很强,对注意力的占用较轻,因此广播可以轻松聚合同路人,在倾听过程中轻松实现营销。比如全球众包音频平台指南Broadcastr,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记录或上传音频,并把音频“标”在具体的物理位置上,Broadcastr会索引和编辑这些音频,让用户通过Web或智能手机进行过滤和共享。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展研究处樊璇主题演讲

樊璇介绍了国内许多广播电台通过传统节目与新媒体联合的方式实现营销的成功案例。比如中央电台文艺之声品牌节目《海阳现场秀》的“环球旅行团”活动。该项目曾在启动前期实施3次微信调研,一万多人分享了自己的旅行计划。2015年2月,“环球旅行团”第一站确定为跟“海阳小艾去澳大利亚过春节”。在通过节目发布消息后,短短24小时之内,报名人数接近400人,大大超过了30人的原定计划。“环球旅行团”依托直播新闻娱乐脱口秀节目《海阳现场秀》实现了非常规增值旅行,其跨界发展与多元产业链值得借鉴。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羊城交通广播与腾讯公司等合作,以微博、微信、四维立体城市实景、车载接收交通信息App为平台的交通信息智能系统正在研发试用。与高校及交警部门共同研发的“羊城出行易”“交通在手”等智能交通信息服务软件系统,在广州、深圳以及珠三角主要城市的用户已经超过50万。

樊璇强调,当今时代广播不再是广播频率,这个母体上还会长出五光十色的品牌。互联网“潮”什么,我们就可以做什么,但绝不是什么都做。专注于自己的特长,是最要紧的。

美国鹰龙传媒公司董事长苏彦韬主题演讲

苏彦韬认为,作为最老资格的广电媒体,广播不仅没有随着电视、互联网的崛起而式微,反而以其独特的魅力,从其顽强的生命力中再度焕发了历久弥新的光芒,这缘于广播人的情怀——面对挑战,对广播事业依然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坚守;缘于广播人的求新——面对现实,依然坚定地不断推陈出新;缘于广播人所处的时代——这个“阿里”巧遇“苹果”、“熊猫西游”“超人东渡”的时代,为广播插上了新的翅膀。今天的广播人是幸运和快乐的,因为我们遇上了好时代,一个广播创新融合的时代、一个新媒体遇见新经济的时代、一个广播唱响“一带一路”的新时代。

美国都市传媒有限公司总裁周勇主题演讲

周勇介绍了美国非商业电台的运行情况。美国非商业电台包括公共电台、社区电台、学生电台和宗教电台等,资金主要来自于联邦政府、州政府以及当地政府,当地拥有执照的单位和公司认购,听众的资金支持和把时间卖给非盈利性的组织等。政府的资金一般只能支持1/3的节目,但是受政党选举交替的影响,政府的资金支持变数比较大,实际上它比预期的还要少。企业的赞助大约为非商业电台提供了15%的资金,听众的支持成为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1977年前后,7.5%的电台收入来自于私人捐赠。20年后,来自听众捐赠的收入达到了30%。今天,这种方式更普遍。这些年来产生了很多新的营利模式,最流行的就是每个季度举行的筹款拍卖活动。拍卖物品种类繁多,包括当地商业机构捐赠的物品等。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很多非商业电台开始将多余的频率租赁给一些音乐公司播放音乐,或者播放无线的股票信息,为盲人提供阅读服务等。还有一些非商业电台如国家公共广播开始做电商,卖自己的节目、自己的书等等。

澳大利亚华厦传媒集团董事长项翔主题演讲

项翔分享了海外华人在媒体融合创新之路上的经验和体会。他认为,面对新媒体的猛烈挑战,转型及融合成为传统媒体的共识,这种融合需要传统媒体放下身段以一种大气、大度、诚恳乃至革命的姿态去面对。项翔介绍了澳大利亚华厦传媒集团在融合方面进行的创新。第一是打造自己的新媒体品牌《墨市头条》,以自媒体方式发挥集团的内容优势,不断扩张影响力,在获取一定影响力后开始与集团公共媒体相结合,就新闻事业及大众活动推广共同发力。第二是坚持走出媒体办活动的方向。今年开年大戏便是举办了“创新创意创业大赛”和“青春梦想秀”(主持人大赛),通过活动与新媒体进行立体性融合。第三是建立新媒体同盟,联合澳大利亚近几年非常活跃的新媒体,发挥新媒体抱团作战的优势。项翔认为,新媒体的出现是一种顺应时代的召唤,传统媒体要真正与新媒体融合,必须从“内”发力,以创新为引领,变革思维,建立新的营利模式和发展体系,建造一个新的磁场,增强融合和凝聚能力,抢占话语权。华厦传媒集团自2011年以来,一直坚持走融合发展之路,力图跳出传统媒体办媒体,跳出“市场”找“市场”,充分依托多媒体融合的文化传媒平台,先后开创性地推出了“非诚勿扰”“要的就是你”“中华好声音”“寻找梦女孩”“发现未来领袖”“创新创意创业大赛”和“青春梦想秀”等一系列活动,以本土文化植根于华人社区,吸引了大量海外华裔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在墨尔本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本土中华文化旋风”。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也打出了影响。

澳大利亚澳星国际传媒集团中文节目部总监吴婷主题演讲

吴婷从传承中华文化和走联合发展之路的角度介绍了澳大利亚澳星国际传媒集团的生存之道。她认为,中文广播电台之所以能够在海外发展壮大并得到广大华人朋友的关注和喜爱,归根到底是中华文化丰厚底蕴产生的吸引力和向心力,这是华文媒体得以立足的根本,也是华文媒体被人接纳的生存之道。澳大利亚澳星国际传媒集团的口号是“立足澳洲,关注世界”,这也是其一直坚持的生存之道。立足澳洲,做的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工作。文化是澳大利亚多元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与他国交流的重要载体。在祖国日益强盛的今天,更需要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和为贵”的哲学思想。2012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梦”,作为深受中华文化滋养的海外华媒,就是要在所在国深刻阐释中国梦的价值内涵,讲清楚中国梦体现了历史、现实、未来的紧密联系,讲清楚中国梦与各国梦、世界梦相连相通,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只有发展才能生存,只有联合才能发展。近年来,澳大利亚澳星国际传媒集团不断开拓与各国同行的合作。2009年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成立了环球凯歌国际传媒集团,在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蒙古、尼泊尔、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20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联动和利用国际台全球30多个记者站资源做好节目,其中每天3小时直播的《澳大利亚早新闻》成为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必听的节目。与《北京青年》周刊合作,创办了以原创为主的OBQ杂志;2013年收购了英国Middle Kingdom Media Ltd在上海经营的高端财经杂志《上海商业评论》(Shanghai Business Review),实现了电子媒体、平面媒体全面发展。她表示,未来澳大利亚澳星国际传媒集团将继续立足华语广播,向多语种扩张,背靠强大的祖籍国,辐射整个亚太及南美地区,向世界一流的华语广播传媒集团迈进。

香港电台普通话台台长曾婉明主题演讲

曾婉明从节目内容和主持人两方面阐述了广播的生存之道。近年来,香港电台普通话台不断创作新概念节目,开展推广普通话、年轻人暑期训练、免费开放节目重温等活动,以此吸引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的广泛参与。并与政府部门和非商业机构合作,开展一些对社会有利、符合大众利益的,如反对吸烟、职业安全、情绪支援等公益活动,提高电台的影响力。采用多媒体的方式组织多场大型活动,如“百年中国”活动,综合运用影像、声音等多种手段,配合真人现场演出,以“从辛亥革命看百年中国”为主题,帮助年轻人了解历史;“谱Teen同唱万人音乐会”,通过多元变化的乐章,用歌声、舞蹈、独白等,体现年轻人积极正面、坚韧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向社会宣扬互相包容、彼此尊重的社会伦理。

曾婉明认为,电视可能仅仅依靠一部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剧或者一档受欢迎的综艺节目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广告收入,但是广播需要的是细水长流式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打造优秀的、受欢迎的、有影响力的主持人,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很重要。

香港商业电台新闻及公共事务总监陈淑薇主题演讲

陈淑薇用三个“业”来总结广播的生存之道,即专业、敬业和乐业。她认为,广播之所以可以成为权威准确消息的来源,在于其专业——专业的人员队伍、专业的制作水准等等。唯有秉持专业精神,不弄虚作假,不断章取义,不哗众取宠,才能取得受众信任,才能长存。传媒责任重大,负有监督、传播、娱乐和教育的责任,如不能坚持专业精神,客观公正报道真相,以民为本,最终必会受唾弃。作为广播人,生存之道首重敬业。在高新科技不断更新、蓬勃发展的今天,广播已是无疆界、全天候,尤其遇到突发事件时,广播人更要不眠不休,如无敬业精神,很难长期坚持。因此广播人必须敬业,尊重自己的行业,恪守专业守则,以广大群众利益为依归,才能留住受众。而敬业,首要的是忠实,必须忠实报道真相,忠实面对受众,忠实于自己。其次还要专注、专心做好每件事。乐业就是令自己不苦。广播行业要求很高,压力很大,全天候运作,从无间断,我们常说,这行是“有开工,无收工”,即上班要准时,但何时下班拿不准。如果自己不是真心喜欢这行业,不是觉得这行业有意义,很难干下去,更难作为终身职业。要从工作中找寻趣味,能乐业就能生存下去。

第四届全球华语广播奖评选结果揭晓

6月12日晚,第四届全球华语广播奖颁奖盛典在延边隆重举行,现场揭晓了“主题广播奖”“公益贡献奖”“魅力主持奖”“文化交流奖”等4个类别的20项大奖。

第四届(2015)全球华语广播奖获奖名单

主题广播奖

序号 参评作品标题 主创人员 参评机构

ZT20 做一位快乐的退休族——访问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小学校长吴国钧 程蕙 美国纽约中国广播网

ZT08 广东民谣——周刚老师曲艺人生 沈梓澄、刘宇亨、陈如欣、陈海燕 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电台节目科)

ZT05 书生骑士——方华 王浩 FM90.6纽西兰中文广播电台

ZT26 我们的“狮子山下精神” 曾婉明、陈曦、马克菲、叶宇波、闫擎、刘明正 香港电台(普通话台)

ZT09 华栋的电影和他的“过客”人生 楊帆、布永 比利时维他命文化传媒-比利时华人电台

公益贡献奖

序号 参评作品标题 主创人员 参评机构

GG06 美国影星泰瑞·海切尔现身说法 在联合国大声呼吁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 黄莉玲 联合国电台

GG27 专访美国华裔平等权益协会陈政龙 张璇 美国银视网WCETV

GG04 生活在加拿大的“驾驶/文明礼貌小规范” 李方、李伟仁、陈捷颖、陈一帆、邓颖谦、董鼎培、陈一囡 加拿大中文电台

GG03 情牵甘肃 幸福水窖 张嘉玲 慈济传播人文志业基金会(台湾)

GG21 《政好星期天》之盲人观星 陈淑薇、罗辉 香港商业电台

魅力主持奖

序号 参评主持人

姓名(播音名)/性別 参评作品标题 参评机构

ZC12 张予馨(予馨)/女 如果我是 美国鹰龙传媒公司

ZC16 田丽云/女 在深夜遇见——诗与乐交会的光亮 IC之音·竹科广播(台湾)

ZC21 李倩(一莎)/女 《岁月流沙》《城市周末派》等一系列节目串烧 新加坡新传媒958城市频道

ZC14 关玥/男 《有话就说》:话说博鳌论坛,畅聊澳洲房产,分析美古关系 全澳华语广播电台华厦之声

ZC01 郭肖宇(小宇)/男

刘小诶(小A)/女 周末High起来 2AC澳洲华人电台

文化交流奖

获奖个人/机构

苏彦韬(美国鹰龙传媒公司)

程蕙(美国纽约中国广播网)

周勇(美国都市传媒有限公司)

澳大利亚澳星国际传媒集团3CW澳大利亚中文广播电台

“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社-俄罗斯“卫星”广播电台

关注公益事业,传递中国声音

论坛期间,与会代表还就全球华语广播网网站的开通和运营、华语广播的未来发展路径和空间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年度会议结束后,参会的全球华语广播网年会代表在延边博物馆、和龙市金达莱村、长白山科学研究院、珲春防川、延边大学、龙井市德新学校以及延吉中央小学等地进行了“魅力延边”集体采访。在龙井市德新学校,全球华语广播网年会代表参加了“彩虹路”公益捐赠活动,“彩虹路”公益项目为该校捐赠2万元,专门用于购买美术学习用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学校捐赠50台收音机。

经过几天的实地采访,全球华语广播网年会代表通过手中的话筒将朝鲜族的风土人情、风俗文化、地域特色、人文教育等信息传递给港澳台地区和境外的广大听众。很多代表表示,非常高兴和荣幸能参加全球华语广播网的活动,要趁这个机会将中国(内地)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人文历史、百姓生活面貌等向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国家(地区)广泛传播,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台湾慈济人文志业广播部经理杨碧珠已经多次参加全球华语广播网年会,她说:“虽然我很多年前已经到过大陆,也去过很多地方旅游,但全球华语广播网组织的活动很不同,去的都是一些我们平常没有去过的地方,了解的也都是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我们不仅可以将大陆的情况介绍给台湾听众,也可以把慈济在大陆所开展的慈善事业介绍给广播网的同行,呼吁大家共同努力,不仅关注我们的广播事业,也关注慈善!”

全球华语广播网秉承“交流、合作、创新、发展”的主题。12年来,全球华语广播网协作机制从无到有,发展壮大,与时俱进,在这个新的媒体融合时代,依然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手段的帮助和影响下,广播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形式更多,传播力度更强,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华语广播是全球华人共同的家园,华语广播在互联网的新时代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尤其是全球华语广播网站的开通,使华语广播节目的传播范围更宽、影响效果更广,推动全球华语广播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取得新的突破。

猜你喜欢

联合生存创新
建立高效有序的突发事件联合应急处置机制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浅析当下国内类型电影的现状及对策
在劳动中获得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困境中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