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动画手段创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
2015-05-30刘洋曹永正
刘洋 曹永正
内容摘要:通过对经典动画《九色鹿》的艺术原型、艺术风格、创作过程的剖析,探讨中国文化遗产对中国动画的影响和未来的开发之路,分析传统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与动漫艺术结合的可能性和角度,探索通过动漫艺术的形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关键词:中国动画 文化遗产 九色鹿
一.文化遗产的传统题材开发
1.尊重传统、适合当代
传统题材剧本的开发不同于现代题材作品的任意挥洒,必须基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与体察,需要集合动画制作者与文化学者专家的合力,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历史和独立艺术性的基础上给予符合现代审美心理和观众欣赏习惯,尊重动画艺术规律的改编。区别于现在部分动画追求商业利益的匆匆而就和卖弄技术效果的苍白,取材于敦煌壁画的《九色鹿》,剧本由著名的敦煌学者潘洁兹编写,长时间的筹划和专家的指导使影片开拍之初便确立了古朴典雅,具有浓厚敦煌壁画风韵的总体设计原则。为最大化的还原敦煌风貌,一众动画师深入到敦煌莫高窟进行了数十天的实地考察,临摹大量彩色壁画,整理收集素材几十本,为塑造整片的敦煌艺术风格积累了丰厚的素材。
2.符合动画艺术规律
九色鹿原壁画绘于北魏时期,是莫高窟中最完美的连环画式本生故事画。敦煌壁画中的连环画形式并不是以时间为线索的单幅画面,而是如一条横幅手卷,画面从左右两方开始,中央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尾,即把故事发展的精彩结局放到了最引人注目的地位,给人留下了充分的回味和想像余地[1]。《九色鹿》制作中没有采用前文所述壁画中特殊的表述结构而是采用一般的以时间为线索的叙事结构,这样更符合动画这种载体的艺术规律,同时也贴合观众的欣赏习惯和理解力。佛经版本的鹿王本生故事强调释迦牟尼经过无数次的善行转世终修成佛的教义,而动画片中更强调了这一故事的民间特色,弱化了佛理的部分,表达出惩恶扬善这一朴素的大众审美观。
二.《九色鹿》的传统艺术元素融合
1.东方韵律、传统本色
在艺术风格上,影片巧妙的从敦煌壁画中汲取养分,充分发挥了极富韵律的线条的表现力。色彩表现秉承了敦煌壁画中艳而不俗、浅而不薄的艺术特色,呈现浑厚而和谐的敦煌风格。土红、石青、石绿、熟褐、朱红等敦煌壁画中常用色的运用也与一般的动画片有很大的区别。除人物造型外,片中云和山的背景也采用了敦煌壁画中的线条勾勒,晕染平涂结合的表现方法。[2]
2.有取有舍、提炼加工
影片以壁画为基础,在继承敦煌艺术的独特风格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整理和再创作。以《鹿王本生图》为代表的北魏时期的壁画风格大都简洁粗犷,但略显粗糙。唐代的壁画则丰满富丽、线条繁密。唯隋代壁画兼而有之,所以动画片《九色鹿》以敦煌北魏时期的壁画风格为基调,再将隋代和初唐的壁画风格融入其中[3]。
影片中皇城的形象没有采用北京故宫这样的古代宫廷建筑样式,而是根据沙漠中矗立的嘉峪关城楼绘制而成,形成了古朴深沉、气势恢宏的建筑样式。皇城城墙直接借鉴敦煌壁画中彩色格子墙的形式,彰显出皇宫的富丽奢华。其余人物场景等多整理自敦煌壁画的人物、动物、劳动等场面和图案。同时,影片以琵琶、洞箫为主的配乐更推升了本片的民族艺术特色。引领观众在神奇紧张的故事发展中领略敦煌艺术的意蕴。整部影片让我们感觉漫漫戈壁黄沙中的古老壁画仿佛在我们的眼前活了起来。
要想在动漫产业激烈竞争的今天再度确立中国动漫在世界范围的独特影响力,就必须总结以往,将目光重新锁定我们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上。让深邃的中华文化为国产动漫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发掘传统艺术中的故事画、民俗、传说等内容和独具我民族特色的艺术造型和色彩形式等元素,让传统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价值增值和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文杰.敦煌石窟艺术研究[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08-01
[2]冯健男.从场景设计谈动画片九色鹿的诞生[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06)
[3]王建疆.全球化背景下的敦煌艺术再生问题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与文化产品开发的应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E1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