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创新中心公共平台创新运行模式的初探与实践

2015-05-30孙爱丽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探索实践

孙爱丽

摘 要:历来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大量实践和实验做基础,所以实验室的管理方法及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协同创新在国内被普遍认为是大学、企业以及科研院三者分别借助自身的优势以及科研能力,在政府等有关主体的协作下,共同研究并创新技术的活动,自2012年教育部实施“2011计划”以来,不同类型的协同创新中心陆续在各地成立,该文就协同创新中心公共平台的创新运行模式在管理方法和人员队伍素质提升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协同创新 公共平台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a)-0009-02

历来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大量实践和实验做基础,所以实验室的管理方法及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落实协同创新中心公共平台创新运行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实现各类仪器设备的共享、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各研究者、研究单位的协同合作,能让实验室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由此可见,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在当前信息科技技术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只有落实协同创新中心公共平台的创新运行模式探索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需求,所以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也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1 协同创新特征及意义

1.1 特征

协同创新具有三个特征:(1)系统性。协同创新各个主体间原本有特定的科研目标、组织结构及功能,但在总体目标的约束和引导下,各个主体逐渐转变原有的单向思维,形成多方沟通交流、共同协调进步的良好局面,最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间协作与促进。(2)连续性。协同创新各个参与主体间相互协作与促进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连贯的,在知识发现以及技术交流上也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3)融合性。协同创新理念本身就具有融合性,在合作创新的过程中逐渐消除各个主体间的壁垒,使各个参与主体更加融合,最终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内在价值的最大体现[1]。

1.2 意义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链式模式以及线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了,新形势下的创新模式已经逐渐呈现出网络化、多元化、开放化、非线性化的特点,并逐渐形成了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前提的协同创新模式。在国内,各省各市都在着力研究协同创新这种新型的创新模式,并将其运用到各类管理、研究等领域,共同致力于解决国家重大急需问题的研究和突破,协同创新已在载人航天和两弹一星等工程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发挥了重要作用[2]。

2 东海海水养殖产业升级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模式探索

为顺应新形势的需要,东海海水养殖产业升级协同创新中心应运而生,中心致力于将传统海水养殖产业升级为现代海水养殖业,实现东海海水养殖的良种化、健康化、机械化和高值化,全面促进东海海洋渔业产业升级。据此发展目标,我们在以下各方面做了创新。

2.1 管理理念的创新

打破以往陈旧的管理理念,积极树立正确、新型的管理理念。实验室管理以实现中心公共平台的科学化管理为基础,同时配备有完善的制度管理为保障,从实验室管理人员到实验室负责人和研究生,都树立起了较强的协同创新管理意识,只有所有人员都积极更新理念,才能真正实现实验室的协同创新管理。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在新形势发展环境下,要生存、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要创新,实验室的管理并不是某一个个体的责任,只有大家共同协作,相互促进,才能真正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2.2 管理制度的创新

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公共平台管理规章制度,在不同层面上对中心的各方面工作进行了规范,从中心章程、机构设置、各类委员会工作条例、学生管理办法到各类仪器的运行管理和使用制度等一一做了规范,各类文件共计20多个,在此就采购、使用和收费三种制度进行简单分析。(1)采购制度,主要针对消耗品的公共采购和管理,具体制定了《消耗品账目管理制度》,保证消耗品的出入登记有“账”可循,做到每笔帐的登记都是严格依照程序进行的,不会出现混乱、弄虚作假等情况,如果出现问题也要及时依照制度解决。(2)使用制度,具体参照《公共平台仪器使用网上实时登记制度》执行,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创建以网络为基础的在线预约、管理以及控制系统,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动态化管理;开发仪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大型仪器协作公用网,实现科研仪器设备信息资源的共享,及时准确掌握平台仪器设备资源的配置情况与运行情况。(3)收费制度,具体按《大型仪器收费管理制度》进行,对不同类型的仪器实施科学的收费管理,可以根据仪器和相应的耗材成本不同而予以区别对待,全部成本应该包括人工费用、试剂费用、仪器运行维护费用、仪器折旧费用、仪器管理费用等。对各类仪器的使用实施按机时收费,并制定刷卡制度,使用人员刷卡后方可使用仪器,这样一来,程序软件就可以自动统计每个使用人员对仪器的使用时间,便于准确收费。

中心还有一系列考核、薪酬和奖惩措施,以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性。

2.3 人员队伍的创新

当前,各类仪器的功能和用途越来越广泛,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协同创新中心公共平台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和标准也就更高,所以,必须要落实专职人员队伍的创新,具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落实公共平台的专职管理和技术技术人员。要求所有管理和技术人员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背景,能以积极规范的服务对中心广大师生的科研工作提供支持,同时将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责权等有关信息予以公示,一来方便管理,二来形成一种大众监督与管理的氛围,确保工作人员工作更加认真、严于律己,全面提升技术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2)强化中心公共平台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对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以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具体可结合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结构、用途等制定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完善岗位培训制度。除开展常规培训外,还可以为技术人员提供各种学习培训以及参与学术会议的机会,如专业技术讲座、大型仪器展销会等都是技术人员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3)提升中心公共平台技术人员的稳定性与协作性。仪器设备的管理需要所有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努力,这就要求所有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要明确,有清晰明确的分工和合作,重点岗位实行多人参与,一人负责的形式,这种AB角制度的优势在于一旦仪器出现问题能及时找到相应的责任人,如果主要负责人不能到岗也不耽误正常运转,这样一来技术人员间就不会出现推卸责任或是工作混乱的情况。同时,还要紧抓“稳定职位”和“个人发展”两个关键点,强化技术人员的责任心与荣誉感,在薪资、福利、职位晋升等方面的分配要科学合理,给技术人员吃下“定心丸”,让他们都能全心全意投入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中,为仪器设备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3]。

2.4 运行模式的创新

运行模式的创新主要是充分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和公共平台,协力合作,打破各协同参与单位之间的体制壁垒,相互之间进行融合和优质资源重组,共同探讨重大问题,成果共享,改变了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各协同单位在基地、科研平台、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各个方面均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中心本着开放和共享的宗旨,及时在共享信息平台上发布共享资源,供各成员使用,运作模式的创新实现三个目的,一是角色管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赋予工作人员相应的角色分配,同时不同角色都有与之配套的操作使用权;二是预约和管理的智能化,确保预约与通过的及时性,有效节省预约与管理的后台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进而提升仪器的使用效益;三是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建立在线预约管理以及控制系统,实现在线查询、在线预约和实时通信等多种功能,对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动态化管理,及时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仪器使用情况的沟通交流。运作模式的创新能及时实现各方面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各类情况的沟通交流,对协同创新中心公共平台创新运行模式的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协同创新中心公共平台创新运行模式的探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作用。协同创新模式是新型的公共平台实验室运行模式,该文认为协同创新实验室管理要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人才和运作模式四方面同时进行创新,其中管理理念创新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管理制度创新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保障,人才队伍创新是实验室管理的发展桥梁,运作模式创新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链条。

参考文献

[1] 曹青林.协同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4.

[2] 童菲.集群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3] 宋兴辉,周小峰.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以浙江大学医学部公共平台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2):37-40.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探索实践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