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秀山花灯的传承

2015-05-30程丽君

北方音乐 2015年7期
关键词:传承艺术

程丽君

【摘要】秀山花灯属于歌舞艺术中的一种,同时作为一种民间文化现象和表演艺术,它融入了民俗、宗教、歌舞等众多艺术为一体。文章首先对我国传承秀山花灯的历史渊源进行简单的阐述,接下来着重从传承对象、传承环境和传承人三个方面来论述秀山花灯传承的对策,并进行了未来展望。希望借此能够对秀山花灯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秀山花灯;艺术;传承

我国的秀山花灯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具有典雅、古朴、优美且诙谐风趣的特点。本文接下来主要就秀山花灯的传承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秀山花灯的传承历史

纵观花灯的传承,历经风雨和坎坷。最早还要追溯到北宋时期,那时的秀山境内常有溪峒土司上京进贡土特产品,而朝廷赏赐的物品便是花灯。迄今为止,清溪寨踵花灯世家还是将花灯(金花、银花灯)看成是灯神,并且予以高度的崇拜和保护。而在元、明、清三个朝代好几百年的时间里,因为跳花灯被官方看做是“粗俗邪艺”,这就大大阻碍了秀山花灯的传承。那时候这一艺术几乎一直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而到了清、嘉庆十三年,当时的秀山平茶里一代出了一位姓刘的举人,他将花灯唱本编写创作并进行销售,从而被广泛流传。在清、道光年间,这一代的一位花灯老艺人和一位私塾先生合作编写百余首花灯唱词,并且还广泛地走访各地进行受艺,没有要报酬,最终教出了十几个高徒,这就促使兰桥和梅江地区一下子增加了二十几个花灯班。在清、光绪年间,这一带中溪的一位张秀才对传唱的花灯唱词进行收集整理,同时编写了新的唱词,加在一起共200余首,在钟灵、中溪等边区乡村广为流传。一直到了民国初年,玩花灯在秀山境内盛行。受到“新文化运动”的鼓舞,花灯文化开始受到地方官员和一些乡绅的支持和重视,秀山花灯此时发展的十分迅速。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此予以了高度关怀,促使秀山花灯有了好的发展机遇,很多地方的花灯班编创的花灯唱词都是表达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赞颂,这就赋予了花灯新的内涵,出现了歌、舞、戏、说唱更加丰富的表演形式,花灯的传承和发展也步入了高潮阶段。

二、推动秀山花灯传承的对策分析

( 一)传承对象

秀山花灯的传承需要热爱花灯艺术的民族知识精英们对传统的花灯艺术成就进行整理,推成出新,找出新的发展规律,并对表演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

第一,秀山花灯内容的传承和创新。基于对传统内容进行收集整理,还要促进内容的与时俱进,要能将时代风貌展现出来,还要与普通群众的生活贴近,尽可能达到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效果,而任何一门艺术要想获得生命力的持久延续都不得不通过这一重要方式来实现。民族知识精英应当将理论知识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提炼出新的时代内容,并且在秀山花灯艺术中吸收这些内容。

第二,秀山花灯表演形式的调整和改进。传统的花灯表演是传统农业生产环境的产物,在其表演的具体形式、地点和时间等方面都是与之相适应的。花灯艺术的必然发展趋势就是传统向现代、农村向城市的发展。适当地调整和创新其表演形式,才能与新时代、新环境相适应,从而更好地传承下去。而关于这方面,民族知识精英可以将自身的引导、总结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 二)传承环境方面

一门艺术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定然是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不论是花灯艺术传承内生动力的创造,还是传承内生环境的营造,都需要借助民族知识精英的力量。

第一,对传统民族节庆进行恢复并加以弘扬,花灯艺术的传承必然需要借助节庆的带动作用。上世纪传统文化受到过三次大的冲击,分别是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的时候,秀山花灯艺术也同样受到了冲击。那时的人们对于文化活动往往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对于一些传统文化是疏远和害怕的。花灯艺术和传统节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生相伴关系,土家族的乡村往往都会在春节期间对花灯表演广泛提倡和开展,从而对其传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如今,对于春节期间的花灯艺术演出,民族知识精英也可以主动参与和组织,这是以其文化自由人士的身份,也还能够以体制内民族知识精英的角色来对传承和发展花灯艺术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在当地的外出打工人群中,也可以大力弘扬花灯艺术,使其存活下来。艺术和环境关系十分密切,但更多的还是艺术主动适应环境。作为一种传统戏剧,秀山花灯在秀山农村扎根发芽,如今当地农村有不少中青年人都出于生计考虑外出打工,我们应该让花灯与之相伴,鼓励知识精英进行花灯表演的组织活动,从而使花灯艺术延续在打工的地方。

第三,促使花灯艺术渗透到城市土家族人的生活中来。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的发展,不乏在城市定居的秀山农村中的土家族民众,他们变成了城市居民。在他们的城市生活中融入花灯艺术,这在勾起他们对家乡的怀念的同时也会成为其一种娱乐的方式,这样花灯艺术就能实现可持续的传承了。城市里的民族知识精英还会将其传播到其他民众的面前,使更多的人了解、接受花灯艺术。他们在融入的过程中发挥着主要的推广和引导力量,在土家族的城市居民中,他们也将成为当之无愧的文化精英。

(三)传承人方面

在培养花灯艺术传承人的过程中,民族知识精英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将从将两个角度来对这类知识精英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是对培养民族知识精英群体的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例如杨正兵,正是对花灯艺术的传承进行自发组织的,对于这样的精英,政府要进行重点引导和培养,从而促使其自觉的进行文化传承,同时还将更多的民族知识精英培养出来,进而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秀山花灯的传承中来。对花灯传承民族知识精英的培养,同时要兼顾花灯艺术的受众培养;培养要同时兼顾其传承能力与传承热情;主要是由政府来支持主导,同时参与的包括个人、民间主体以及非政府组织。

二是“传”与“承”要兼顾。首先,“传”方面,要求选择好老年人中的花灯传承知识精英,以便其“传”的更好;同时要重视培养青少年中的花灯传承知识精英苗子,进而促使其进行“承”。相比较老一辈,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很少能接触到花灯,所以要通过开展一些适合年轻人的有趣活动,设法将其对花灯的兴趣逐步培养起来。

三是努力发现、培养和引导中青年花灯传承知识精英。政府有关机构或民间组织要将其中的花灯传承知识精英及时发现并培养起来,进而倡导其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对花灯艺术进行传承和发扬。政府机构和一些相关的民间组织应该主动寻找、及时发现外出打工的一些土家族中青年,对其中的花灯传承知识精英进行积极的培养,进而对其进行引导,使其在自己的生活环境内对花灯艺术进行积极的传承、发扬。要努力在社区民众的生活中让这一艺术扎根并长久的存活下去。因为我国现在是二元体制社会,不同类型的民族知识精英都向着大城市和汉族地区流动,所以,在土家族的乡村就很少存在这样的可以传承花灯艺术的人。引导外出民族知识精英的回归是非常有必要的,回归乡村才能将这里的花灯艺术继续组织、传承下去。

三、秀山花灯的未来展望

(一)花灯艺术趋于精品化

上世纪五十年代,秀山花灯曾一度极其繁盛,还将成渝地区的文艺工作者都吸引过来,还有不少专家们,到土家村寨进行考察采风,通过花灯资料的大量搜集,继而进行整理和改编,当时比较著名的是《黄杨扁担》《一把菜籽》等民曲。后来还有慢慢成名的花灯歌舞《闹花灯》《蝶双飞》,由此促使花灯走上表演舞台。在民俗学家编写的民俗教材中都介绍了秀山花灯,诸如钟敬文先生主编的《民俗学概论》。然而秀山花灯在经过许多风雨之后,其创新和发展却不明显。为了避免花灯艺术走向衰亡,就一定要将花灯精品打造出来,将优秀的花灯歌舞和花灯剧创作出来,使其一直屹立在民间文化的表演舞台,并成为一种文化品牌。所以,在花灯表演舞台之外,还要对电视、网络等传媒手段加以积极的运用,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使秀山花灯更加快速地被全国人民所认识,甚至走向世界。如今比较缺少花灯艺术表演的编剧、导演和演员,我们既要将高水平的编导聘请进来,同时也要将相关青年男女选拔出来并加强培训;对花灯剧团进行充实,加强编排和创作,多组织一些有计划性的巡回演出,从而将花灯艺术的风采充分展示出来;通过花灯艺术学校的创办,将一批又一批的花灯艺术表演人才培养起来。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花灯文化品牌的精品化。

(二)花灯艺术普及化

为了更好地普及花灯艺术,就一定要先做好农村和城镇地区的花灯文化普及和恢复工作。可着眼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来促使花灯艺术走进群众。因为秀山花灯正是源自群众生活,所以务必要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充实花灯艺术,特别是要引起青少年的热爱,这样花灯文化才能得到真正弘扬、花灯艺术才能得到振兴。

可以着手做好农村和城镇两级的花灯艺术普及工作,将民众对花灯艺术的兴趣逐渐培养起来,将秀山花灯的传承和保护与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结合起来。城镇居民的广场舞就可以选择采用“花灯歌舞”或“花灯操”的形式。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来经常性地进行花灯表演。在保护花灯老艺人的同时要将青少年接班人培养起来。其次,可在秀山地区将类似“花灯寨”的示范景区多建立起来。通过这样的示范作用,来将民族民间文化色彩浓郁的花灯民俗体现出来。通过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就可以形象生动的演绎秀山人的历史、传统和精神等,演绎形式采用的是民俗礼仪,体现了秀山人的载歌载舞。借助这种商业和物态的手段,来发扬古老的花灯文化艺术,激活其艺术精神。尽最大努力将花灯艺术中的人文情怀体现出来。

(三)花灯艺术课堂化

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青少年,他们身上肩负着民族振兴和祖国繁荣的希望。面对着全球化的浪潮,在教育孩子方面切不可忽视了他们的民族情感和特征,这是永远不能改变的东西。教育和文化是紧密联系的。应该自小就培养孩子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来不断提高其民族素质。

文化传承需要在教育教学中纳入传统文化,将学校视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阵地,而学生就是传承对象。教材的编写可选择独具地方文化特色以及浓厚乡土气息的内容。把民间文化传统知识传授给青少年,就是希望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起来,促使其更加热爱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可在普通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计划和目标管理体系中纳入花灯艺术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来帮助中小学生对秀山花灯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对秀山花灯的文化遗产产生自觉的保护意识。还可以通过制作方法、花灯调、花灯舞的教授,来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丰富,这对于秀山花灯艺术的传承是很有帮助的。此外,还可以通过秀山花灯相关艺术学校的建立来进行专门花灯人才的培养。

四、结束语

如今,我国正在从传统的农业社会朝着现代化工业化社会转变。大浪淘沙一般的历史洪流既保存了一部分文化,也淘汰了一部分文化。本文基于秀山花灯的传承历史,着重从秀山花灯的传承对象、传承环境以及传承人三方面对推动秀山花灯的传承对策进行阐述。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为何要对花灯这类传统艺术传承予以高度重视,而这是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也促使传统文化的消失速度加快。我们应该积极思考这一问题,想一想该如何保存、传承以及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陶少华,田敏.民族精英推动秀山花灯传承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6).

[2]黄娅珍.浅析秀山花灯舞蹈[J].环球人文地理,2014(4).

[3]黄娅珍.秀山花灯民俗文化浅析[J].东方文化周刊,2014(19).

[4]傅兰媚,杨艺.论秀山花灯艺术的历史流变及当代演绎[J].大众文艺,2014(8).

猜你喜欢

传承艺术
纸的艺术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