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与运用
2015-05-30陈尺林
陈尺林
摘 要:通过对中学英语教育的分析与研究,许多专家发现教育的发展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一点也逐渐成为当代教育者侧重的一面。本文主要对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加以论述,并就生活化教学在英语教学里的应用提出一些策略。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生活化;运用
众所周知,语言的发展是随着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语言是人类相互了解与前进的纽带,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英语的学习与应用不能够仅仅依靠书本中的知识来衡量。本文所探讨的英语生活化教学,就是主要突破原有的英语教学方案,不再以书本作为英语学习的根本和唯一学习资料,而是抓紧生活中的一切作为英语学习的素材。这种英语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一、目前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英语教学认识不足
经过研究发现,我国当代学生依然不能够真正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也没有深刻理解英语的真正作用,而它主要表现两点,其一:学习英语的原因。很多学生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只是浅显的只看表面,认为只要通过英语考试就算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见,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学习英语真正的作用。其二: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学生只对英语的读、听、写加以重视,在他们看来,这几项就是英语的精髓。
(二)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对于英语的学习是我国教学发展的必要趋势,但是有许多的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并不是很感兴趣。许多学生对英语的接受能力并不是很好,无法真正理解老师授予的英语知识,因此直接导致学生对英语产生厌烦情绪,并且许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无法跟上老师的讲课进度,久而久之在成绩上没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对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许多学生对于那些重难点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记忆方法,然而死记硬背取得记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然而这些理由并不能完全阐述学生无法学好英语的真正原因,其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学生无法正确的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结合,这样的缺陷不仅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英语在我国的发展和教育事业标准的提高。
(三)师资力量匮乏
我国当代的学校英语老师招聘只注重老师的文凭,往往忽略了其实践能力和综合水平。除此之外,大多数老师依然无法突破原有的授课模式,仅仅只注重课堂中的学习资料,忽略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然而这种授课模式的存在,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更加有效的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四)生活素材缺失
在英语课堂中,老师往往充当着讲授者的角色,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播,忽略了生活素材的引用与运用,同时也相对减少了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互动环节,无法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这种教学模式逐渐被课程改革所反对。它不仅加重了老师的授课量,也无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紧跟老师的步骤进行学习。之所以会出现此种情况,主要在于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并没有对生活素材的引用加以重视,无法让学生在内心进行联想。所以,英语老师在英语讲课时,应当对此方面加以重视,积极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生活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造生活化情景和氛围
在以往的英语课堂中,许多学生无法脱离固有的思维模式,总是将英语的学习与汉语思维相结合。其实,英语老师在英语课堂中,应当努力创造生活化情景和氛围,让学生之间利用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尽量避免中文。这种授课模式的发展与运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二)增加生活化的激励元素
曾经相关研究人员针对学生喜爱玩游戏的原因进行简单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游戏玩家认为游戏成功奖励是导致他们沉迷于玩游戏的最根本原因。以此类比,学习与游戏是有相同点的,学生无法在学习中找到激励的因素,自然就无法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英语,老师应该采用相应的激励方法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找到自身的归属感。
(三)重视与学生生活的关联
在传统的英语授课模式中,在课上老师往往扮演着主要角色,在课下学生完成作业是学习的主要内容,然而学生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重视与学生生活的关联是英语老师鼓励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老师可根据学生的需求与兴趣进行分组,布置相应的英语研究课题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搜集整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习兴趣。然而,老师在布置研究课题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习水平,注重徐徐渐进。
三、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我国也逐渐注重外交的发展,因此,我国对高水准的英语人才需求量也逐渐加大。不断提高我国英语水平和增强英语市场竞争力是我国当代英语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通过本文的探讨与分析,希望我国的学校英语教学模式能够注重生活素材的运用与发展,使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英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郑金州.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州教育出版社,2013.
[3]何女平.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