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点理解

2015-05-30姚伟亮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

姚伟亮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理解,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动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应对策。认为加大各国高等教育在教学与科研领域的合作力度、拓展合作途径,是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国际性问题的关键所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解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理解,各国学术界已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学联合会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社会服务等工作相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包括既有学校内的动态变化过程,也包括学校外部的动态变化过程”。①这个概括说明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彻底性与全面性,大学的整个运营充满着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呈现出互通有无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交叉状态。

美国萨克拉门托加州州立大学校长D. 格斯认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必须是这样: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教育上的课程国际化、学生具有能够听懂国外课程的语言能力,姊妹学校关系的建立、合作协议的签订以及与其他国家和所在国有联系的研究和创造性工作等等”。②应当说这种解释更多地是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方面进行的界定,从一个大学的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质性内容。

法国多科工艺大学校长J·诺瓦克认为:“现在法国多科工艺大学面临一个新挑战:教育国际化。20 世纪是一个课程国际化的世纪,21 世纪是一个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世纪”。③该大学校长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予以界定,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为教学课程的国际化。

日本学者喜多村和之教授在1984 年出版的《大学教育国际化》的专著中提出了大学国际化的三项指标:通用性、交流性和开放性。④他指出,所谓的国际化指本国文化被另外的国家与民族所承认、接受并得到很高的评价。一个国家的学术水平在国际上获得一定的评价,那么就意味着教育、研究的技能和制度是国际上普遍存在的,在国际社会里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交流性和开放性可以理解为,在教学、科研合作等广泛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完善大学在教育、研究领域进行国际交流的章程、规则与制度,使之适合外国研究学者和留学生的要求,并发挥相应的作用。喜多村和之教授的着眼点在于一国的大学教育与他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关系——是否为他国、他民族所承认、接受, 是否足以同外国进行交流,是否充分地对外开放。在他看来,大学国际化是衡量一国大学教育水准的标尺。

由上述可知,从内涵上来讲,“大学教育的国际化”是指把大学的讲授、学习、研究、服务和管理置于世界教育和文化之中进行建设和管理的一种理念、政策和各项措施。这是一个关于大学教育国际化的概念性定义, 这个定义是从管理的角度给出的。但国际化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政策和各项措施, 国际化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大学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对大学国际化的要求与所达到的国际化的程度和目标是不同的。大学国际化的理解应该在它的操作层面,并以此来衡量、把握一个大学国际化的发展水平和目标的实现程度。

从外延上来讲,大学教育的国际化是指大学在讲授、学习、研究、服务、管理五个方面的开放性、交流性和通用性。这个定义是从结果的角度给出的, 我们可以用这个操作性的定义来测度一个大学在不同时期国际化实现的程度和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解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联合起来, 利用资金、师资、实验设备等方面的联合优势, 共同进行大学学生教育,开展国际间的科研交流与合作研究,共同承担人类面临的科研课题,解决一些涉及到全球性的民生问题。大学的教育职能应该面向实际,面向世界。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理解

(一)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进入新世纪,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化、集团化、协作化的态势,经济全球化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各国之间的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使各国高等教育开始面向世界, 大学间相互交流专家学者,相互培养学生,各国大学都着力构建能适应国际社会发展趋势、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活动、具有国际交流和应变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说,在“地球村”里人们朝夕相处,彼此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已经不能脱离国际社会和国际环境来单独谈论。

(二)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创造了条件

人类已进入21世纪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 信息网络正向世界每个角落延伸和铺设。信息网络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智能化拉近了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沟通与交流瞬间就可以完成,任何一所大学都可以通过网络信息与其它国家的大学同行进行广泛联系和快速的交流, 世界高等教育将在信息网络全球化的强烈刺激下发生巨大变化。

(三)全球性民生问题的解决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加速器

全球化的世界存在一些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问题,同样,也存在一些需要全世界的大学与科研单位的专家与学者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 如人口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卫生问题、疾病防治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最快、最有效的途径是加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特别是高等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些都会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学是生产与传播知识的场所,这些知识中有很大一部分要求具有创新性,而这种创新不是某个大学的特产,而是国际化的产物,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如果关门办学,根本就谈不上创新,根本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人才。要想发展教育、培养高级人才,必须走教育国际化的道路。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对策理解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应从初、高中开始

进入二十一世纪,为争取更多的外国优秀生源,各国纷纷采取从初、高中获得生源的办法。如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波特兰大学等大学的招生已经深入到中国内地各重点中学,在中国高考前频频举办招生说明会,招收中国高中的优秀毕业生。特别是今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各大学加大了招生宣传的力度,并给予了许多优惠条件吸引中国高中的优秀毕业生赴美国留学。新加坡政府将高等教育国际化拿到重要日程,根据新加坡与中国政府协议,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每年到中国内地自行考试选拔优秀高中毕业生到这两所大学留学,并且提供全额奖学金与生活费,每年会从中国内地各高中选拔数百名优秀高中二年级学生赴新加坡留学,同时也以优厚条件招收初中毕业生。这种做法正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成为环球知识企业”、南洋理工大学的“成为卓越的全球科技大学”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目标的具体体现。事实证明,高等教育国际化起步越早,准备工作越充分,后来的国际化步伐就会迈得越大。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应突破语言障碍

高等教育国际化交流的媒介是语言,如何突破语言障碍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大学国际化的共识。事实证明一所大学外语交往能力愈高,国际化程度愈高。外语水平提高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请进来,走出去。把外语当作一种技能来培养与学习,把外语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语言媒介。外语语言能力提高的方式或途径多种多样:如制订和实施外语教学师资的人力资源战略;为课程的国际化服务,在课程中加入双文化内容,开设双语课程;培养国际化意识,培养外语的语言交际能力;通过国际合作,提供学生短期到国外学习和生活的机会,接触国外文化,融入当地语言环境,体验异国生活、文化;还可以设立大学分校,与国外各著名大学开设合作课程,学生到国外学习等。另外,还可以选派大学生到国外实习、进行社会实践或工作,加大力度推行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和双文化实习生活等,让大部分老师和学生有机会到国外的学校生活或学习,那将会大大地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同时,还应加大国际合作办学的力度,实行国内外联合培养。不同大学间可以采取多种联合培养的模式,目前国际上盛行的2+2,3+1的合作办学模式效果相当不错。

(三) 高等教育国际化应是科学研究的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除了开展留学生教育、实行学位等值、教师国际交流、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学术交流等表现形式外,未来的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应当是科学研究的国际化。

大学是一个传授知识与生产知识和不断创新知识的场所,世界各个大学只有通过协作,才能不断的创新与突破。任何一所关起门来自己办学、搞研究的大学绝对不会很好地完成大学的使命。科学研究水平是一所大学的生命线与生存的原动力,科研成果的转化服务于社会,是大学永恒的使命。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各国都有自己的研究强项与独特的研究视角,在不同的领域都会有独到之处。如果研究水平与能力相当的大学能够通力合作,共同开展实质性的科研合作,定期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形式来交流信息、增进了解、共同提高。共同承担、研究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些全球性问题,在世界大学范围内组成数支科研创新团队与攻关小组,分工协作,扬长避短,通力合作,共同努力解决地球村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以最快的速度转化科研成果,以最快的速度使科研成果在全球范围内转化为生产力,使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全人类,履行大学国际化的真正职责。

四、结语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未来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的大学将跨越时空界限,通过国际互联网等快捷的信息交流媒介,在教学、科研等方面高度合作与同步化,世界大学也只有通力合作才可能快速解决与共同面对全球性问题,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共同尽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未来国际社会多赢的重要的有效途径之一。

注释:

①赵丽萍,刘平. 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认识. 继续教育研究,2005(6):106

②赵丽萍,刘平. 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认识. 继续教育研究,2005(6):106

③赵丽萍,刘平. 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认识. 继续教育研究,2005(6):106

④[日] 喜多村和之. 大学的国际化. 广岛大学教育研究所. 大学论集(第15 集),1986

参考文献:

[1] 许美德,查强.追求世界一流:面对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中国大学[J].复旦教育论坛,2005(3).

[2]林莉,谭南周.国际化和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J].中国教育报,2004,1(第3版).

[3]王金瑶,来明敏.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思维探析与启示——基于新加坡高校的实施经验[J].江苏高教,2007(2).

[4]王冀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科学内涵[J].现代大学教育,2002(1).

[5]毕家驹.大学国际化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5(2).

[6]谢安邦.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3[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 Dan E. Inbar等著.教育政策基础[M].顾明远,项贤明.教育政策学译丛,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8]赵丽萍,刘平. 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认识[J].继续教育研究,2005(6).

[9][日] 喜多村和之. 大学的国际化. 广岛大学教育研究所. 大学论集(第15 集),1986.

猜你喜欢

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