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体验式探究

2015-05-30施金华

成才之路 2015年7期
关键词:应用题数学教学

施金华

摘 要: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融入体验式探究,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合作创新和自主探究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把复杂的数量关系转化成简单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数学;应用题;教学;体验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7-0069-01

新课程理念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在师生的共同合作下完成新知探究,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构建者和促进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数学活动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训练技能、领悟数学思想,从而获得数学实践的经验。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学习,最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一位教师,都在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同一个问题。笔者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研究了很多方法,认为数学应用题教学中,体验式探究学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一、收集信息,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捕捉到很多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对生活充满着好奇。可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积累知识,让他们从自己身边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尝试着去提出问题,最后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的内容时,先让学生在课前从生活中去寻找信息。有的学生到超市看了商品的价格,有的学生到农贸市场去询问蔬菜、水果的价格,还有的学生体验了一次购物的乐趣,等等。这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为学生以后搜集信息增强了信心。因此,要重视从生活中寻找数学,让学生体验搜集数学信息的过程。

二、交流分享,让学生体验整合信息的过程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发展规律、认知特点,利用搜集到的信息,让学生在班内口头编应用题,不同的学生会编出不同的应用题。在学生的共同参与下,老师把编好的应用题进行整合分类,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编出的应用题提出问题。这样,每一个学生都很活跃,因为他们都想展示自己,都想让自己的成绩得到肯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整合分类,然后找出适合本节课内容的问题进行教学,而剩下的问题则让学生记录下来,课后交流探究。学生都很投入,课堂也很活跃,教师也很轻松。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品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三、利用资源,让学生体验分析的过程

学生从自己生活中搜集的这些资源,教师应该怎样利用?如何在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际应用题难就难在分析数量关系上,可是怎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分析数量关系的全过程呢?新课改教材小学阶段计算量很大,而且也没有单独的应用题单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不同的计算,利用学生提供的资源创设不同的应用题,让学生分析。当学生看到自己提供的资源被利用时,就自然而然地对应用题产生了好感,就会发散思维去思考,获得解应用题的乐趣。当学生进入应用题中自己探究时,老师还需要整日为学生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发愁吗?时间一长,学生都学会了思考,都能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要想做好这一点,确实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让学生每节课都能体验到全新的感觉,让学生带着好奇去探究应用题与自身知识储备的内在联系。

四、了解学生,让学生体验学的过程

“以学定教”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为了找出最合适的切入点,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认知特点,让学生体验应用题探究的全过程。教师如果没有掌握学生原有的知识,乱用教学方法,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会把学生带入死角。刚开始自己也走过很多弯路,在没有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的前提下,就让学生搜集信息。结果学生不知道从哪里搜集,也不知道搜集什么样的信息。第二天上课,学生都蔫了,没有一个敢正面看老师的,很怕老师提到自己出丑。后来通过了解才知道,学生以前根本没有经历过从生活中搜集信息的类似体验。所以,在搜集信息的时候不知从何处着手,也不知道搜集什么信息。没有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就让学生去做,是造成这次失败的原因。因此,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为了让学生搜集到有用的信息,先让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与本节课有关的数学信息,这样学生搜集的信息都能成为有利资源。有了这些资源,就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让学生享受学习应用题的整个过程,就能达到应用题的有效教学。

其实,应用题难在分析与理解上,只要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学生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就迎刃而解,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一个善于动脑筋的老师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时候,教师自己的潜能也被激发出来。不论学生基础多差,只要教师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都能造就出可用之才。只要学生体验探究应用题的过程,就能掌握解决应用题的技巧。

参考文献:

[1]米尔斯切特.数学构建方法与分析[M].刘来福,杨淳,黄海洋.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刘朝晖.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李祎.数学方法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4]龚运勤,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方法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数学教学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错在哪里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