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内容的探索

2015-05-30陆仲富

关键词:教育途径人文素养

陆仲富

摘要:语文教育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不同与其他教学科目,语文教学更注重教材内容更深次的思想内容发掘,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情怀和思想。本文就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必要性作了简要的阐述,并加强初中语文的人文教育提出了几点浅薄的意见,以期为初中语文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 人文素养 教育途径

【分类号】G633.3

人文教育即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人文的精神和素养。该教学理念的重点的将人文精神作为教学的核心,以实践活动实现人文精神的教育。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教育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内容的研究也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视为重点研究内容,教育领域都试图探寻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整体的人文素养。因此,初中语文的人文教育对学生初中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众所周知,语文教材的内容编排是按照一定顺序组合的,其内容包括了古今中外,与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这些来源生活的素材在作者文字加工之下又高于生活,使其富有语文的人文精神,同时也和人们的生活联系。因此加强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有利于帮助生活阅历尚浅的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情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台阶》这篇课文,文章父亲复杂的心里情感初中学生可能不会经历,但是文章通过极富情感性的描写,加上语文的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也能循序渐进地感受到文章中父亲的复杂心理,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

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工具性的学科,且应用非常的广泛,基本上每个人每天都会运用语文。而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就主要体现在字词句短篇这些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但是新课改环境下,语文的教育的重点就不只是在这些基础知识的教学上,这样就将彻底丧失语文的人文性。此外,语文学科中人文性是其极为重要的属性,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所在。因此,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就不应只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付教师的互动,以及在学习中的自我创造。

如果语文的工具性是突出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那么语文的人文性就是突出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中进行学习,在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下,以语文课堂内容为基础向学生传递一种积极的态度。如果语文教育只重视其工具性,反而忽视人文性,或者重视人文性又忽视工具性,会导致语文教育很难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目。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和当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初中语文教育就需要加强人文教育,在发挥语文工具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加强初中语文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

人文教育的主要实行者是语文教师,在语文人文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甚至直接决定了人文精神的有效性。因此,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加上教师的言谈举止、思想观念、道德素质等基本素养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于是,为了保证初中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就需要不断提升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学校则需要创建一支人文素养过硬的教师团队。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角色,其担任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教师的素养就不仅仅是体现学识渊博上,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精神面貌、治学态度及人格魅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如果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并充分发掘教材内容中的潜藏人文精神,结合有效地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教材的理论知识,还能促进学生感悟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精神

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文本内容都包含着人文精神的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讲授《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可以更透彻的理解文中母愛人文情怀,教师可以与同样描写母爱的《合欢树》相互联系,作为《我与地坛》的补充,实行对比教学。通过两篇文章的对比后,学生更可以深层次的体会到作者目前怎样面对艰苦命运的压力,并在艰苦的生活环境过完了其一生,也正是由于这种无私而伟大母爱的存在,使作者感悟到了怎样面对命途多舛的命运对他的折磨,怎样解决在逆境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和问题,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之下,作者逆境中生存能力变得更为坚韧。通过对文本母爱精神解读之后,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对母爱的感悟,给学生自己表述的机会,让其在课堂中自我表达出母亲的爱,对母亲的感谢。

通过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语文的教材内容大多以文字的形式存在,虽然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和理解,但人文教育下同样需要重视学生的直观感受。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制作精良的教学课件,利用网络媒体的资源优势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直观的效果。比如,教师讲授《我的呼吁》这篇课文时,可以挑选两组对比性较强的图片,以激发出学生内心更深刻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自然与社会中关于生命绽放的精美图片,之后再展示一些生命受到迫害的图片,如海边黑色的海鸟、非洲瘦弱的小孩、干枯的河流等。利用各种图片的鲜明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了自然与社会中不同生命,使其内心不由自主受到震撼,从而激发出学生对生命的重视,保护自然维护和平的文本主题也就潜移默化下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图片与文字教学效果的最大区别是图片能从视觉上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感悟,让学生可以在潜意识下就形成对人文思想,从而实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特点决定了其教育需要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而语文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实行者,就需要做到为人师表,加强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起到有效的表率作用。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体验,从内心自然形成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沈大兴.浅谈初中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J].才智,2010,(14).

[2]张立刚.中学语文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先秦儒家人文教育的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4.

[3]彭泽元.初中语文人文价值梯级性建构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0,(02).

[4]曾建.语文教师素质与语文人文教育的回归[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猜你喜欢

教育途径人文素养
幼儿安全问题与教育策略分析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家校携手,共筑和谐育人环境
民汉合宿下加强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途径探析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