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单的复杂 “生本”的语文

2015-05-30骆正位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落花生教学内容教材

骆正位

让语文回归本真,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的内容,按语文的规律做语文的事情,最终

就必然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

素养。

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应该是怎样的呢?这样的课期待用“简单”的目标、内容、方法、路径、手段去实现学生“复杂”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在“简单”中成全“复杂”,在简约中成全高效。我校近年来深入研究的语文“生本”课堂,就能够在简约中实现高效。

一、目标适宜:宁少勿多,宁缺毋滥

教育的最高追求或终极目标是为了形成人或成就人。课堂教学当然地指向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这是“生本”课堂的要义与旨归。语文教学如果真正能够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设计,那么它应该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活动。语言素养——“听、说、读、写”四项本领的提升就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6~12岁的儿童,他们有着自身特定的心理水平和认知水平,有着自身独特的学习需求和承受能力,因此在学习目标的制定上不可太高、太难、太多、太杂。“生本”语文课堂从目标开始就规约教学,为学生“代言”,重点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宁少勿多。一节课毕竟只有40分钟,刨去学生注意力不够、不能集中的那一些时间,有效学习的时间并不长。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切忌贪大求全、虚张声势。“生本”课堂赞同“一课一得”的观点,教师要逼着自己去做减法,逼着自己去筛选目标,力求使每一课的目标简化精练、浓缩聚焦。这样的教学才有可能扎得下去,呈现出富有实效的课堂。在密切联系第三学段课程目标、悉心研读教材之后,我为《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下称“《落花生》教学”)设立了这样的目标:

1.抄写、品读课文关键语段,领悟花生品格,明白做人道理。

2.研读关键段落,掌握“借物喻人(理)”的描写方法。

3.学习用一段话写身边的事物,表达从中领悟的道理。

细细审读,其实就是读懂“关键语段”,研习“描写方法”,就是理解和运用。在教学中,我领着学生一起聚焦两个问题——为什么写?怎么写?这就使目标变得更清晰、简约,学生看得见,够得着,他们甚至可以在学习中自我检测,自我评价。

二是宁缺毋滥。语文“生本”课堂要求写进目标的每一项内容都指向学生的发展,都真正属于“语文”,侧重“语用”;目标与目标之间应该密切联系、自成体系,从而为高效推进“这一节”课的学习形成科学的逻辑起点和教学指引。如果“教”的思考不成熟,“学”的指向不明确,这样的目标宁可不要,否则南辕北辙,耗时费力,最终会伤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质量。在《落花生》教学中,我抛弃了其他“创造性”的目标,选择上述三个方面,首先因为它们姓“语”,是在“耕自己的地”;其次,目标之间相互照应,相互借力,层层递进,好落实,好推进。

让目标是“语文”的、清晰的、简约的、可操作的,让教好教,让学好学,这是“生本”语文课堂目标制定的基本追求。

二、内容精当:紧扣目标,紧抓教材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个观点在教育界已成共识。“生本”语文主张选择精当的教学内容,不弯弯绕绕,不别出心裁,不臃肿,不急躁,为达到目标贡献力量。60年前,郭绳武先生在《初中国文课程标准草案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任何一篇文章都包含无数的规律,在教学上,绝不能一下子全面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逐步地适当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郭先生的话放在现在的语境中依然合适,“教什么”固然重要,但不能操之过急,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根据课程标准设定的年段目标,逐步地适当地去选择,去落实。王荣生先生也说,我们的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能够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能够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并最终有效达成语文课程目标,那么它就是“好课”。实践中,“生本”语文追求不偏离轨道、不故弄玄虚的“好课”,它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照目标、对照教材做取舍、做提炼、做预设的过程。

1.据目标而定,不枝不蔓。

语文课之所以是语文课,是因为教学内容受语文教学目标的制约和指引,是因为教学内容指向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具体到“这一节”课来说,我们在选择教什么的时候,绝不能游离于之前定下的课时目标而随心所欲、胡乱发挥,致目标与内容“两张皮”,致教学变成“无头苍蝇”,不仅效果不保,更会让教学变得复杂难控,徒增烦恼。目标既然已经定好,就要成为教学依循的方向和路径,就要以此去落实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落花生》教学的内容是完全依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而确定的。比如,整节课教师之所以花了几番功夫研读第十自然段,亦即父亲对“我们”语重心长地说的那段话,是因为目标一“领悟花生品格,明白做人道理”需要读懂它,目标二“掌握‘借物喻人(理)的描写方法”需要研究它,目标三“用一段话写身边的事物”需要模仿它。

2.据教材而定,省心省力。

“生本”语文主张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内容,从教材中发掘、筛选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教学不会偏离主航道,也省去了挖空心思找内容的麻烦和焦虑,使教学变得清晰、易控、省心、省力。为此,我们需要修炼一种功夫,就是要能够分得清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语文教材中已经包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我们只要依据课文进行教学就可以了,无须另行选择,另起炉灶。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知识、技能、方法等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它们是教学的主要方面,需要我们拨云见日,结合教材的

实际情况,从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认真选择,狠抓

落实。

《落花生》的教学内容不是“空降”的,也不是绞尽脑汁创造的,而是在认真研究了教材之后,紧紧抓住教材编写的课后题寻找、确立的。如教材最后编写了“小练笔”,虽然老师们都知道这是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容易被忽视或处理失当。在“生本”课堂里,这应该是当堂落实的教学内容。于是我便借助第十自然段“借物喻人(理)”的写法这个现成的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发现写法,用心练笔,学生言之有序、言之有物,效果绝不是课外自己写写可以比的。

三、过程简约:以学为主,以教导学

一节好的课,或者说一节好的“家常课”应该是目标简明、结构简单、方法朴实、教师省力、学生卖力的课。我们通常概念中的“家常课”多指向教学过程的“家常”,往往是对课堂不炫技、不花哨、简单、朴实的一种认同。“生本”语文的课堂就是这样,它强调以学为本,学教结合,以学促教,以教导学,追求过程的简约朴实,特别主张在教师引导之下的学生自学。

语文学习为什么可以是自主、自学的?这关乎汉语文学习的本质。汉语文的学习过程,基本遵循的是“听说读写悟,语感为文悟,无悟则无文,语文贵文悟”的规律和主张。“语感文悟论”告诉我们,感悟既是汉语文学习规律的内化过程,也是汉语文应用规律的外化体现。汉语文学习主张的“博学”“审问”指向有所感,“慎思”“明辨”“笃行”指向有所悟。实际上就是强调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可以说,学语文的一大特点就是无师自通,语文有着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特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言是靠自己学到的。因此,“生本”语文课堂当然应该是自主学习的课堂,是以学为主的课堂。无论是认字写字、阅读理解,还是口语表达、练笔习作,都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安排学生潜心自学,以使学生能够借助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认知,通过言语实践,获取新知,收获真正属于自己的认、写、读、说等方面的意义。这种弥足珍贵的自我建构不是教师的“讲”和小伙伴的“帮”能够代替的。教师要做的,就是立足现场,保持倾听的姿态,了解学生的需要,提供必要的组织、帮助、点拨和引领。

《落花生》的教学过程,本质上就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比如感悟“花生品格”的过程中,我安排了阅读“资料袋”捕捉信息,让学生自己抄写、批注第十自然段并和小伙伴交流,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自学几句含义深刻的话,以及补充阅读《许地山》等教学环节,所有环节都是学生在自己学、自己悟,教师只是穿针引线,激励导引,他们学得有滋有味,效果自不待言。

四、结构明晰:制约随意,制造可能

教学结构,是和教学效率紧密相关的一个因素。优化的教学结构将有效制约课堂的随意性,为高效教学制造机会和可能。我们在推进“生本”语文课堂的研究过程中,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形成了“四步七环节”教学框架。图示如下:

第一步,亦即第一环节:明确目标。

前文已经对目标进行了阐述,这里想强调的一点是,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有明确的目标,学生也应该知晓目标甚至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从而明确学习方向,强化学习动机。《落花生》教学一开始就带领学生明确本节课重点学习“为什么写”“怎么写”就是这个意图。

第二步是自主学习,其中有三个环节:引导自学、独立学习、小组合作。

“引导自学”不只是心理动机的激发,还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学任务,为他们指引自学的方法和路径。“独立学习”是那种挪到教师“教”之前的“学”,是“先学”,是进行自主建构的听、说、读、写实践。“小组合作”一定是在独立学习之后的合作,不仅可以缓解教师难以顾及每一个孩子的尴尬,更可以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启发、互相帮助,使辅导者在辅导中获得“教”的体验和方法,进而促进学,使被辅导者获得“教”的“一对一”甚至“几对一”的关注,学习质量自会得以保证,同时也必将因为这样的关注和成功的体验而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当然,也不是每个教学内容都必须有“小组合作”,要视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来确定合作的必要性。《落花生》教学在品读课文关键段落和语句的时候三个环节都有,其他教学内容则没有安排“小组合作”。

第三步为分享表达,同时也是第五环节。

经过前面的自学、合作,为学生创造一次分享表达的机会,不仅仅是汇报答案,更是指向学生语言表达水平和思维水平的提升。分享表达,可以面向小组,也可以面向全班。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在课堂上形成“交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分享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或是困惑,以此来历练胆量,借助“知识”促进“能力”。在《落花生》中,我先后安排了多次分享表达,对学会、会学意义深远。

第四步是检测达标,主要有“当堂检测”和“测后导学”两个环节。

教学“是否到了那里”需要评价、检测。“生本”课堂坚持当堂检测,反对将检测放到课后,变成家庭作业,否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还会影响学习效果。在当堂检测的基础上了解学的情况,精讲释疑,适度点拨,进行测后导学,会让教学变得更加扎实。比如,在《落花生》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练笔并汇报交流,就是为了检测学生是否学会了“借物喻人(理)”,而我和学生的互动及生生之间的评价,就是“测后导学”的具体落实。

简单的复杂,是“生本”语文教学的姿态,它更应该成为当前推进语文课程向前的一种哲学,一种理念,一种境界。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落花生教学内容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各极其妙的《落花生》
——许地山、老舍同题散文《落花生》比较赏析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秋天,落花生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落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