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与举措
2015-05-30蒋炜
[摘 要]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医学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极为重要。造成当前创新能力不足问题的原因有诸多方面。从科研实践、培养学术目标与学术氛围、加强导师考核、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创新成果以及开展主题研讨式教学等环节,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的举措,为推动研究生培养和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类研究生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152-03
高等医学教育肩负着培养祖国医疗卫生事业接班人的重任,而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医学本科教育与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中间环节,起到承上启下、开拓创新的重要作用。硕士阶段的学习,不仅需要更为细致深入的专业教育,另一方面,其地位的特殊性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独立科研能力,为今后专业性更强的博士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从国家层面而言,创新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落实到医学发展战略上,培养高层次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将极大有助于我国未来医学科技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有中国特色的、高度原创性和先进性医学科研成果的开发和创立,不仅可提高我国医疗卫生在世界上的地位,更能广泛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为国家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贡献。
就硕士研究生这一承上启下的培养对象而言,其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又有一定的特殊重要性。
(一)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深化
医学硕士生大多具有很好的医学本科阶段的学习经历,但目前医学本科教学基础学科分别教授的现状有时会使得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点比较散乱,缺乏系统的梳理和理解,因此,这就要求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抓住今后临床与科研可能涉及的方向,巩固与深化专业知识的理解,把握最新科研方向与进展,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融会贯通。
(二)科研兴趣的发现与落实
科研热点和前沿的把握是一个长期、系统的积累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而这对于研究生而言,既是一个训练过程,又是对其今后发展方向创立的初级基础,也只有发现了自身的科研兴趣落实点,才能给自身树立今后临床与科研进步的目标,才能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为今后成为“大家”打下坚实基础。
(三)思维模式的开发与拓展
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学习方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的过程;而由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则更是学习思维模式的转变与培养的过程。独立科研思维的培养、失败中经验的总结与提升以及研究方向的拓展和创新,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也许是个痛苦艰辛的过程,但却是成长经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创新思维模式的培养与训练显得尤为必要。
(四)团队意识的形成与培养
团队合作意识是现代社会中事业成功的基石和保证,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渺小的,分工合作、协调共进才能取得研究的突破和创新的成果,这也是研究生人格发展和培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二、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本科生阶段科研训练不足
大多数本科医学院校在本科生教学中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填鸭式教学为主,缺乏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和科研思维的训练。学生在本科生阶段参与基础学科各课题组研究机会少,动手能力培养不足,学生考试能力强。进入研究生院后,导师发现学生科研思维薄弱,并且对科研缺乏必要的了解,这就迫使导师必须从头开始培养与训练,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时间又很短很宝贵,这也一定程度上客观造成了研究生毕业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参差不齐。
(二)攻读学位的动机与学习态度
目前医学院校的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大城市小地方、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资源、医疗待遇和成长空间客观来说,差异很大,这也造成了医学本科生攻读研究生的目的与动机不一,不少学生受迫于就业压力或者追求名校情结。而以对学术追求为目的的学生人数不多,又因为经过艰辛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很多学生会出现学习的疲惫感,认为进入了名校了任务就完成了,客观造成了学习态度的不明确以及主观能动性的不足。
(三)医学硕士生培养模式的缺陷
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模式客观分为“临床型”或者“科研型”,以我校而言,临床型在前半年课堂学习后即进入临床各科室轮转,最后有半年的科研时间;而科研型在半年至一年课堂学习后即进入各导师课题组开展科学研究,其间有半年临床训练时间。这两种培养模式各有利弊,就临床型硕士研究生而言,平时大量的病房工作可以培养临床能力,但同时繁重的临床工作也使得平时创新思维的培养及科研能力的训练成为一句空话,而最后半年的科研时间又是极大的不足,也就造成了毕业时,独立科研能力、科学论文及科研标书撰写的能力不足,这对于当前培养“复合型”医生的大趋势和目标是非常不利的。
(四)各院校各课题组之间学术氛围参差不齐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除了要求学生多查阅文献、撰写综述以外,还要创造机会及引导学生多参与各级学术活动,把握本学科、本领域前沿和热点,并且要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多与著名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与请教,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和视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当前各级高校学术氛围不一,各课题组之间差异也很大,学术开拓精神不足,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术气氛和科研创新风气。
(五)研究生科研创新动力不足
科研能力培养和创新开拓除了要有很好的科研热点敏感度以外,导师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但是当前,有的导师科研经费不足、导师研究生招生过多导致照顾关注学生不够,临床学科导师要忙于临床工作等原因,也造成了培养计划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师没有精力去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客观导致了研究生科研创新动力不足。
(六)教学理念与培养模式先进性不足
当前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理念包括研究生教学,在课堂授课模式上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单一,成绩评估重考核轻实践,这就极大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将受到极大影响,这也使得探索时间新型的研究生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具体举措
(一)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打下科研基础
本科生在基础医学院学习期间,正值各基础学科学习时机,在学习间隙应参与基础学科各课题组研究和进行简单的实验室操作;同时,学校可以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并招募有较强科研能力的老师,让一部分掌握一定实验基础及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比如我校的“正谊学者”计划,这将有助于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对科研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并有助于科研能力的训练与科研思维的培养。
(二)注重学生思想交流,培养学术追求目标
目前入学的研究生进入“90后”为主阶段,个性上更为独立,思维也很活跃,这就要求导师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多交流谈心,培养他们正确的科学研究态度,确立学术追求目标,而不是单一的工作式的布置和指挥。同时,要塑造良好的性格和团队协作精神,要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认识,发挥互相交流和协同工作能力,这将有助于更为优良的科研成果的取得,也利于研究生今后科研工作的组织与开展。
(三)培养学术氛围,加强师生学术研讨
学校层面,良好的学校学术氛围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塑造和培育以创新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原动力。学校应积极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学术研讨会,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开拓科学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学科层面,要打破各课题组之间的壁垒,定期组织各学科组研究生进行活动与交流,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可以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并做到交叉学科的融合。课题组层面,导师要与知名学者和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协作,定期邀请他们进行讲座与组织学术交流,导师与学生打破师生隔层,相互为师,积极交流,鼓励与引导学生多参加国际国内权威学术会议,积极发言与交流,这也将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拓。
(四)加强对导师考核,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成才的核心,也是研究生学习的榜样和动力。学校层面,要定期对研究生导师加以考核,对导师自身的科研成果和课题取得加以评价,对所培养毕业生的成绩加以考评,以保证优秀的导师引领学科发展,同时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导师自身,应积极把握所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临床学科的导师在繁忙临床工作时要注意定期与研究生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结合临床实践和难点热点开展转化医学研究,以导师相对成熟的选题为依托,规范指导,共同探讨,调研汇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研究生开拓科研创新思维,使研究生在科研能力深度与广度上有极大提高,最终推动研究生毕业时具备一定的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五)重视研究生学术成果与创新,建立有效保障机制
一方面,积极鼓励研究生将取得的科研创新成果在国际国内权威学术会议发言交流,并积极向高影响因子期刊投稿;另一方面,也应积极鼓励研究生将自己的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在实践中吸收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形成厚积薄发的态势。同时,导师也应尊重学生的成果和工作,引入课题奖励机制,重视学生最为关心的毕业后问题,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避免后顾之忧。
(六)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专题研讨式教学蕴含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需的内在要素,有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本科生的教学中,特别是在研究生的课程课堂教学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模式,并结合床旁教学、PBL等新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发展、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74-82.
[2] 陈新忠,李忠云,胡瑞.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0-11.
[3] 邵文涛.硕士研究生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1):168-169.
[4] 蒋炜.研讨式教学法在医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4(11):136-137.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