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高校设计艺术学科改革

2015-05-30王磊

大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设计艺术教学改革高校

王磊

[摘 要]高校设计艺术学科改革,应该对国内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学科现状进行分析,立足当今教育,着眼未来社会需求。在培养高层次设计人才的某些环节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的现状下,怎样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标准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教育工作者还应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在当今全球多元化、经济高速发展这一背景下,怎样让当代设计人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

[关键词]高校 设计艺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106-02

一、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步前进,经济水平的大幅提升,各个行业的蓬勃发展,大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进步。与各行业密切相关的艺术设计专业也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丰衣足食的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生活品质和精神品质上,审美品位越来越高。从身边的生活用品到工业生产的大型设备,从身上的衣着到飞机轮船,从食品包装到影视媒体,融入其中的设计元素越来越多,设计感越来越强。社会的发达程度与艺术设计水准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些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便把设计学科开设在高校中,为整个设计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由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而且都是以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思维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所以一直以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思维与模式都是沿用原来工艺美术教育的现成格式。[1]中国的艺术设计专业,从开办至今也有近50年的历史,这50年来,中国经历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艺术设计专业从最开始的每年几十名毕业生发展到现在每年几十万名的毕业生。除了学生数量的增多,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毕业生整体的质量和综合专业素质。这时候我们该好好地总结和思索一下,怎样合理地规划学科设置,怎样使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并适时加以调整。

我国高校近代的设计教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西方及日本等国家的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的影响。这些教育模式给我们的设计艺术教育带来了进步,然而,长久下来,由于各国设计教育思想理论和经验各有不同,各国近现代学校设计艺术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又存在差异,实在难以进行有效的借鉴,再加上我国设计教育领域力量相对薄弱,这就使我国设计艺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混乱局面,影响了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消化西方的设计教育模式,并有效地结合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

二、现状

学科专业:目前,国内本科院校的“设计艺术学”学科下,包含的专业方向有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景观设计、陶瓷设计,等等,大部分专业方向的学制为4年,这些专业方向所涉及的相关学科领域差异较为明显,专业跨度较大,有的专业方向甚至与多门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有交叉。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有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园林学等;产品设计方向则需具备机械理论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支撑,等等。

人才培养:有相当数量的本科毕业生因能力不足而不能直接从事专业工作,或达不到从事专业工作标准。

社会需求:在设计单位中,职位种类繁多,且细化程度与高校专业并不一致,导致很多单位管理人员在招聘某些职位(如职业经理、设计总监等)时会感到难以抉择。因为这些职位通常需要应聘者具备多年的工作经验、综合的设计理论以及掌控全局的能力等。

三、观点

(一)调整专业建设,打破传统设计教育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2014年,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专家认为,我国向职业教育转型主要是课改问题,整体上,这种转型的中心问题还是课改。在设计艺术课程体系中,把职业技能培养放在首位迫在眉睫。

1.根据学科知识体系和专业特点等来限定学制年限,调整课程结构。早在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学院就已经在设计教育方面做了尝试,并且通过包豪斯教育模式培养了大批设计类顶尖人才。他们的学制包括3个层次:半年预科教育,进行基础课程训练;3年制设计及工艺教育,包括在各类工厂进行实习;2年制建筑教育,学习结构、技术及进行实习,相当于研究生阶段。[2]包豪斯教育模式的成功得到了印证。设计艺术学科下很多专业方向涉及的相关学科领域和专业范围差异较为明显,我们应该按照专业的特点和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的多少来设置专业的学制,例如可以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和景观设计专业的学制设置为5年等。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为例,以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产学互动创新多元化课程体系,培养具有现代产业设计服务思维和敏锐商业意识的设计研究型创新人才,构建了相应的“1+2+1”教学平台和课程体系,即1年基础课程(各类艺术、技术基础课程)+1年专题研究+2年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在保持设计学科的基础上重建课程结构,实行大平台-设计基础课程、中平台-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高平台-专题研究课程。此外,增加研究性模块课程,着力培育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2.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为优势,交叉融合打造综合性教学平台。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的综合优势,以教学工作室与教学团队为基本单元实施和管理教学任务。以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系统解决设计问题的教学团队,共同有序实施教学,嵌入商业、管理和人文知识的综合型课程,充分体现项目式教学和设计研究的综合特征。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在设计公司的培训基地或科研团队中的实践能力可作为学校衡量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标准。这样既能真正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让学生从这种综合性的团队和生活中得到更多的体验,获得更多的设计灵感。

3.注重以协作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在高校艺术设计课程中,协作参与的教学方法不仅仅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研讨过程,还为学生在今后设计中与其他各阶层人员的交流合作打下基础。协作参与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培养学生养成集体研讨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学生踏入社会后与别人进行良好合作。课程体系要具有时代性、探索性、综合性、实践性以及人文性和个别性,教师教学要关注学生智能领域与非智能领域的统一,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新颖多样。[3]在教学内容中,教师应选择带有思考及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解答,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并鼓励学生寻查多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在课堂中就课题展开讨论,保证研讨过程中自由争论的气氛,提高学生独立设计的能力。

(二)细化专业方向

目前,欧美及日本一些发达国家的设计学院中,如IED欧洲设计学院,除了培养专业设计人才外,还注重培养设计管理类人才,如设计经理、时尚营销及传播等。如果我们能够借鉴这种模式,就保证了设计单位的职位与高校专业方向的一致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社会需求的空白。在国内高校专业设置中,可以尝试开设设计管理专业、设计营销专业等,以保证我们的产业源头能够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出大量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三)政府、高校和企业的联动机制

发挥政府职能,加大教育投入,在社会范围内实行校企合作机制,这也是开放式教学实施的伊始。我们可以根据不同设计专业的特点,通过政府介入,适当安排学生参与必要的实践活动。这样的联动机制,可以使学生明白理论在实践中的作用是什么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理论解决问题,还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联动机制下,可以使学生树立完整的设计意识,有益于帮助学生摆脱自我中心性的设计立场。通过与企业及市场的频繁接触,学生可以在本质上改变自己对设计的狭隘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主要联动机制模式如下:

1.以官方的形式,频繁地举办各种设计比赛,且奖励力度要大、影响力要广,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主要面向的群体多倾向学校设计类专业的师生及社会上的设计单位人员。

2.设计机构需与高校合作或作为高校培训基地,每所高校可以拥有多家科研基地。设计机构可以与院校合作,利用学校的科研实力为设计机构服务,一方面可以使设计单位获益,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办学质量。同时,好的设计不仅可以为学校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为学校带来公众认可的声望和信誉,可谓一举多得。

当设计成为一种职业,即设计师的出现,设计概念又延伸出许多设计教育与教学的话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知识社会的到来、创新形态的嬗变,设计也正由专业设计师的工作向更加广泛的民众群体渗透。[4]在整个设计产业中,我们作为设计工作者和设计教育者,肩负着社会的双重责任。我们应注重产业中的每个环节:人才培养、商业运作、产品良性循环,等等。在当今全球多元化、经济高速发展这一背景下,怎样让当代设计人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满足社会需求,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所深思的。

[ 注 释 ]

[1] 马振龙,等.跨文化艺术设计教育尝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邬烈炎,袁熙旸.外国艺术设计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3]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 夏燕靖.艺术设计原理[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覃侣冰]

猜你喜欢

设计艺术教学改革高校
空间设计在度假酒店设计中的运用
从观察到表现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信息时代的文化传播者
设计艺术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关系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