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我国当代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路径选择
2015-05-30苏丽亚
苏丽亚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顯得日益重要。实行政治民主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五个有利于”是我国当代政治体制改革应该遵循的原则,基于此本文提出应进一步理顺党的领导和国家政权的关系、以效率为突破口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继续加大反腐力度、改变小生产者社会政治心理规范社会成员政治行为,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和借鉴西方一切有益成果和成功经验等以此作为探讨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民主;路径选择
政治体制改革是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政治体制、政治权力结构、政治运行机制等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旨在优化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运行过程。任何一种政治体制改革都是一种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与政治利益的重新调整,涉及到一个政党和国家的重大结构性变革。因此,我国当代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及采取什么样的路径,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存亡与发展,对我们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文明走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一)政治体制改革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我们要坚持从国情出发,总结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决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但是某些具体的政治与行政体制还存在一些弊端。邓小平指出,这些弊端已经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果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会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1]因此,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改革政治体制。
(二)政治体制改革是保证经济体制改革成功进行和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需要
我国原有政治体制是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存在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权力过分集中、机构林立庞大,法制不健全等现象。其负面后果是滋长官僚主义、助长不正之风、造成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财政负担沉重。因此,“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以贯彻。”[2]只有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建立起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才能巩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为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提供政治上的支持和保证。离开了这种支持和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有序建立,社会转型过程中诸多矛盾关系的适时、合理的协调解决,都是难以想象的。
(三)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问题是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这些制度如果不健全,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就必然受到危害。“文化大革命”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法制原则遭到破坏,个人崇拜、个人专断、家长制作风滋长蔓延。因此我们必须吸取教训,对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进行改革。只有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法制化,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我国当代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的源泉。”[3]体现在政治上,这就要求充分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使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只有使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能够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勇于探索和创新,党和国家才能保持充沛的活力,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当然要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为依归。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越性应该表现在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着眼于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和环节,调整和变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成分。要使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一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也没有做过,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因此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我们学习,所以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要广泛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关切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还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途径。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和利益关系格局日益复杂。因此,继续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认真考虑和兼顾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展好,只有坚持这样的决策取向,我们的改革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获得成功。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在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会明显增多,有的还会突出起来,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政治课题,必须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要以满腔的热情解决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各种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防范和惩治邪教组织的犯罪活动,坚决扫除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把加快改革和发展的紧迫感同科学求实的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社会和政治的稳定。
(五)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是硬道理,共产党执政必须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种种矛盾,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根本的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经济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推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是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最根本的价值决策取向,我们要始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我国当代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政治体制改革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前无古人,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展开的,因此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走的是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道路。同时,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共产党作为政治领导核心,应当善于统筹全局,合理规划才能保证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和成功。实行政治民主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进一步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进一步理顺党的领导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实现党政分开,解决党包揽一切,以党代政的问题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力量抓好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党委要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依法履行职能;要支持政府依法充分行使职能,推动政府依法行政;要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二)以效率为突破口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要围绕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资源,来加强对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研究,要切实解决分工重叠的问题,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學规范政府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重多头执法的问题,要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同时还要真正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和民主监督。把提高效率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符合我国目前的实际和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的要求。
(三)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我们要扩大党内民主、健全党内监督,通过创新和完善制度加强对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和制约,切实解决好党的领导者个人过分集中权力的问题,同时改革应该是全面的整体配套的,在加强党对人大领导的过程中,必须同时推进党内民主,对担任人大领导职务以及政府两院领导职务的党员领导同志加强监督,切实破解主要领导人说了算的难题,防范他们滥用权力。推进党内民主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着眼点,努力实现党内权力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四)继续加大反腐力度
政治体制改革与腐败现象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我党反腐斗争的力度越大,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越大,越有利于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出现的腐败,已经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而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这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公职人员选择了以腐败作为满足个人利益的途径和方式,从而昭示现行的制度结构和制度安排存在着重大的缺陷,使权力运行具有很大的个人随意活动的空间,不仅诱使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腐败活动,而且提供了相应的机会,使从事腐败活动被发现和受制裁的机会很小。换言之,腐败已成为一种有利可图、有机可乘的达成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方式而被许多公职人员所选择。因此,为了遏制腐败滋生蔓延的势头,我党把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并确定了加强廉正法制建设的目标。在反腐斗争进入攻坚的现阶段,我们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我们要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为大众传媒的监督作用提供充分的保证,我们要逐步地开放舆论,逐步地扩大新闻自由,我们要加强教育,教育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正确行使权力,自觉与腐败现象作斗争。
(五)改变小生产者社会政治心理规范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之前的社会,是小生产心理积淀极为深厚的社会。小生产心理的久远影响,不仅直接渗透于经济、文化领域,而且极为顽固地影响着政治上层建筑,这既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趋势相对立,又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背离。因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启发人们的社会主义觉悟,从根本上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六)以科学态度学习和借鉴西方一切有益成果和成功经验
现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们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要充分顾及中国的文化传统,又要善于学习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先进经验和文明成果,同时,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还要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和借鉴西方一切有益成果和成功经验,但借鉴不能照搬,这些原则应用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必须适合中国国情,只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渐进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才可以创造出优越于资本主义国家而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既是一场革命,也是一场试验。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决果断、审慎稳妥,做到先运筹后运作,由知到行逐步展开;先示范后遵行,由上到下逐步推进;先突破后普及,由点到面逐步拓宽;先调整后完善,由易到难逐步深化。,在改革的进程中,我们既不能不顾条件急于求成,也不能因循守旧坐视良机。作为一项斩新的事业,改革不可能没有阻力和风险,但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没有出路。如果说维护昨天要比创造明天冒更大的风险,那么改革既是面对风险,更是赢得机遇。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邓小平文选》[M]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王德宝主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