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文化视角下档案、图书及出版的数字化融合

2015-05-30王为

出版广角 2015年8期
关键词:出版档案图书

【摘要】公益性出版社、公共图书馆和公共档案馆都是面向大众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的文化资源,但也存在着优质文化资源共享困难的问题,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探讨了公共文化视角下档案、图书及出版的数字化融合,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改善建言献策。

【关键词】档案;图书;出版;数字融合

【作者单位】王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公益性出版社、公共图书馆和公共档案馆都是由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公益性服务单位,是面向大众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公益性出版社包含人民出版社、盲文出版社和少数民族出版社,它们在新闻出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图书馆履行着服务科学研究和普通读者的双重任务,它的设立为全民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保障,极大丰富了广大人民的精神生活。公共档案馆负责档案的收集和保管,其保存的档案史料对社会大众了解历史的真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公益性出版社、公共图书馆和公共档案馆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的文化资源,但是受到数量的限制,在浩瀚的卷帙中想要查到所需信息往往是很困难的。数字化技术手段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实现了公共优质文化资源的高度共享。本文将探讨公共文化视角下出版、图书及档案的数字化融合,从而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提高献计献策。

一、公共文化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财力和人力支出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资源的匮乏与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形成了矛盾。国家为改善公共文化服务做出了许多努力,其中新闻出版领域的农家书屋工程就颇具成效。虽然目前社会对农家书屋出版物的种类和数量还存在争议,但是作为改善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农家书屋的建设还是体现出了重要的价值。我国的人均藏书量仅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数量的1/3,2008—2011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國人均购书经费不足1元,这深刻突显我国公共服务文化方面的问题。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档案馆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其建筑面积、开放量和档案收藏量都有所增加,但仍面临专业档案人才不足的问题,从而限制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发挥。

2.数字化融合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给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带来了希望。采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将公共文化资源通过数字化的处理手段存储在计算机之中,借助互联网技术便捷地实现社会公共文化资源共享,从而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档案、图书及出版的数字化融合是构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突破口,体现时代的特征。

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优点还体现在整合数字资源的同时,图书馆、档案馆和公益出版社都可以进行资源上的合作。这样的合作过程可以促进相关资料的归类整合,从而为科学研究提供更为翔实的资料,在优势互补之余将相同的内容合并,从而节约公共文化资源。档案、图书及出版的数字化融合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二、档案、图书及出版数字化融合的可行性

1.明确分工的需要

从公共档案馆、公益性出版社以及公共图书馆的关系来看,三者基本满足“原材料”到“成品”到“展柜”的渠道关系。但实际上,三者的关系是交叉的。公共档案馆中的基础资源并不一定全面,图书馆中的许多文献也能提供原始和有效的资源,同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又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着公共档案馆和图书馆的资源,三者分工不够明确,从而导致公共资源的部分浪费。而档案、图书及出版的数字化融合能够打破这种分工不明确造成的职责混乱,从受众的需求出发,通过资源的分类整合来建立更明确的分工体系,从而使公共文化服务更人性化、智能化。

2.合作基础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档案馆、公共图书馆以及公益性出版社具有社会服务性的共性,同时都面临着公共服务欠缺的问题。它们都有迫切增强自身文化服务能力的要求,这为档案、图书及出版的数字化融合提供了基础。在国外,电子书成为纸质书的有力竞争者。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电子终端的普及,传统的阅读方式遭受巨大冲击,美国的百余家出版社都提供电子版的图书资源。图书馆与出版社的数字化结合必然会给受众提供更多的电子图书,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合作对打造数字化的文化资源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可知,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关系。

3.人力资源基础

档案、图书及出版数字化融合的可行性还在于一大批具有专业素质的公共文化事业服务人员出现。他们从事出版业、档案业和图书管理业,为档案、图书及出版的数字化融合提供了智力支撑。同时,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大批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人才,这些都为档案、图书及出版的数字化融合打下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三、档案、图书及出版数字化融合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实际难题

难题之一在于公共图书馆、公共档案馆、公益性出版社虽然都由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管理和资助,但是就主管部门来说,它们分别隶属于文化部、国家档案局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部门的不同给出版、图书及档案的数字化融合协调工作带来难题。如果不能协调好文化部、国家档案局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之间的关系,那么档案、图书及出版数字化融合工作将难以进行。另外,公益性的社会性质导致它们本身就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目前单纯依靠财政拨款和少量的营业收入根本不能满足公共图书馆、公共档案馆、公益性出版社数字化融合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金的缺乏成为档案、图书及出版数字化融合面临的重大难题。

2.应对策略

由于所有权和利益分配存在问题,公共图书馆、公共档案馆、公益性出版社分歧的产生不可避免,这就需要政府从中协调。档案、图书及出版的数字化融合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文化部、国家档案局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机构等应以公共文化传播的大局为重,妥善处理三者间的关系。为了增强三者间的协调配合,笔者建议设立第四方协调机构,来落实三方的协作事项,从而使公共图书馆、公共档案馆、公益性出版社三家机构协同发展。

针对经费不足的现状,第一,政府要加大财政拨款的力度。因为公共文化服务本来就是政府应该履行的义务,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投资相对较少,而档案、图书及出版的数字化融合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可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全覆盖,而且从长期来看还能节约公共文化服务的开支。第二,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资金不足的现状,应该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尤其是一些具有文化开发经验的互联网公司,这样不仅能为档案、图书及出版的数字化融合工程筹得足够的发展基金,还能够带动整个文化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针对综合人才缺乏的现状,可以采取相关人才集中培训的办法。通过对出版业、档案业和图书管理业内的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获得选择和整合海量、分散、无序以及快速增长资源的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综合性的人才队伍是档案、图书及出版数字化融合工程的关键环节。针对人才的巨大缺口,可以联合相关高等院校采取对口培养的新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委托培养、联合培养和继续教育深造等模式来培养相关的综合人才。

四、结论

公共图书馆、公共档案馆、公益性出版社所代表的文化资源共享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数字传播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公共文化资源最广泛的传播。档案、图书及出版数字化融合是一项符合时代要求的有益尝试,它的实现将会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方式产生深刻变革。对公共文化视角下档案、图书及出版数字化融合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对更好提高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黄永林.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 文化遗产, 2015(1).

[2]张晗. 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的中国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研究[D]. 武汉大学,2013.

[3]张晗. 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下的美国数字出版业[J]. 新闻界,2013(20).

[4]史江,秦慧,赵德喜. 历史档案数字化进程中的业务外包问题探索[J]. 档案学通讯,2010(1).

[5]李惠萍. 档案信息化发展方向——档案数字化[J]. 云南档案,2009(11).

猜你喜欢

出版档案图书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从西方青年学者与翻译家看中国出版“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