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李荣洲

2015-05-30章慧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大自然中西结合

摘 要: 李荣洲,1940年生于江苏省徐州市,196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一直在南京艺术学院任教,长期担任油画教研室主任,现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其油画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展览中获奖,是一位朴实、真诚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多数是以乡村风景为主,无论是在意境、色彩还是创作技法上面,无不展示着一种特别的美。他的创作有自己鲜明的思想观念和独特的艺术理念,既展现了油画独特的美,又能传达出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精髓。

关键词:李荣洲;朴实;大自然;中西结合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每当听到这句诗,脑海里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李荣洲教授的油画作品,情不自禁地会拿起他的画册细细地品读起来,每每都是停不下来的节奏,偶尔也会临摹一些他的作品,但总是临摹不出那些画的神韵和精髓。

初识李荣洲教授,是因为父亲的朋友曾经送给我一本关于他的油画集,书很厚,共185页,翻开书的第一页,就是徐州著名评论家王华超先生写给李荣洲教授的评论文章,“胸中有高致,笔下无俗情”,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对李荣洲教授充满了敬佩之情,同时也对他产生了好奇之心,不知道是怎样一位艺术家才能配得上这样的评价。带着对他的好奇,我渐渐发现他是一位值得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学习的榜样,无论是自身的品格,还是对艺术的执着,都深深感染着我。

2014年3月29日,我和父亲一起参观了“诗意江南”——李荣洲教授的画展,画展举办的地址是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虽然当时正下着绵绵细雨,但丝毫不影响人们观赏油画的热情。画展的规模颇大,一共展出展品200多幅,展品中绝大部分为李荣洲老师近年来的作品。题材很广泛,包括人物、风景、静物、人体、主题创作等。李荣洲教授于1940年出生于徐州地区丰县农村,196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1991年和1998年分别在梅尔尼科油画讲习班和西欧各国研修。大学毕业后,李荣洲教授从未间断过绘画创作,尤其是在下放农村的那段时期,李荣洲教授矢志不渝地站在了艺术的道路上,踏踏实实地走着每一步,也许正是因为李荣洲教授这样坚持不懈的精神,使他体会到了绘画的无穷魅力,就像大海一样你无法知道它的尽头在哪里,你只有驾起一叶扁舟不停地在海上摸索前行,才能寻找到方向。

听一位伯伯提起,他孩提时,正赶上李荣洲教授下放农村,幸运的是,李荣洲曾指导过他,对于刚刚学习艺术的他来说,实在是太值得高兴了,所以每当回忆起这事的时候常常感慨万分。他还经常告诉我,李荣洲教授不仅画画的非常好,为人也很谦逊。每当他画好一幅作品,就会约上艺术界的三五好友,坐在一起评论作品,他的好友们偶尔会指出作品中的不足,他就会很开心地笑,在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来哪怕一丁点儿的不愉快,很多人对此都很迷惑不解,他的回答却是:“真正的朋友才会指出我的不足,促使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难道我不该开心吗?李荣洲教授不仅为人谦逊,并且从来不追求所谓的名和利,和他相识的人都知道,他穿着朴素,勤俭节约。唯一的投入就是在画画上,为了方便写生,他68岁的时候买了一辆车,经常自驾远赴江浙皖等地。前几年也认识了一些所谓的艺术家,他们谈的不是对绘画的认识和理解,而是满口的人民币。虽然他们的功底可能不错,但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依然存有对绘画的热情。记得吴冠中大师曾经说过:“画家走到艺术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画匠,可以发表作品,为了名利,忙于生存,已经不做学问了,像大家那样下苦功夫的人越来越少了。”我想李荣洲教授就是吴冠中所说的大家吧,摆脱了世俗的味道,蕴含着真善美的内在精神,具有“品淡如菊“的心性之人在当代艺术界真的是越来越少了,李荣洲教授就是这其中之一。

李荣洲教授自幼生长在农村,上小学的时候就经常画一些乡村景色,渐渐地对绘画的热情高涨起来。李荣洲老师的自述中经常提到那些曾经教过他的老师们,时至今日对老师的教诲牢牢记在心中。有一次他曾问过徐明华教授:“您在苏联学习期间,您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徐明华教授说:“学会了观察。”“学会观察”就是学习和掌握西方油画技巧的奥秘和根本。徐明华教授的这句话,对李荣洲教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绘画实践和指导学生的时候,最强调的也就是正确的观察方法训练。除了老师对他的指导外,大自然亦成为了他最重要的老师,自幼生长在农村的他,上小学的时候就酷爱绘画,一生中都说不尽对农村的眷恋。无论是凹凸不平的泥巴路,还是村头的炊烟,稻田里的茅草屋,晚归的渔夫,江边的灯火……都是他绘画的题材。苏天赐先生曾评价说:“李荣洲的画没有奇景,不刻意追求出奇制胜的新招,不做慑人的诡巧。李荣洲教授崇尚质朴的美,他认为最美的东西,往往就在那些最简单最朴实无华的东西,大自然其实才是他心中最大的瑰宝。”

李荣洲教授的代表作有《夕阳》、《深秋》、《小银杏村》、《家乡的石桥》、《江心洲小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江心洲小景》《家乡的石桥》这两幅画,既体现了大自然独有的神韵,乡村的静谧之美,又感受到了李荣洲教授浓浓的思乡之情。从风格和手法上亦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和他早期的作品有了很大的不同。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他为了追求画面的厚重丰富的肌理,逐渐地丢弃了画笔,改用画刀运作。明亮而丰富的色彩,粗糙而厚重的画面肌理,生动而活泼的刀触,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和观赏性,似乎有了印象派大师西斯莱和毕沙罗的特征,又有点彩派的味道。但是印象派画家们只关注自然表面瞬间光色的变化感觉,忽略了自然物本质的内在精神和气质美。在这一方面,中国传统艺术理念弥补了印象派的不足。李荣洲教授虽然接受西画理念的教育和训练,但是他的文化底蕴还是立足于民族传统根基之上的,对自然的观察和表现始终是中西结合。他的作品,色彩既丰富又和谐,既响亮又沉稳,生动而不狂放,活泼而不轻佻。画中有一种脉脉的温情,像一首抒情的乡村小调,深深地感染着观者。

自改革开放以来,油画艺术是美术界涉及最多的艺术门类之一,当代油画艺坛风格多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之景,但李荣洲教授的作品,亦称得上是独树一帜的,他的油画作品,鲜明地体现了他的人格特征。他朴素、自然、

真诚,从不追逐名利,亦不狂妄浮躁,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境界。只有达到这样的状态,才能创作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作品。作为艺术的爱好者来说,李荣洲教授是我的榜样,也是艺术后生们的学习模板。

参考文献:

[1]文泊月.胸中有高致笔下无俗情——油画家李荣洲其人其艺[J].当代油画,2013,(06):22-27.

[2]张华清.勤劳的结晶执着的硕果——观李荣洲“油画素描写生展”[J].艺苑(美术版),1996,(03):47-40.

[3]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理论家、画家左庄伟.用心灵抒写自然生命之美[N].南方日报,2012-05-23A20.

作者简介:

章慧,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

猜你喜欢

大自然中西结合
急诊内科患者急性肠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浅谈小学美术特色教学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探究
自然视域下的情感美
亲近大自然,体验快乐
大自然的佛教,流水般的洗礼
儒家思想与明治维新后日企的管理理念
新课程改革下的生物学科教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分析
肱骨外科颈陈旧性骨折临床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