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思考
2015-05-30赵俊
赵俊
【摘要】随着全国幼儿师范中等职业学校转型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院校,生源背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根据具体情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幼儿游戏》也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改变进行调整。从目标上看,本课程重点是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具备幼儿园各类游戏的设计、组织、指导及评价能力,为胜任幼儿园教师日常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这一点上不管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还是高等专科院校学前专业的毕业生都要达成的目标,对于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来说在科研、探索性学习等自我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上还要加强。经过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发现不管是从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课程的培养目标,还有课程内容和评价方面都需要做出调整,以更适合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幼儿游戏
1.对课程内涵改革的思考
本课程着眼于高等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其总体设计思路是:全面、系统地阐述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游戏指导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内容涉及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六大种类,游戏环境创设、教玩具制作、游戏观察与评价等内容。该课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技能型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让学生重视游戏,喜欢游戏,会做游戏,会评价游戏。力求在教学中体现科学性、专业性和实用性。在教学中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将课程分解为模块,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2.课程实施的具体计划
(1)教材选用:学生选用的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邱学青主编的《学前儿童游戏》,这本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用书,理论性较强,比较系统和全面。但是对于没有任何学前专业背景和基础的高职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在参考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翟理红、侯娟珍主編《幼儿游戏》和复旦大学出版社翟理红主编的《学前儿童游戏教程》后形成了自己的讲义,更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操作水平。同时,随时关注幼教领域的最新进展,将幼儿游戏的前沿观点纳入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是理论与实践体验一体化教学。“教”与“学”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游戏情境,尽可能采用体验式学习、操作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反思式学习、多媒体教学、现场式教学模式,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操作阶段聘请幼儿园一线教师担任相关教学任务的辅导教师。这样对于高中起点的学生来说,可以弥补他们完全没有接触过幼儿园的实践不足,丰富对幼儿园的感性认识。
(3)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课时数,对《幼儿游戏》的内容进行了精心的筛选,力求突出学生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体验和操作中内化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形成学习的体系。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板块:游戏基本理论、区域游戏组织与指导、游戏与玩具、游戏与教学、游戏观察与评价、专业拓展等。
(4)学习评价:在学期结束时把考核重点放在学生平时的学习积累和实践操作上,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自学拓展专业视野。平时作业成绩20%;实践操作成绩40%;专业拓展成绩10%;期末考核成绩30%。
3.课程实施的过程描述
(1)重视学生游戏兴趣的培养
学期初让学生大量体验儿童游戏,目的是想让学生从这种简单而充满趣味性、操作性的游戏中去感受游戏,对于初入门的学生会很容易走进这门课程,同时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会做游戏这是她专业化的表现之一,学生会从心里喜欢游戏、重视游戏,这是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基础,也是将来将游戏自觉的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基础。
(2)理论+操作,让学生玩中学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严格筛选教学内容,并将教学内分解为板块,每个版块安排两周的学习时间,一周理论讲解,一周学生实践操作,因为学生没有幼儿园的相关经验,游戏又是一门与幼儿园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所以先让学生感受幼儿园的游戏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较为抽象的理论。如在学习“结构游戏”时,第一周安排学生体验结构游戏玩具,学生在体验后能自己概括出结构游戏的含义,特点、价值及在其中出现的问题,第二周再讲结构游戏理论及结构游戏区的创设时,学生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再来学习就比较容易理解。
(3)鼓励合作、自主学习
高等专科院校的学生有高中学习的背景和基础,文字和理论理解能力比较好,课程实施放弃了原来对中职学生的以教为主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体验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要富有个性学习,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相互学习和监督,小组讨论后形成统一意见然后大家合力去完成,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性,学习效果也很好。在展示过程中,组间相互评价又促进了学生观察与评价能力的发展。让学习不在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灵动的体验、思想的碰撞和经验的内化。
(4)加强学生专业性的培养
在学习中鼓励学生多看专业书籍,多关注前沿的幼儿园游戏理论和研究,每周课前进行分享,在最后一个板块学习中,让学生学习研究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话题或者课题,初步地进行分析和探索。
4.课程实施的反思
(1)随着教学方法的转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度比较高,在兴趣的带
领下思考比较活跃,对理论的理解效果较好。以后还应在项目板块上进行优化,确定每个项目的教育价值最大化。
(2)在分组学习中,每组人数控制在4人,落实组长负责制,小组合作项目
由组长负责成员学习质量的监督。
(3)游戏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加强和幼儿园的联系,让学生将项目作业直接和幼儿园的幼儿进行互动和检测,增强学习的情境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