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态律动教学对躯体残疾中职生人际关系的作用

2015-05-30王晓鹤

学园 2015年8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

王晓鹤

【摘 要】躯体残疾中职生作为青少年中的特殊弱势群体,每个成员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文立足于普通音乐课的教学实践,旨在探讨体态律动教学对躯体残疾中职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躯体残疾中职生 人际关系 体态律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167-02

躯体残疾中职生是社会青少年人群中的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他们因为遗传、先天畸形或在生活中遭受伤残事故,而导致四肢病损、残缺或畸形。

近年来,我国的“扶残、助残”力度在不断加大,由于国家政策扶持,躯体残疾中职生相较于其他残疾人有着优越的学习条件,但外在物质、经济的支持对于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帮助还是微乎其微的。他们由于明显的躯体残缺或异样,导致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被视为“怪异”而受到歧视、不公正对待,长期处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心理状况是让人担忧的。有研究表明,躯体残疾人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偏执、人际关系、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及SCL-90总分均较健全人评分高,而同时发现,影响他们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残疾等级。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躯体残疾中职生普遍存在认知偏差、自卑、敏感、情绪反应激烈等心理问题,而这些必然导致他们的人际关系也随之出现问题。比如怨恨父母、歧视其他类型的残疾学生、不信任身体健全教师、很少和校外人员交往等。因此,作为一名特殊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帮助躯体残疾中职生解决自身心理问题,促成其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而令人欣喜的是,在笔者的音乐课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体态律动教学法对促进残障中职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帮助。

一 体态律动教学法释义

体态律动学是由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提出的一种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具体表现为: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把原本来自自然和身体的节律运动的音乐节奏,通过身体对音乐的感受达到对音乐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律动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身体动作体验和培养节奏感,以加强对音乐的注意与记忆,达到促进学习者自我表现的愿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动力。而这些表达音乐的动作,都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以游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的。达尔克罗兹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感觉的音乐再现出来,它不要求有优美的姿态,而要求学生有放松自如、协调、充满信心的动作。

达尔克罗兹还认为:“音乐教育首先就是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动作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同时通过这种教育手段,可以使学生在生理运动器官和思维之间构成一种自由转换和密切联系的媒介,以达到身心和谐发展。”这种把心灵的语言通过肉体来体验的过程非常有利于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他也认为每个人都具有音乐的天赋,强调每一个学生的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身心放松、精神愉快。

体态律动教学法的产生距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了,现已被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不仅被应用于音乐教育的范围,甚至还被广泛应用于音乐治疗学、康复医疗、弱智和伤残等特殊教育的领域,但在我国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常与后来的“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结合起来用于普通中小学或专业音乐教育中。

二 体态律动教学对躯体残疾中职生和谐人际关系的促进作用

1.律动增强学生自我暴露度,加深人际关系

体态律动教学要求学生用身体去表现音乐,这对于躯体残疾中职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是如果能够使他们自信地将自己身体的残缺和弱点展现给别人,那么对于他们的自卑心理和人际关系问题的解决,将会带来极大的帮助。教学实践证明,这一难题是可以实现的。

首先,残疾中职生的音乐教育水平普遍低于健全中职生,这意味着他们在中、小学没有接触过较为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体态律动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新奇的一件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面对这样新奇的教学方法时,浓厚的兴趣在他们内心产生,这会使他们专注于教师的教学,也变得非常配合;再加上教师的真诚和鼓励,他们也都愿意积极参与其中。当然,教师会以学生的残疾部位的差异,编创一套适合每个学生的动作。

另外,体态律动教学注重课堂的活跃气氛和声势。教师可以通过气氛感染和互相带动的方式实现残疾程度重又自卑的学生参与到律动中来。在残疾中职生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残疾程度较轻的同学一般性格较为开朗,而那些心理问题较严重的都是残疾程度较重的。但不能忽略另外一个现象:在同一个班级中,性格开朗,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整个班级中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一般都会是其他成员心目中的榜样。这样,残疾程度轻的同学在律动中会很快带动残疾程度重的学生一起参与。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根据音乐课的进度,渐进式地增加律动活动的时间和复杂程度。在第一次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时,教师会用一些简单的拍手、拍身体、弯腰的动作和演唱结合起来去带领学生。有的学生身体运动起来不灵活,他可能会拒绝,但教師将动作速度放慢,或将动作改编为他专用的动作,加上鼓励的言语和眼神,还有班级里优秀同学的影响,他会渐渐开放心灵,愉快地参与其中,当他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到的时候,就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参与律动活动。

因此,体态律动教学会促使躯体残疾中职生越来越多地向教师和同学自我暴露,这会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增进他们对自己残疾现状的了解和接受,并能密切师生和同学关系。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健康情绪

体态律动教学是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训练学生的,使学生不仅是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机体和心灵去感受音乐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体会和表现音乐的结构和情感。因此,教师在给学生欣赏音乐时,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通过介绍、讲解、示范等各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灵共鸣,使教材中美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另外,律动教学法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使得教师必须带着热情和真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去营造一个融洽、轻松的学习环境,并且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律动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这样也使学生的健康情绪得到促进和发展。

例如:《生命之光》是一个聋人舞蹈的配乐,讲述了一个聋哑姑娘沉浸在失聪的苦闷和抑郁中,由于母爱的光辉而内心重燃生命希望,最终以感恩的态度走出情绪阴霾,在心灵深处感受到鸟语花香和生命最终美好的故事。

在欣赏之始,教师先讲解音乐的内容,之后结合音乐的情绪动向而编创一套表演动作,用动作去讲述这个故事。然后,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提示和鼓励下,勇敢地将自己当作音乐故事中的主角,体会音乐所传达出的悲伤、绝望、感动、激愤、兴奋、喜悦等一系列情绪,并将之用身体动作模仿教师表演出来。最后,当学生渐渐地融入音乐情情境中时,教师鼓励学生自己编创、改变原有动作,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对情绪的表达表演出来。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亲身展现出了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课堂的最终,学生是在愉悦的情绪中走出教室的。

3.团体编创、表演律动增进团体合作,和谐师生、同学关系

体态律动教学可以根据课程的进度和学生的掌握度而逐渐变得复杂、丰富,所以在一段时期,教师会让学生欣赏有多个人物形象,并且有完整故事情节的音乐。这时,律动教学法常采用团体编创并表演的方式进行。比如:《动物狂欢节》是一部别出心裁、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作曲家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整部组曲有很多个独立的曲子所组成,有狮王进行曲、公鸡与母鸡、野驴、乌龟等。这部组曲每一个独立的曲子都有着很强的故事情节性,教师就在这个基础之上,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号召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听音乐表演故事的律动中来。由教师规定,学生组成多个小组,各组在教室中就地取材找道具,并编创、表演某一个动物的故事,最后,共同组成一部动物狂欢的热闹哑剧。

在整个律动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成员先是一起协商:什么样的故事情节和音乐最贴切,哪个同学来表演,道具又由谁来负责……达成共识后,就开始实施。在协商和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或者小组成员意见不一致,那么,教师帮忙协调并给予建议。待每一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整个编创之后,教师辅导各组开始轮流边听音乐边表演。表演结束后,由教师来总结各组的优缺点,提出表扬,给出改进建议,最终在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协商下,选出最优秀小组,由教师给予具体奖励。

团体编创、表演律动活动的始末,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对音乐情感的正确把握以及音乐情绪的准确表达,是团体编创、表演的基础,对于这个基础的认知,学生必须依赖于教师,而后在编创、表演过程中,教师也必须对每一组进行干预,给予指导和建议,课堂结束后,教师再对每一组的表演给出评价。这样的律动过程必然培養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因此也必然融洽了师生关系。

团体编创、表演的过程需要每一小组成员同心合一,互相协调,将个人性格中的尖锐特点暂时放下,学习开放、宽容,能够接受不同意见,最终达成一致,并荣辱与共。这也会有效增强同学间的团体协作能力,并融洽同学关系。

体态律动教学不仅是行之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而且它本身所透出的人本主义思想以及教学的有效性也是完全能够用来帮助躯体残疾中职生去解决心理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的。但是,要在特殊教育中,改善躯体残疾中职生的这一问题,是任重而道远的,除了各个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仁爱之心以外,更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对残疾人的认可与支持,这种支持不仅是物质上的,更应该是心理上的接受和认同。

参考文献

[1]林笑微、陈优、宋兵福.躯体残疾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1(6)

[2]张思艳.音乐“体态律动学”简议[J].文教资料,2009(6)

[3]赵岩、陈广菊.西方传统音乐教育的叛逆者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音乐向人本的回归[J].作家,2012(10)

〔责任编辑:林劲〕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
以“工作坊模式”为武器,提升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水平
情商与销售业绩关系的探讨
从心理咨询师的视角解读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耐挫力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贵州省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