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方程式有效教学策略
2015-05-30王冬梅
王冬梅
[摘 要]化学方程式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重要的化学专业用语,更是开展化学计算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有效改善化学
方程式教学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 化学方程式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088
化学方程式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重要的化学专业用语,更是开展化学计算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化学方程式相关的各种知识一直是近几年各地中考命题的重点领域。然而,化学方程式又是初中生学习化学的难点所在,是学生能否学好化学的一个关键因素。为了解决化学方程式这一教学难点,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有效地改善了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强化学生对化学方程式学习的重视程度,笔者经常对学生强调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学习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过程和结果的一种简明语言,要学好化学这门学科,就必须掌握好化学方程式,否则就会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效果。此外,笔者还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如以生活中的问题情境为切入点,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参与;采取创新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仔细观察化学反应的每一细节;采取小组竞争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具备了正确的思想认识,态度上给予足够重视,加上兴趣的提高,学习就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坚持书写原则,规范书写习惯
在学生初步了解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应向学生强调化学方程式书写时要注意几个原则: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凭空想象或主观臆造根本就不存在的物质,这种意识对于刚开始接触化学的学生尤其重要;其次,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最重要的核心问题。要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中各个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不是随意拼凑的,它必须准确、客观地反应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定量关系,使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类别和总量保持不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顾首不顾尾,丢三落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暴露出的学习问题设计针对性习题,加强针对性训练,在训练中反复要求学生严格规范书写,并做到逐一核对,确保不出差错;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反应的条件,对于气体生成物、难溶沉淀物的符号要注意规范标出。在学生熟练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可将学生在书写中暴露出的错误设置成判断题让学生训练,引导学生从反应是否符合事实、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是否写对、化学方程式有没有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注明、“↑”“↓”符号是否标出等方面来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
三、理解反应含义,掌握正确读法
从一个化学方程式中,我们能提取很多的化学反应信息,不仅能知道生成物、反应物以及反应条件是什么,还能看出各反应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但是学生获取这些信息不是依靠对化学方程式的死记硬背来实现的,而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应树立实验教学的思想,认真准备好每一个演示实验,组织开展好学生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获取更多的化学反应信息,将实验现象与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牢牢结合在一起,逐渐生成从实验到现象、从现象到结论的学习模式,这样既让学生加强了对化学方程式的直观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此外,化学方程式既要让学生学会理解,更要让学生学会准确阅读。对化学方程式的准确阅读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区分各种符号在化学方程式中的意义,进一步体会配平在化学方程式中的重要性,感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从而加深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
四、注重针对训练,强化精要记忆
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过程是从最开始的形象感知化学反应事实到掌握应用反应规律的过程。因此,要让学生灵活掌握和应用化学方程式,必须进行必要的针对性训练。对化学方程式的训练,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础能力的“文字式”方程式到关键性的“化学式”方程式,要脚踏实地,避免浮躁的学习情绪。初学化学反应时,可建立“文字方程式”,同时在文字下标注化学式,提前介入符号表达式的形象感知。学生学习了化学式之后,首先要练好化学式的规范书写,再逐渐过渡到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对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每一个要点,如化学式、配平、符号等,都要进行专项的针对性训练,必要时可以开展听写或默写检查活动,以此及时纠正学生在化学方程式学习中的错误习惯。学生一旦学会了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就可根据教学进度有条不紊地进行计算练习了。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思想重视,潜心钻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生心智发展实际,我们的化学方程式教学一定能盛开出更美丽的教学之花。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