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新观念,以新课程的理念实施教学

2015-05-30范淑杰

东方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

范淑杰

【摘要】从 2001年开始,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进,本次课程改革是对传统课程的扬弃,虽有继承,但更多的是创新。广大教师以此为契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但笔者发现,有些老师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有失偏颇,由此而对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在此试作分析,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

【关键词】更新理念;新课程;教学

一、这些影响课程改革的错误认识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思想观念落后

很多老师觉得,和原来的教材相比,新课改的教材不好把握,又担心自己掌握不好新课程标准而耽误了学生,心里没底。因此,面对新课改,不是主动参与,积极研究,迎接挑战,而是被动应付,没有紧迫感。在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

2.多媒体喧宾夺主

多媒体可在瞬间展示大量突破时空局限的生动形象资料,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学生引入一个崭新的教学场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它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指导学生读书、思考,必要的讲授、点拨、质疑,组织讨论和指导基础练习仍不失为课堂主要教学手段。若舍本求末,由“辅助”成了“主教”,成了场景观摩课,把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挤掉,就事与愿违了。

3.把教学当成了教教材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常常将传授课本内容作为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而非目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依据应来自于课程标准。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教师常常抱怨课时不够,教材讲不完,其原因就在于把教学当成了教教材,因此要从过去的“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

4.评价体系陈旧落后,使教师在新课改中缺乏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理念理顺了教学与评价(考试)的关系,使评价的内涵得到极大扩充,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更主要的是要“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标准》对我们教师提出极大的挑战,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为此,我们要适应新课程教学,诚心接受,热情投入。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走进《标准》呢?

二、教师要适应新课程,转变观念是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改要求教师确立学生主体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将活动教学引入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树立活动教学观。其一,活动教学过程是以探究为中心,建构学习主体的过程。其二,活动教学过程是注重活动性体验,强调理性认识和非理性认识相统一的过程。其三,活动教学过程是以活动为基础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过程。其四,活动教学过程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托的教育过程。

2.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从而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自主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文化理解,体验学习的价值等。

3.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体验,实践,资料收集,合作交流等形式进行学习,杜绝死记硬背等机械的学习方式。力求做到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以及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教学策略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大胆突破。

4.利用现代技术,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画面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还可以利用实物展台的展示作用,将学生的表演过程记录下来,教室中的学生可以欣赏到台上学生的表演,同时自己也想跃跃欲试,这样一种十分融洽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形成了,学生中也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局面。

5.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教师要转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学再不只是忠实执行课程计划,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标准》要求我们教师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6.使用合理的评价手段。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学生评价的作用,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与他人、小组评组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灵活的使用。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三、结语

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推行课程改革的关键、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化教育并承担德育渗透、思维训练、能力培养任务的教师,必须具有不懈的自我提高意识,勤奋的学习钻研精神,不断优化自身素质结构,在教育教学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承担起创新发展的育人重任。教师应该从困惑中竭力地走出来,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丰厚自身的学养能力,这样,面对困惑,我们不会再无奈和茫然了,而将会有更多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不是万能的,课改也不是万能的,课改只是一次变革和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反思,开阔视野,为孩子们提供更良好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2]谢利民.教学设计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德里斯科尔.学习心理学——— 面向教学的取向(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王嘉毅.课程与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